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开展语文教学

2009-06-01 09:27赵秀红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境

赵秀红

摘要: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使语文的文化内蕴融入到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之中,将传统的学习环境重新构建,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方式更先进,学习内容更丰富,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魅力所折服,网络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关键词:情境;自主学习;网络对话

随着世纪之交数字网络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教育领域,发达的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任何教育环境所无法提供的教学资源,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馈迅捷,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我们寻求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创造了结合点。

多媒体网络教学,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抽象变具体;把无声变有声;把遥远变眼前。它可以让时间停留,让历史重现,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感官刺激,营造一个声情并茂,有静有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既学到了知识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面我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苏州园林》为例,谈谈信息技术是怎样辅助于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的。

《苏州园林》是以欣赏、感悟为主的阅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思想,引入网络概念,通过教师主机的主导,学生机的联网,使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局域网,形成一个网上的整体。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资源共享,声、电等现代化手段的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情境中确立主题

“语文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被充分调动以后,语文课堂上“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一切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影响,他们才会同样充满激情地投入其中。在教学伊始,一段悠扬舒缓的音乐配着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通过电脑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通过教师的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中。学生的表情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兴奋,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对画面高保真的展现,通过创设美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归纳出本课研究的主题: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展网上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中明确地提出了应该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孩子们阅读大量的有益的阅读材料,在读书的实践中去学习读书,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阅读教学的天地,并且通过教师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做链接,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学习,既提高了浏览速度,又可以避免网上负面材料对孩子们的影响。

在执教《苏州园林》一课时,我们确定了研究主题以后,便请同学们点击进入网页中找到“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板块,充分地享受网络中的有关资源,通过网络中丰富的图片、文章、录像等资料,帮助理解文中的相关内容,以便全面地了解苏州园林。例如课文中描写苏州园林的显著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由于苏州园林的景象远离学生生活,因此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与此相关的丰富的表象积累,所以,如果仅凭学生驰聘想象来理解这段文字,恐怕只能使理解浮于表面,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苏州园林与众不同的美学生也无法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无法体会,更别说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了!而网络为学生理解这段话提供了如下资料:与课文相符的各种园林图片、介绍苏州园林有的关录像、结合录像资料的有关解说。网络上那些与课文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加深了学生对文字的印象与理解;录像中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让我们为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精湛的技艺而叫绝,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幡然迸发。绘声绘色的解说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更深的了解。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学生们被带进了对苏州园林的无限向往之中。经过声、光、色的欣赏后,再让学生回到课文的语言中,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已是呼之欲出了,让学生品析其中的某段文字已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三、进行生动的“网络对话”

“阅读就是对话”,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是学习参与者、教学双方之间关于文本感受的对话。对话是平等的,课堂中网上的对话消除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弊端。教材只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例子,是阅读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是学习的参与者——拥有的知识经验相对完备一些的参与者。

学生在教师为他们提供的资料中领略了苏州园林的“风采”后,进入讨论区,以文字输入的方式各抒己见,展示自己丰富的材料,并加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此时教师不断将发言同学丰富的学习成果展现到大屏幕上:“苏州园林真美啊……”“我真想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等等,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学习兴致高昂。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求索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建出这么优美的园林?”“这些精美的镂空图案是怎样雕刻成的?”同学们纷纷点击“放映厅”中的各种视频资料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在网络中,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以课文为窗口所看到的更多精彩丰富的社会、生活、自然的内容,他们兴趣盎然地畅游其中。

四、插上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超文本特性的网络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创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在教学《苏州园林》的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课文对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描绘的精当与详略得当后,让学生从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仿照文中写池沼的句子加以具体描述。学生欣赏着精妙绝伦的彩塑,情不自禁地与周围同学议论起来,使说的训练在学生的自发活动中水到渠成,学生沉浸在热闹的讨论中久久不愿“离开”。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翅膀,把握教育的时代脉搏,努力研究多媒体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讲解的关系,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使语文的文化内蕴融入到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之中,将传统的学习环境重新构建,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方式更先进,学习内容更丰富,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魅力所折服,网络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