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的角色

2009-06-02 09:23徐朝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札记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乐学善学的快乐天地。弗莱蕾曾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称为“储蓄的教学”,她认为这种教学的基本信条是“教师教学而学生被教导;教师思考一切而学生被训练思考;教师决策并行使他的选择,而学生只是服从;教师的行为成为学生行为的样板;教师选择教学进程与内容,学生不断地适应;教师是学习进程的主体,而学生仅仅是客体”。这些信条的实践孕育并强化了一个富有压迫色彩的课堂教学的小世界。现代教学出现新变化,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出现新变化,其人格魅力、教育方式和师生间互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一、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很多学生喜欢一门课都是从喜欢这科的任课老师开始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人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影响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用自身形象去影响学生。教师知识渊博,态度可亲,自然会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就会“爱屋及乌”,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沉浸在教师的艺术创造之中,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终生难忘。

二、情景诱导教学

情境教育被称为“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教师为不同的课型营造不同的意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随着教师去聆听、去欣赏,一起欢笑、感动、悲伤、愤慨,学生就会期盼语文课,期盼“惊喜”。“兴趣”自然就在“情境”中孕育、产生。教师要讲究新课导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对于情感色彩较浓的诗歌、散文、小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带有一种真挚的、饱满的、浓烈的情感,这是取得最佳授课效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教师首先必须深人细致地钻研教材, 进人“角色”,然后以情激情。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半点的矫揉造作和故作姿态。只有充满真诚的教学,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告诉我们陈景润对数学有一种浓厚兴趣,不管现实如何,一旦他进入数学研究的进程之中,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可以说他的思维完全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了。由此可见,进入角色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三、淡化基础知识教学

淡化基础知识教学,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外名篇,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中外文学名篇大多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之作,老师如果能从语言入手,挖掘其艺术感染力,学生哪有不喜欢之理。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徐迟的《黄山论》、普希金的《致大海》、陶潜的《归去来兮辞》等,阅读之后,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深入阅读文学作品,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提高文化品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大文学教育,从语言、内容入手,深入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围绕基础知识、肢解课文的做法。

四、师生间互动

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时间、空间以及心理差距,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碰撞,并且产生火花。

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课前一分钟演讲是个好方法。课前一分钟演讲使学生进入语文课堂。实践证明:课前几分钟之内,很多学生往往还沉浸于上堂课的内容。课前演讲能打破一般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课堂,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前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表达出来。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比如可以和奖励挂钩,以周为单位或者以月为单位,让同学们评出演讲冠军。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要注意板书的设计巧妙合理、语言的风趣幽默嘹亮,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令学生感动不已。

语文教育不但要注重课堂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语文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谈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与学生谈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单独面谈,可以集中解答,可以通过生活札记的批阅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有问题向老师写信或递条子(书面交流)。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写生活札记的良好习惯。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特意为生活札记开设了60个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我们要借鉴他的做法,让学生建立生活札记本。语文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札记,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对札记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或者单独面谈,或者集中解答。对于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师要给予表扬,并在合适的时候读给学生听。

简而言之,语文是我们生活的外延。教师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提高自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情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成绩、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做人等目的。

(徐朝霞 武汉市新洲一中语文组 430400)

猜你喜欢
札记语文课堂教学
护理札记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旅日札记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