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酒醒 一棹天涯

2009-06-02 09:23乐占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红粉残阳春色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读仲殊《柳梢青·岸草平沙》

仲殊是北宋时期的一名传奇和尚,原名张辉,曾举进士,但后弃家为僧。《中吴纪闻》记载其出家缘由:“仲殊字师利,承天寺僧也。初为士人,尝与乡荐。其妻以药毒之,遂弃家为僧。”出家后僧殊在苏州、杭州的一些寺庙住过,能文擅词,与文人包括苏轼常有来往。《中吴纪闻》记载:“东坡先生与之往来甚厚。”《东坡志林》中说:“苏州仲殊师利和尚,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予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为人肆意山水,洒脱不羁,喜为艳词,名动一时。他的死也颇有传奇。《老学庵笔记》载:“仲殊长老,崇宁中忽上堂辞众,是夕,自缢死。及火化,舍利五色,不可胜记。”

此词写旅途所见春景感受,但却带有僧人独特的体验与超脱。

上片写春景,梨花带雨,柳袅烟斜,表现了风和香软的江南春色。一场春雨过后,微风轻吹,炊烟袅袅,柳树更见风姿,虽还有一丝春寒料峭,然而柔美的柳枝、盛开的梨花、风中的花香,都在告诉行人春天到了。作者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几个方面巧妙地描写了春天给予行人的感受。

“岸草平沙”一句看似平淡,却颇见仲殊词的笔力。春天到了,岸边的青草该是“遥看草色近却无”了吧。春水浩淼,岸边的白沙更加澄净。从艺术视觉来说,是从近景到远景,从青色到白色,给人一种澄明浩渺的画面感。“岸草”“平沙”引起读者对于水的联想,由水而想到人生易逝,开篇即给人一种人生的空幻感。但作者却没有将这种空幻感玄妙化,而是将自己的人生之感具体到对江南春色的描绘上。作者将这春色置于吴王故苑中,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千年前的吴王花苑中,风是一样的香软,梨花是一样的盛开。千年之后,物是人非。历史的长河不会停留,古人也曾为今人,今人终将成古人。

下片写行人,轻舟一叶,浪迹天涯,待到酒醒处,惟见残阳乱鸦。而那墙头红粉,秋千深院,究是谁家?

春天是美好的时光,然而作者却要在这个时候出远门了。“一棹”代指小舟,作者孤身一人,浪迹天涯,心头无限伤感。面对无限春色,心头却只有行走天涯归期无望的凄凉和暗淡。作者只好饮酒自慰,借酒浇愁。却不知酒醒之后,面对残阳如血,乱鸦噪林,更加令人感伤。

仲殊的出家并没有摆脱凡尘俗世的烦恼,也许他正是用这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人生感悟。《古今谈概》说,丘琼山在一寺庙中见四壁画的全是《西厢记》中的故事,很诧异,问:“空门安得有此?”寺中僧人竟说:“老僧从此悟禅。”丘问:“何处悟?”答曰:“是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故作者将“残阳乱鸦”与“墙头红粉”对举,将人生的空幻之感表现得更加透彻。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雨后”三句及“秋千”三句,景与人分写,俱清丽为邻。而观其“残阳乱鸦”句,寄情在一片苍凉之境,知丽景秾春,固不值高僧一笑也。

全词借景抒情,情寓于景,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超脱之感、洒脱之情

(乐占国 邯郸市钢苑中学 056001)

猜你喜欢
红粉残阳春色
春色
春色
与女友牵手二月有感
仙人台醒梦亭
朱建中
红粉扑花
《三台令·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