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华
社会发展不仅要求学校发挥育人功能及文化功能,而且要求它发挥部分经济功能,教育经济一体化时代已经来临。人本化管理的深入、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意识的增强,必然促使学校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应对教育中的诸多改革和社会的需求。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于自我超越
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而个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我超越,从而带动学校的创新与发展。
自我超越作为一项修炼融入到我们每位老师心中时,我们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对我们最重要?是自身和学生的成长。还是希望不断的加薪或应付甚至跳槽?二是如何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即要了解自己现在身处何处,了解学校现在身处何处。只有真正理清这两个问题才能走向自我超越之核心:以一种使命感把工作融入到创造性的生命中去,享受工作的乐趣。
因为无法量化自我超越与最终的教育成果之间的关系,只有从自身的不足上找原因时才能产生自我超越的能力,所以学校要建成学习型组织就必须保证大家在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时提供各种帮助,把“追根究底”与“诚实面对真相”变成一种文化。只有形成这样的氛围,才能持续强化个人的成长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理念,以及由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及回应使学校提供更多更实的在职训练。
二、改变心智模式
我们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有好多的构想也曾付诸实施,但最后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无法获得成功,这不是我们的理想不好、意志力不强、不够努力,而是由于“心智模式”的限制。学习如何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不时加以检视和改善,将会改变我们心中对于事物的运作的既有知识。如一些教师总认为只要多布置作业、多讲就会使学生的成绩提高,殊不知这样做不但损害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也阻止了自己的发展,学生的成绩也不见得有多少提高。
社会的变革是如此巨大而迅速,而我们中间的很多教师从没检视过自己的心智模式,认为只要把自己的课教好就是一个好教师,不懂得同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学生的协作。所以我们提出构建“三个群体(学校、教师、学生)合力”,就是倡导大家用系统的而不是片段式的观点去考察班级、年级,只有共同提高才是根本的提高,也只有在共同提高中个人才会有更大的提高,而这也正是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
三、树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不是一个想法,而是共同愿望所呈现的景像,它是存在于大家心中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想创造什么?”我们都希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名校,正是对于这个愿望的深度关怀,我们才会去实现自我超越,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才会为学习提供足够的能量,否则只会产生“适应性学习”——现实逼我学习,我才去学,而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并且有意地拓展这种学习能力。
如何培育个人的持久的热情和创造力,首先要鼓励个人愿望,其次是塑造学校美好未来的整体图像。因为我们不是每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拥有众多的“共同创造伙伴”,他人的进步是我们成长的推力,他人的欠缺是我们发展的基石;再次是倡导有效投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心、情、智”投入,投入还要讲求效益;最后,需要鼓励系统思考,从“小我”中跳出来——看问题、找差距,从习惯中跳出来——不只盯学生的成绩,而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四、崇尚团体学习
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体学习可将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团体的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设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团体学习的关键是沟通的深入和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聆听然后讨论,每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正是思维的不一致才使我们的讨论交流成为可能。例如,同学科进行集体备课,汇集群体的更多想法,萃取出合乎实际的最好的方案,在实践中验证、完善、推广、总结,这无疑会使团体中的各项工作得到发展。
贯穿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关键在于系统思考,只有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观照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从自身出发,从学生出发,从学校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换位思考,使自己早进“角色”,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达到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真正使学校作为学习型组织,发挥各种功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