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自污与自救

2009-06-01 09:27彭晓华
百家讲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铁山突厥李靖

彭晓华

贞观四年(630年)二月,一个月前仅以三千骁骑大破突厥名城定襄城的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奉诏率兵前往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会合李绩,他的使命是迎降退守铁山、上表请求举国内附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

曾经强盛一时,大唐草创时曾向其称臣、大唐开国后又对其屡屡侵扰的东突厥,在前一个月只和唐军交锋两次,便告土崩瓦解乃至穷途末路,退守铁山。这两次战役,李靖大破定襄城无疑是最致命的,李绩在白道击溃的突厥军已是军心涣散,难以与其争锋。龟缩于铁山的颉利可汗帐下只剩下十余万男女,其中虽有数万士兵,但都已风声鹤唳,其无奈上表请降。李靖此时只须效仿汉朝名将霍去病将兵迎降浑邪王那样,见着颉利可汗,然后用车乘将其传诣行在所即可。再说,太宗皇帝也是如此规划的。太宗皇帝在给李靖下诏命之前,先派遣了使者唐俭去铁山,慰抚一日数惊的颉利可汗。当李靖起兵从定襄城出发到白道与李绩会合时,唐俭已快到铁山了。

在举朝上下皆以突厥降顺为此次征伐突厥之战画上完美句号时,李靖却看到了彻底剪除突厥这个大唐心腹大患的战机。然而,在前往白道的路上,李靖思虑的不是如何建成这不世之功——这,他已有谋划,而是如何应对大功告成之后的功高难赏。

他想到了萧何。

汉朝开国第一功臣、受封酂侯、官居丞相的萧何,在汉高祖亲征反王黔布时,听从门客的进言,在关中大肆收购田地,贱价强买百姓财物,造成百姓对他怨声载道。萧何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位极人臣功居第一,已然功高难赏了。萧何只有主动犯过,以求折功。这样,皇帝就又有了可赏赐他的东西:以不罚代赏。萧何虽然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泯灭皇帝对他的猜忌,但在皇帝一连向他派出数位使者侦伺,已然到了悬刃于颈的当时,还是很有作用的。

李靖又想到了自己。

自从大业末年降归李唐以来,南平后梁萧铣,由此功得上柱国、永康县公两个勋爵;并怀辑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被优诏劳勉,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又扑灭反将辅公柘,江南至此悉平。官拜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执掌东南兵权。

这是开国的勋劳。如果说,大唐基业,北方是由秦王打下的,那么,南方则是由他李靖打下来的。这些功劳称得上是盖世之功,然而,李靖虽主其谋,却位居副帅,主帅为宗室李孝恭。加上大业末年和高祖皇帝结有旧怨,虽然高祖曾有手敕“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但难说不存芥蒂:用其谋却使其位居副,有分其功之意。一来二去,算下来,一个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和一个永康县公便称得上论功行赏了。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侵犯李氏龙兴之地太原。突厥兵势强劲,朝廷将李靖从东南扬州调到北方太谷,任行军总管。随李靖从南而北调来的有江淮兵一万之众,同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所部一同迎战突厥。张瑾率部与突厥战,全军皆没,张瑾只身逃出,投奔李靖。当时,唐朝各路迎战突厥的军队大都受了挫败,只有李靖所部未受什么损失。朝廷加拜李靖为检校安州大都督,后调任灵州道行军总管,让其主管北方军事。

太宗嗣位之后,加拜李靖为刑部尚书,并重新评估李靖平定江南以及迎战突厥的前后功劳,赐实封四百户。这四百户的实封,有点对李靖平定江南却赏不及功的一个弥补。三年后,将李靖从刑部尚书转为兵部尚书,让他执掌全国军事。

贞观四年,李靖以三千骁骑破定襄城,擒获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颉利可汗于城破前带着所余部众撤到啧口,收拢四散兵民后,再退守铁山。东突厥这个大唐心腹之患至此已呈式微之态,李靖以此功进封代国公。

至此,李靖的官位为兵部尚书,并不算高,在正三品的职事官中排第十九。爵位为国公,这个算很高了。但也还不算人臣所能达到的顶点。李靖受封代国公之前,有两个非宗室的人就被封为王和郡王。那就是杜伏威和罗艺,此二人都没能善终(杜伏威的死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他自己吃丹药,被丹药中的云母毒死;一个就是杜的旧部辅公祏叛唐时,杜被唐高祖毒死)。这两个人的下场怎么会不被李靖引为借鉴呢?汉高祖刑白马的故事,每个开国皇帝莫不引为圭臬。李靖虽然姓李,但不是宗室,异姓王的爵位他有功够格得到,但那是一根鸩羽,好看却有毒。综合看起来,李靖处于爵高职低的境况。

以李靖之功,为何会出现爵高而职低的局面呢?在高祖时是因为旧怨,在太宗时则是因为李靖的名高。

唐太宗是很自矜武功的,刚嗣位不久,就将原先带有民间性质的《秦王破阵乐》作为国家的礼乐。他对群臣这样评价《秦王破阵乐》:“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后来又命太常寺编出《九功》之舞,象征他征服王世充、窦建德等九个反王的历程,可谓对自己的战功念念不忘。李靖虽非太宗秦王府嫡系重臣,但对太宗重视自己征伐的功绩声名很在意还是了解的。隋炀帝能因“空梁落燕泥”而杀薛道衡,能征善战之名可比文名更能带来猜忌,且两者在口碑与青史的地位相较,也相差太远了。何况李靖现在要去扫灭的突厥颉利可汗,其重要性抵得上太宗征服的全部九个反王。

以前还有个宗室李孝恭为李靖分功分名,这次,他是主将,得功得名全是他的。但这却并不是好事,至少不全是好事。

所以,李靖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解决功高难赏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怎样将这一奇功,既能毕其功却不使功看起来太高。功高难赏,所以要求功之可赏,就只有折功,以过折功。即求功,亦求过。折功,另一方面也就是折名。

有功能赏,皇帝便会觉得好做,功臣便能好过。

到了白道,见到李绩,李靖将自己对突厥作战的谋划对李绩和盘托出:慰抚使唐俭已到铁山,颉利可汗必然因此而放松警戒,这时,选一万名精骑,带足20日粮食,从白道出发,袭击铁山,可一战靖边。这谋划明显违背皇帝的旨意,但确实是条清除大患的良计。李绩不好表态,算是默许。李靖又找到白道唐军的另一员大将张公瑾,把计谋跟他一说,如果他也同意了,计谋便可立即实行。不想张公瑾一听完,就强烈表示反对:“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张公瑾反对的理由中使者的分量占相当重的部分,因为使者唐俭可不是泛泛之辈,而是最早在太原从龙的人之一,是备受皇室信任与亲近的人。这要是偷袭暴露,唐俭肯定将命丧颉利可汗刀下。而违背旨意,致使重臣殒命的后果,张公瑾可不敢忽视。李靖半是劝说半是命令:“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李靖这么一说,张公瑾便反对不下去了,毕竟自己是受李靖节度的。可能他还是不赞成,不过没有对着干,类似于现在的持保留意见。

既然意见已经统一,就开始实行。当天夜里,李靖率本部先出发。李绩率其本部保持一定距离跟着——后来驻扎在啧口,并没有来铁山。李靖所部疾行19天,到了阴山,碰上突厥的一个小

部落,将这一千余户突厥人裹挟随军。第二十日清晨到了铁山,当日大雾弥漫。李靖命令前锋苏定方率二百骑兵作尖刀,乘着大雾的掩护,一举攻到离放松警惕的突厥铁山总部七里远的地方,才被突厥人发现。接下来,一边是猛攻猛打,一边是抱头鼠窜。颉利可汗跳上千里马就跑了,丢下老婆孩子以及金顶大帐里的财物。和颉利可汗一样,其他的突厥人,来得及跑的人都跑了,自然都是光身逃跑的,没有谁顾得上带点财物,晚了就来不及了。这样,铁山突厥人的财物几乎完整地落在唐军的手里。突厥人跑得慌张,没有谁想到要报复下骗子唐俭。唐俭毫发无伤,可能还迷迷瞪瞪地在帐篷里睡着呢。

这一仗的战果,明细如下:斩首万级,俘男女十余万,获杂畜数十万。明细明细,明里的账,报上给朝廷的。突厥人来不及带走的非人畜类财物,没有上报,为什么?全给分了。

突厥自北魏兴起,建立幅员辽阔的汗国。从隋以来,不断侵犯中原,掠夺财物。隋末群雄蜂起,割据一方者有不少向突厥纳贡,以换得突厥的支持,突厥在此一时便聚敛了了不得的财富。后来,突厥几次打到唐朝的腹地,迫使唐朝与他求和,到手的东西也是少不了。即便彼一时在定襄城丢了很大一部分,带到铁山来的财物,也绝不会只有数十万头杂七杂八的家畜吧?铁山突厥的财物用金山银海来形容,应该不过分。可皇帝看到的捷报中,只有杂畜数十万头而已。

可以禁止、能够禁止将士私分突厥财物的人只有主将李靖,而他没有禁止。这和他一贯的作风是不一致的。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攻陷了萧铣的都城江陵之后,唐军将士在一开始想大掠一番被禁止后要求籍没萧铣手下将官的家财,分发给他们。李靖劝说道:“王者之师,宜使义声先路。彼为其主斗死,乃忠臣也,岂可同叛逆之科籍其家乎!”以忠臣不抄忠臣的家说服了那些想大发其财的手下。江南自古富庶,江陵城的财宝当很可观。在江陵而不取,在铁山却取之,而且取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留给朝廷。究其原因,只有李靖以此来自污才能解释得通。

唐军每逢征战,遇到坚城,破城之后,将士抄掠城中财物并不算犯法。如果主将约束住手下,那一城平安,约束不住,那满城兵火。贞观十九年,在高丽白岩城下,太宗准备接受白岩城投降。李绩带着十几个将领找到皇帝抱怨:“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可见,攻下一城之后,只要将库府财物留出给朝廷的,再怎么掳掠都不成问题。如果一点儿都不给朝廷留下,那就成问题了,而且问题还不小。

这次攻下铁山得到的财物,更是别的城池所不能比拟的——那是突厥集近百年满天下搜罗来的财富,被分得一干二净,只上报数十万头牛羊做做账面。如果以李靖原先的作为,他不会允许手下掳掠;即便允许,也会留下上缴朝廷的那份。也许有手下提醒过他这点,可李靖无动于衷,手下自然乐得多分一些。

在逃跑的颉利可汗最终被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获之后,全军班师回朝,献俘阙下。太上皇李渊听到颉利被擒,想起早年自己对突厥的忍气吞声,谁知道竟然以这样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洗前耻。李靖这一功劳,从社稷、从宗室来说,都是无以伦比的,要怎样酬赏他才得当呢?

还没论功行赏呢,参罪的折子先来了。

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破颉利可汗牙帐,御军无法,突厥珍物,被掳掠俱尽,请付法司推科。

而且要将李靖下到大狱里去。

太宗皇帝很大度地批示,不要追究了。但是,见到李靖,太宗皇帝还是很严厉地训斥了李靖一通的。其实他并不在乎,将士攻城战胜之后掳掠财物并不是没有先例,只不过这次比较严重过格了些。可比起这次一雪社稷宗室积年之耻来,那都算不了什么。可是,太宗还是得高高举起板子,对李靖表明他还是有可打板子之处的。而这板子,皇帝要打下去可以,不打下去也可以;打轻点可以,打重点也可以。只要李靖清楚,皇帝在这里记下了他的板子。

立下奇功还挨批评,李靖却很诚恳地顿首谢罪。他知道,这下他的宗族安全了。

亡灭东突厥的李靖就这样留下一根御军无法的大尾巴,这大尾巴让他的功劳看起来小了很多。事实上,太宗本着录公之功,赦公之罪的君王道义,给李靖的处理是加封为左光禄大夫,从正三品职事官升为从二品散官。另赐绢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户,多加了一百户的食禄。

几个月之后,太宗找到李靖说,先前有人在我面前说你坏话,当时我听信了。现在那些话我不信了,你也不要放在心上。所谓谗言,估计是说李靖纵容手下掳掠突厥财物,自己肯定捞了不少。谗言太宗到底是信还是不信,且不说,只知道太宗和李靖谈过话后不久就提升李靖为尚书右仆射,掌管兵、刑、工三部,成为宰辅。

坐上宰辅位置的李靖,每次在朝廷中百官议论时政时,很少发言,一副没有自己见解的样子。贞观八年,李靖上表告病辞职,被批准。贞观九年,又被起用,去征讨吐谷(yu)浑,又获大胜。因此功转封卫国公。回朝后,部将高甑生诬告其谋反,太宗反治高甑生死罪。李靖经此事后杜门不出,不见宾客,连亲戚也不随便见。太宗伐高丽,李靖请缨,太宗婉辞。贞观十七年,李靖入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列第八,位于秦王战场保镖尉迟恭之后。贞观二十三年,李靖老死家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日景武。身后可谓极尽哀荣。

最后要说的是,太宗驾崩之后,宗庙配享的大臣是房玄龄、杜如晦和高士廉。到了唐玄宗的天宝元年(742年),才加上长孙无忌和李靖。

最后的最后,李靖的家庙在天宝年间成了玄宗宠溺的杨氏家族的马厩。

编辑惜墨

猜你喜欢
铁山突厥李靖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搭伙
一箭双雕
师爷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天降救星
天降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