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2009-06-01 09:27王书卿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

摘要当前引导帮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强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综合素质,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我们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的研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将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思想认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首先是大学生的价值本位向主体倾斜,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追求个人利益、个性发展、自我独立、实现个人理想的迫切需要日益增长。他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在遇到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时,一些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物质利益。

其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分化性与多样性特征,存在着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在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学习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明显。价值主体生活状况的多样性,造成了主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分化。

二、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表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1、什么是自我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的特性。人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社会、他人(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具有两重性,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指他有人的需要和享受的满足;人作为价值的客体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个人的行为活动置身于社会之中,因而个人的价值归根到底是个人的社会价值的一种个性体现,而不可能存在游离于个人的社会价值之外的自我价值。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进取的一代,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是非常务实的一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有“生存、成才、发展”的要求,而崇尚自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他们渴望能在社会上体现自身价值,他们渴望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但他们有时候不能深刻地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证。

2、怎样实现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的最根本特点是实践创造性。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主要一点是看他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满足的程度,即他对社会所作的奉献(包括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大小来确定。所以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价值离不开社会,人归根到底不能脱离社会去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我们强调人的社会价值的必要性,主要是指强调社会、他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尽可能地为社会、他人、集体的利益和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价值,还必须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其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强,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就越大,对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也就越大。由此可见,大学生虽然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一个人仅仅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乐于奉献的精神,高度的社会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才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三、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靠外部的教育和培养;二要靠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锻炼。

1、要强化学校教育功能

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矛盾和困惑、迷惘和彷徨,正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过程,他们渴望获得正确的导向。如果学校放弃或放松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很可能使大学生受到错误的价值导向,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起到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最根本的是教育者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大学生要提高内在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加强自我修养。

(1) 在文化知识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文化知识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和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实践不仅强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同样注重的是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例如军训、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都能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奉献精神,为大家服务的精神,能使参与者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内涵,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3)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是处于一定的集体,要融于集体。还要善于与他人交往、相处、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陈喜林.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剖析[J].经济与发展,2006,(12).

[2]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作者简介

王书卿,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