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红 王国娜
摘要:学校应该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不断实践探索,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学校制度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主义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完成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是必须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构建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行为的思想品德素质结构,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校根据新的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的基础来抓,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由于重视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且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然而,在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面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不断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作为学校的一项制度建设。
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一、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从学校管理育人的目的出发,制定出学生必须遵循的规定、规则、规矩,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并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及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风气和传统。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内化思想品德表现
主体性意识是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因此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和价值,是集体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人,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并养成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活动进行计划、检查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 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认真立足校园软文化建设的一批教育阵地(例:国旗下讲话、班会、班级主题活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切实注重校园硬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方墙壁、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组织系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
四、 组织多彩德育活动,增强养成教育实效
任何活动的目的都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综合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又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只有把教育的要求通过活动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我校将以《中学生守则》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通过文明礼貌月、五四青年节、入学教育、教师节、国庆节、校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工会等群体组织的协调作用,围绕养成教育多层次、多侧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
五、 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只要有心,爱就能表达。有的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固然同家庭、社会因素有关,但很多人其实是缺乏爱心意识,缺乏引导。教师应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爱人。
生活中,我们可以奉献爱心的事情很多,比如乘车时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放学途中,提醒横穿公路的同学注意车辆;课间休息,给下节上课的老师准备一杯热腾腾的开水等。总之,表达爱的机会无处不在。教师要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爱心成长记录”,把自己的所作记录下来,定期在同学中交流,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让学生把善待别人,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幸福、一种美德、一种人生的修养。
六、 学会做人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极其空泛的话题,其实首要任务就是在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即“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有机整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常识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形成了十二个生活主题模块,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通过学习、实践、探究,将逐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诚信友爱、如何伸张正义、如何艰苦奋斗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应将所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感悟、升华道德境界,让书本上空乏的理论变为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形象。针对教学内容,拟定主题,组织学生编写“小报”或办“墙报”,或者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演讲”、“主题班会”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我在教完“努力战胜自我”这一单元后,组织学生编写了一期小报,主题是“战胜挫折”,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老师和学生干部参与评比,最后汇集,在班上展示活动成果。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句句精辟的名言,一张张稚气的“小报”,让我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清纯可爱、洁白无暇,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思想品德得到了教育、道德境界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将在以后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倦追求,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甘为人梯,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