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世界是平的

2009-06-01 09:27成尚荣
江苏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事物学科世界

成尚荣

讨论学科综合问题,自然想起美国的托马斯,弗里德曼。这位卓越的报纸专栏作家,在通览世纪简史与预测世界发展趋势时认为:在新的世纪,“世界是平的”。他的意思是,世界是平坦的。这是因为“3.0的全球化”将会碾平边界与等级。人们走向更亲密的合作,世界因此将会“缩小”。他还进一步判断:平坦的世界是各种事物综合的产物,是人们合作的结果。

课程也是个世界。我想说,这个世界也应是平的,而且更应是平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新世纪的到来,各个学科正在洞开自己的大门,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近邻”与“远朋”的作客与加入,大家亲密接触、共同携手,组成一个更加平坦的丰富世界。于是,学科的边界在坚守的同时开始“软化”。在清晰的同时也开始模糊,甚或去构成新的学科边界。这就是课程的综合,就是课程世界是平的意蕴。

其实,这一现代性的描述,是对客观事物存在本质认识的回归,即课程综合,首先反映并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真状态和客观规律。不言而喻,世界的万物是各不相同的,表现出各自鲜明的独特性。但各不相同并不意味着互不相关。也并不意味互不相通。事实上,万事万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融合。因而,生活是一个整体,世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图景。这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存活状态。课程必然要体现事物这种存在的特点。事实证明,综合,使课程更具整体性,更具包容性,也就更丰富更具活动力。在保守、封闭的状态中,学科的活动力必定会逐渐“老去”。综合,就是去回复和追求这种课程存在的方式和形态。

课程综合也反映并体现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处在互斥思维之中。互斥思维,致使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互相排斥、相互冲突,其结果当然不可能是事物的共生与共赢。其实,最初的课程是整体思维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分工、知识的分流,才逐渐产生学科。但是,综合永远是个趋势,当学科越来越独立时,又必然走向综合。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一种综合。综合性课程,包括学科的综合,意味着我们放弃了互斥思维,回到互补的、共生的和谐整体思维上来。这样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内容与载体。

课程综合,还反映并体现了人们把创造与创新的希望部分地寄托在课程改革上的期盼。创造与创新常常发生在边缘地带。而在边缘地带上活跃着具有创造、创新欲望与激情的人。他们作为一个交往与活动的实践主体。一开始便结构性地把知识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先于个体又指导其行动的“情境界定”。显然,这样的“情境界定”是综合的,引导并展示着每个主体超越自身的主体性格局。正是如此的情境与格局,激发、促进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课程应当在学科的综合中,去追求和创造这样的情境与格局,进而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创新的意识和初步的能力。

正是出于以上的观察与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综合性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要求和特征。这是一种进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正汇入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是对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回应。我们应理所当然地坚守,不仅不能后退,而且要努力向前进。我们应具有这样的世界眼光和改革的敏感性。重新提出学科综合这一话题,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追问,还是一种推动。不可否认的是,课程综合的思想正在淡化,甚至有淡出的可能。以上的思考与经验,提醒大家,课程综合不能后退,进一步追问课程综合中的学科综合究竟怎么理解与把握,这必然推动大家以改革的意志与行动去走向学科综合。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学科综合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把握好一些问题。一是综合的内容与方式。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操作:学科内的、学科间的、与生活的综合。要分别对以上三种类型的综合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寻求规律。二是,学科综合并不是对学科材质与功能的消解,而是从综合的角度去审视,打开学科边界。我们不妨形成新的理念:课程视野、学科本位。三是,学科综合的关键是教师,是教师的理念、素养与能力。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科综合。所以,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的发展上。

课程世界是平的。平的世界让我们充满想象和创造。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世界。

猜你喜欢
事物学科世界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单独中的洞见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