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新
潜山县内河流众多、沟壑遍布,特别是皖河、潜河、长河和大沙河四条大河蕴藏着大量的黄砂资源,据县史记载达3.6亿立方米,无论藏量还是品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首屈一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水利、城市基础建设等突飞猛进,对砂石需求量也随之大量增长。近年来,随着建材价格不断攀升,受利益的诱惑,吸引了本地及外地人群来此开采。昔日,大型铁砂船及当地群众自制的小型铁砂筏纷纷涌入四条大河及其支流,机声隆隆,人声鼎沸,浊水横流,水面上机油斑驳,河道两岸坑坑洼洼,一幅败落的景象。
据2008年2月底的统计,潜山全县共有各类非法开采铁砂船只623条,其中潜河333条、长河240条、大沙河27条、皖河23条。肆虐开采砂石资源,给少数业主带来了丰厚利润,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因素。一是河道安全受到威胁。采砂业主竞相抢占资源,甚至无视法规,擅自进入河道禁采区域和堤脚附近盗采,实施超深度作业,致使河床松动,堤坝受损,给河道交通、防洪、居民生产生活设施等造成了严重安全隐患;二是饮用永源受到污染;三是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砂石开采创松了河床,致使河床面承载力下降,且采砂后尾砂未及时回填,在河道内形成了无数大小的深潭,极易造成下河人员伤亡。尤其在旅游漂流河段,更是威胁到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砂石开采破坏了河道沙滩和沿河植被,开采尾渣堆砌河面,无数砂堆形成“乱坟岗”。特别是天柱山特色旅游线路之一的潜河观光走廊满目疮痍,直接给潜山县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砂石开采属暴利性行业,危害众多,充满了利益争纷,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甚至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
潜山县砂石管理总站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如何使砂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如何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站长余永灿对砂石资源的开发管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为前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反对粗放式管理和急功近利式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i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四条理念。由于始终不渝地坚持执行这些理念,并主动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县的砂石资源开发与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绩效。全县通过去年强有力的专项治理整顿,使原有的100多家采石单位压缩为27家;原有的623艘采石船清理为48艘,2008年县砂石管理总站上缴财税4165.36万元,是1998年23.64万元的176倍。从而改变了潜山县砂石开采无序的历史。现在潜山县的河流,水变清了,河变畅了,景变美了。保护了水源,保护了生态,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总站的创新管理经验得到了中国砂石协会会长方源兴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砂石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与推广。
潜山县砂石管理总站,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管理,改变全县砂石行业管理无序,堵住财税跑冒滴漏,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做法,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领导重视,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潜山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全县砂石开采管理工作,去年作出了对砂石开采进行全面整治的决定,并出台了《全县铁砂开采管理工作意见》。水利、公安、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涉砂乡镇组成强大阵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面整治工作。活动历时两个月,先后关停大型开采铁砂船20余条,依法拆除采砂筏200余条,拆除非法采砂机械46台次,没收其他各类小型采砂工具30余件。征收铁砂开采税费288.2万元,收取履约金174.43万元。
——配好班子,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潜山县砂石管理总站站长余永灿,现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砂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工作上的特殊位置使他便于接触县领导,便于和领导沟通,便于解决实际问题。他勤于思考,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善于管理,干一行爱一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潜山实际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人们认为的“热门行业”、“肥水行业”的领导岗位上,不为个人利益着想,在全县四个年创利税千万元的大户中,唯独他们至今仍租房办公,坚持厉行节约,过苦日子。
——建章立制,是依法办事的前提。潜山县砂石管理总站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潜山县铁砂开采管理暂行办法》、《潜山县铁砂管理工作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属地管理、合同管理、规范审批、奖罚并举等规章制度。
为使这些制度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他们建立了立体监管网络。首先,设立稽查队,从公安部门抽调作风扎实,责任心强的干警带队,带领总站稽查队员,分班全天候执行稽查任务,负责稽查砂场业主执行砂石“五统一”管理,砂石运输开验票,砂石管理人员忠于职守,按规定足额收取税费等有关情况。其次,设立巡查队,巡查队由县政府临时抽调相关人员负责不定期对稽查队职工和砂石经营情况进行巡查。再次,建立社会举报制度,社会各界有权对砂石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规可通过电话、书面材料等形式进行举报。查实的按规定予以奖励。在立体监管体系中,以稽查队为主体,巡查队为保证,乡镇协查为补充,有效的堵住了砂石运营中财税的跑、冒、滴、漏。
——人文关怀,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催化剂。砂石管理总站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他们的工作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工作条件十分简陋,由于每位员工都奋战在经济工作的第一线,不仅要求他们有铁的纪律,还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虽然全站100多位员工,大多是退伍专业军人,政治素质较好,但是人员参差不齐,知识水平整体不高。针对这种状况,总站要求,每一位职工除单位安排集中学习政治文化经济知识外,每天要抽出1至2小时自学,做笔记,摘录,各分站自行检查,并打算与县委党校联合再举办一期企业管理、市场经营营销等方面知识的轮训班。同时辅之于物质待遇上的改善,一是努力改善职工工资待遇,既考虑了职工待遇的基本平衡,又体现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的分配原则。二是落实职工养老、医疗、平安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调动了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三是努力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四是落实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对作出贡献的职工予以重奖。从而铸造了一支组织纪律性强,效率观念强,战斗力强,人人争当先进,各个不甘落后的职工队伍。
——创新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天然砂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的进展,天然砂资源终有枯竭之时,总站一班人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出了“不吃子孙饭”,大规模使用人工砂的设想。经过对贵州、云南、重庆、广东等省人工砂生产线的调查研究证明,使用人工砂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成熟的。他们还结合本地80%地表是砂岩的地貌特征,在抓好天然砂开采的同时,着手探索人工砂开采途径,通过在水吼、痘姆、源潭等乡镇考察发现大多数地方砂岩均具开采价值,目前,县砂管总站会同有关部门邀请专家进行前期论证,制定方案,着手试点。发挥税收价格杠杆作用扶持人工采砂,努力使人工砂成为天然砂市场的必要补充。同时,要求做到坚持规范开采,坚决杜绝见砂就挖的低层次开采方式;坚持见票装砂,不运走一车没票的砂;坚持安全生产不放松;坚持采石恢复,确保河道美观整洁,走出一条砂石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