副词“原来”和“其实”的对比考察

2009-06-02 09:23丁石林杨晓芳
现代语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其实语义

丁石林 杨晓芳

摘 要:“原来”与“其实”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副词,二者在语义方面有某些相似交叉之处,留学生学习了这两个词后,常常混用。所以本文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原来”和“其实”做了对比考察,以期对学习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原来 其实 语义 语用

一、引言

副词“原来”和“其实”都可用来表评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原来:①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②表示发现真实情况。(本文分别记作原来1和原来2)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本文只讨论“原来2”和“其实”的区别)根据这样的解释,“原来2”和“其实”语义有某些相似交叉之处,在句中它们有时可以换用。例如:

(1)几天以前,大学同学聚会,只有她一个人没来。她给我们发了一封E-mail:“对不起,我因为工作忙,回不了国,很遗憾。祝大家快乐、幸福。”后来有人告诉我,其实她很想回来,但是又怕使自己痛苦。原来上大学的时候她和我爱上了同一个男同学,就是我现在的丈夫。

(《初级汉语·下》)

(2)毕业以后她去了美国,我还以为她是因为羡慕美国人的生活,其实她是为了我的幸福才一个人去了美国。

(《初级汉语·下》)

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副词“原来2”,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副词“其实”呢?什么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互换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大量的语料来考察、分析它们各自的使用条件。本文正是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试图具体描写说明副词“原来2”和“其实”的用法,并由此提出无论在汉语教学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即在辨析近义虚词时,要重视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进行。

二、语义比较

(一)“原来2”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99)、《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大中文系55、57级语言班,1982)、《现代汉语虚词》(景士俊,1980)对“原来2”的释义大致相同,表示说话人发现了从前不知道的情况或表示对某种情况有所醒悟。例如:

(3)火烧的不旺,水老烧不开,原来2他是故意抱回些湿柴来消磨时间。(《初级汉语·下》)

(4)我以为她还没结婚,原来2孩子都上小学了。

(《初级汉语·下》)

(5)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2是你啊!(北大语料库)

例(3)中,说话人发现了“火烧的不旺,水老烧不开”的原因是“他故意抱回些湿柴来消磨时间”。例(4)中,“我”发现了以前不知道的情况“她孩子都上小学了”。例(5)中,说话人所期待的“人”原本不是这一句子里的“你”,但事实恰恰相反,是“你”而不是说话人所期待的。在这里,“原来2”是用来强调这一情况出乎说话人自己的预料之外,说话人显得非常吃惊。

考察大量的语料,可以看出“原来2”表示的情况为:发现了说话人从前不知道的情况,含有“恍然大悟”的意思,表示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含有“吃惊、醒悟”等意义。侧重于客观叙述,目的在于传达信息。

(二)“其实”的语法意义

词典和语法教科书对“其实”的释义基本相同。《现代汉语八百词》:“表示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有更正或修正、补充上文的作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申明事情的真相和实质”。《现代汉语虚词》:“用来表明下文是事物的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或 ‘实质上。”例如:

(6)你们只知道他会说汉语,其实他的日语也挺好。

(《初级汉语·下》)

(7)“破摩托”其实是一种感情用事的说法,刘东北那摩托产地日本价值十万得算是摩托车里的顶尖级水平。

(北大语料库)

例(6)、(7)中,“其实”后面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从语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其实”是直接对上文真实情性的否定,侧重于评说,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副词,即是主观上认为已知信息与客观事实不符或相符。例(1)中,“其实”前面的句子并不是“她”不想回来的真实原因,而是“她”的借口,“其实”后面的句子才是“她“不想回来的真正原因。

(三)“原来2”与“其实”语义的联系和区别

从以上分析可知,“原来2”与“其实”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释因的功能,都是对上文补正性的解说。例如:

(4)我以为她还没结婚,原来2孩子都上小学了。

(《初级汉语·下》)

又:我以为她还没结婚,其实孩子都上小学了。

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副词“原来2”是用来强调某一情况是出乎说话人自己的预料之外的;或者是强调现存的某种情况与说话人的期待相反等义,含有“吃惊、醒悟”等意义。而“其实”表示已知信息与客观事实不符,“其实”所在命题与客观事实是相符的,有对上文更正或补充的意义。例如:

(8)我虽然是你叔父,其实并不必你大多少……只比你大四五岁。(巴金《家》)

三、语用比较

要正确把握某个虚词的意义,有时还需注意考察这个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或者说这个虚词出现的语用环境。具体地说,就是指某个虚词能在什么样的上下文,或者语用环境里出现或使用,不能在什么样的上下文,或者说语用环境里出现或使用。那么,“原来2”和“其实”到底表示什么语用意义呢?这就必须了解它们在句中出现的语用环境。

“原来2”侧重于表达发现了从前不知道的情况,含有“恍然大悟”的意思,表示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的语气。句子用上“原来2”后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可以包含“吃惊、惊讶”等语气。“其实”有“更正或补充上文”的意思,有使篇章衔接并连贯的功能。其意义是对上文所言发表评论,表达本句所言与上句所言的关系。

“其实”的本质功能是表情态,表主观叙实,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篇章衔接功能。“其实”表达的是一种说话人的情态意义和篇章衔接作用。另外,从关联副词“其实”传递信息的交际功用看,它表达对一个事件或命题的主观评注或看法,是带有主管倾向性的表述性成分,因此决定了绝大多数“其实”都必须用于称述句,具有称述功能。例如:

(9)李健群教授把这一特大真讯告诉了许振中,许振中方才恍然大悟,原来2如此。(北大语料库)

例(10)中,许振中得知事情的真实情况后,才恍然大悟,用原来2如此表现出了许振中吃惊、惊讶的感受,不能换成“其实”。例(8)中“其实”句对前面的句子进行了补充,是对上文发表的评论,表示了说话人的态度,说话人强烈地认为“我并不必你大多少”,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听话人。

另外,“其实”兼当人际主位和篇章主位。一般来说对话中出现在句首的“其实”都兼具人际主位和篇章主位两种功能,一方面说话人以“其实”引出要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态度,“其实”充当人际成分;另一方面通常要承接对方的话题进行对话,以使会话顺利展开,这时“其实”充当篇章成分。例如:

(10)于北蓓做了个手脚被束缚的样子。我抓紧时间教育他,“其实你没必要每天不回家,在男的这儿住。我们都挺坏的,万一哪天真出了事多不好……”(王朔《动物凶猛》)

(11)“我们赶不起时髦。”我也这么说,“夏天还可以凑合赶赶,秋冬季羽绒皮货太昂贵了。我是低工资。”“其实心灵美也就行了。”石岜说。(王朔《浮出海面》)

可见,人际功能是“其实”的本质功能。只要出现“其实”,后面的内容总是表达说话人(作者)的主观态度,并加强了命题的肯定程度。如例(10)、(11)中的“其实”衔接前后内容,兼当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景士俊.现代汉语虚词[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丁石林 杨晓芳 银川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750021)

猜你喜欢
其实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德国制造,那些不容忽视的“秘密”
五条技巧帮你快速使用Windows 10
浅议老子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