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体育文化的解读与反思

2009-06-02 06:5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马 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站在文化学是角度对大学体育文化的主导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进行解读,从而引发了对大学体育文化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旨在为大学体育文化朝健康、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学体育文化;主流文化;主导文化

[中图分类号] G80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1-0020-02

一、研究目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从没有以如此高的热情去探讨这个敏感的字眼——“文化”。文化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各种不同的文化处于相互影响和发展演变当中。[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11月召开的第31届大会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所讲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2]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对文化多样性的讨论。如今,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共同构成了世界发展的三大主要发展趋势。[3] 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只有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和存在。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大学文化系统中的大学体育文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同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民族、国家的大学有不同的大学体育文化;同一国家的不同大学,因区域、学科结构、办学模式等许多因素的不同,大学体育文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局面。[4]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但是,受传统因素以及现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对大学体育文化的探讨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内涵等层面的“抓痒痒”,而是要在时代背景下,对大学体育文化有一个更为彻底、深刻的认识。而本文站在文化学的角度透过大学体育文化的表层现象,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期在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大学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大学体育文化中的主导文化与主流文化

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形态,被绝大多数的人所认同,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下,就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被同一社会历史时期的人们所认同的文化形态,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主流文化。由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任何文化形态在“变迁”过程中容易产生“质”变。国家领导部门有义务对文化变迁过程中引导主流文化向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权利机构的这种引导主流文化发展到预想中轨道上来的意识文化形态就称之为主导文化。

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氛围下,大学校园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象牙塔”,而是各种不同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相互争斗的前言阵地。作为大学文化中极具意义的体育文化也必是如此,如何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引导大学体育主流文化向主导文化靠拢,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1.大学体育主导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要想缩小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隔阂,就必须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付渚实践的前提。大学体育主导文化是由学校的全体师生所共同构建的,学校体育领导管理层利用其组织及制度等要素,通过体育教职工群体在体育教学及工作中的媒质作用,体现上层组织的政策意志,主导着校园体育文化。[6]大学体育主导文化最终得落实到大学体育文化创造主体——学生身上。而学生群体则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特征等构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管理层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对主体的控制,学生群体通过微观行为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效应,二者彼此存在、相互影响,并保持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但是学生群体所体现的主体(主流)体育文化与管理者意志的主导体育文化并不是绝对一致的,二者之间也会存在偏差,而对学生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主流体育文化,而非来自管理者意志或意愿的“主导体育文化”,这就意味着管理层的主导体育文化如果不能与学生群体的主体体育文化达成良好的默契,形成融洽的氛围,就很容易失去对大学体育文化的主导作用,就会对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2.主导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搏弈

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的主导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体育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特征上来看,大学体育主导文化既要彰显先进体育文化的精髓,又要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色。高校体育改革所倡导的“终身体育观念”、“健康第一观念”,以及大学高水平代表队所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干净、更人性、更纯洁”的奥林匹克精神都是大学主导体育文化的核心。但是,不论是高校体育改革力度如何加大,也不论高校竞技水平有多高,具体到落实过程中就变成了“老”而“难”的问题了。在这里并不是对大学体育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而是想证明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主导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要想消除这种差距必须是大学体育的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进行长期的搏弈、交融,最终形成统一。

3.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搏弈

在大学体育文化中,不仅仅只有主导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对抗,还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抗衡。由于社会发展历史的不同,这种抗衡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主导文化。如在文革时期,整个学校体育文化处于一种倒退、落后的状态就是如此。

由于非主流体育文化所产生的社会背景远比主导文化复杂,从审美角度上来说,非主流体育文化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美学价值的商业文化,它正是大众文化的糟粕部分在大学校园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大学生这个特殊人文环境上的个性反映。[7]特别是现代大学生大都是80年代后的“小皇帝”、“小太阳”,其个性思想极易受到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害怕运动,怕流汗、吃苦,靠营养来保持健康;玩世不恭,对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不屑一顾等等;在行动上,表现为追求新潮,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刺激,迷恋于所谓的“电子竞技”等等。

大学体育主导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都是社会存在的必然产物。它们之间的抗衡将一直伴随着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国情客观、合理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大学体育主导文化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主流文化的主体作用,更要谨慎非主流文化的破坏作用。

三、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反思

1.西方体育文化的垄断地位与民族体育文化的失落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的是阴阳和谐、精、气、神的统一,动作舒缓;而西方体育文化则以张扬个性、自强不息、敢于冒险等为特点,而这种特点恰恰与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相吻合。这就使得在当今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西方体育文化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民族体育文化让位于西方体育文化是现代大学体育文化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和问题。在讲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今天,在大学体育文化中如何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大学体育文化的特色与多样性、普适性之间的统一

在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下,一方面我们要讲究大学体育文化个体之间的特色,以体现文化多样性的主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把握好大学体育文化的特色与多样性、普适性之间的关系。有些大学为了突出自身在体育方面的成绩,突出抓一两个体育项目,却轻视多数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这样的指导思想不利于大学体育文化环境的营造。大学体育文化应该体现广大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广大学生服务。这样的大学体育文化才富有生机,师生员工的个性才有发展的环境,学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特有的优势。

3.“体育即生活”与生活中的体育

随着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体育即生活”、“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体育即生活”所描述的不仅仅以满足人们对体育生活需要以及体育行为的具体特点,更重要的是表述人们体育活动形式的基本属性。那么作为大学体育文化的创造主题——大学生而言,体育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大学校园中具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大学体育文化,使大学生受到很好的体育文化的熏陶,把体育正在溶入到大学生活当中去。

4.“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思想

这两种思想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大学体育的主导意识的体现。其实在此之前,我国体育工作者对“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两个命题作过很多的探讨。把这两者放到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是学校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两种特质的文化形态?两种文化形态相互影响,互为渗透、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互为提高,共同构就了目前大学体育主导文化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寻求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6.5:13-16.

[2]俞启义.当代中国多样性文化格局的内涵、特征及走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5:111-117.

[3]杨 治.经济全球化威胁文化多样性[J].文化研究,2005.3:6.

[4]夏晓勤,耿 毅. 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2:19-21.

[5]王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甄别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36-37.

[6]李修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导问题刍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6:69-72.

[7]韦春北.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象!影响及其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2:154-156.

【作者简介】马勇,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教师。湖南 衡阳 4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