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儿童的整体和谐

2009-06-01 09:27施建平
江苏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儿童

施建平

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攻关的结果。而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采用的都是多头并进的分科式教学。这种方式,把知识本来相互连续的链条人为地分割了开来,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小学学科综合的问题已提了多年,但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将孩子视为发展中的人,观照儿童生命的整体和谐,探索生命视界中的课程整合,学科综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长。

1挑战与应答——用心塑造精彩。

因为学科综合跨越了学科界限,这就对习惯于“单兵作战”“单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学科综合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具有更高远的目标指向,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更大量的精力投入,更经常的科际沟通,更全面的质量评价……这些也正是学科综合在许多学校难于落实的原因。因此,我们应将学科综合的目标定位在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上,致力于培养完整的、与世界有着丰富联系的人。儿童的“未特定性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促成发展是学科综合性教学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在探索学科综合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用心塑造出精彩。

2坚守与突破——创建充满成长气息的学习生活。

对学科综合的探索,一方面需要我们坚守——坚守着本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坚守学科教学的特质;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努力地寻求突破——突破学科的界限,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视阈。这种突破应是全方位的,从培养目标到教学理念,从教学策略到具体方法,从语数学科到其他科目,从书本学习到接轨生活,全面展开。这种突破也是全程性的,从学习前的先期介入,为学习做好铺垫,到学习过程中的同步融入,丰富学习内容,再到课后的延伸性纳入,形成新的学习“生长点”,综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借助学科综合,努力重建儿童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个充满成长气息的学习现场。

3开放与融合——让学生“立体”地亲历。

学科融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要善于吸纳其他学科中的相关内容。跨学科备课可以说是实现学科融合的好方式之一。老师们可以在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中,发现学科间的“交汇点”,发现可以为我所用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主题,将这些内容进行重组与建构,“打通”学科间原本“阻塞”的“血脉”:使其融为一体,围绕同一教学目标来“运行”,从而充分放大学科的综合效应。另外,还要十分重视将学科综合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对接,引导学生抬起头来看世界,使学习的知识在运用中得以深化、内化。学科间融通的主题性学习往往是作为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的,可以使学生“立体”地亲历学习过程,这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对学习主题形成整体化的理解,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

4激活与创生——培养会思考的一代。

学科间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习内容,这种通过重新建构而创生出的学习内容,比原有的学习内容更“厚实”,更有活力,也更具张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究天地、一个多元感悟的思维空间,他们可以从中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对培养儿童的灵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科融合的魅力。而学习空间的拓展其实就是生命空间的拓展。当今社会对人的创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会思考的一代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各科教学的一项共同的重要任务。

通过学科间的融合、重组,努力达成对象世界和意义世界、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才能打开孩子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内在心智,拓展他们心灵的疆域,使他们获得持续发展的支撑点,也使他们的生命得以丰盈完满。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儿童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