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华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总有一些事情很棘手,如果我们按着常规的教育方法来处理,通常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当发生了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案例一】小闪是一名学困生,天性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特别喜欢模仿嘲弄人的网络小品,他的即兴表演能让听者捧腹大笑,但在玩闹中不能吃亏,否则随时变脸。一次,他和外班的一个男孩打闹,这个班的另一个男孩打了他一个耳光,打完就跑了。上午操站队的时候,他突然朝那个比他高出一个头的男孩的脸打过去,众目睽睽之下,突然的举动令所有看到的人目瞪口呆,被打的男生也不知所措。他就是这样,只顾自己发泄情绪,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学生,遇到问题总想别人的不对,从来不想自己的过失。
因为他性格开朗,开始同学都很喜欢和他玩,时间长了,他任性、自私、好冲动的个性逐渐显露出来,同学也开始远离他。他生气的时候同学不再安慰他,他也感觉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经常总是生气的样子。
小闪上小学时就十分顽皮,在打闹中总是占上锋,上了中学他的个头明显不如别的同学高,逐渐在打闹中处于劣势,他不能承受这样的事实,总以为别人是在欺负他。他不能适应现在的自己,因而随时把不如意转嫁到他人身上。
刚开始,我没意识到这一点,就和平时一样,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当时他也能勉强接受,但是与同学反复出现同样的纷争,让他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本来他的学习习惯就不好,因为这些不愉快,他的学习成绩下降很快。就在我焦急地寻找办法的时候,他突然又和一名女生大动干戈,看着他因为愤怒而变形的脸,我又生气又心疼,心想:“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过早出现怨恨的表情,应该帮助他认识自我。”当时我没有立刻问事情的原委,而是先安慰了这个女生,然后我把小闪带到走廊的大镜子面前,问他:“你喜欢镜子里的你吗?”“不喜欢。”“为什么?”他不答。我说:“因为他的表情很愤怒,你不喜欢是因为你不熟悉自己这样的表情,原来你不这样。你推卸责任的品质,你不能吃亏的观念,让别人远离你。所以镜子里的你,你不喜欢,我不喜欢,大家都不喜欢。你照着镜子,找回原来开朗、活泼、友善的你,直到你的表情恢复到你自己能接受的程度,当你再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时,你先回忆镜子里你狰狞的面孔,你要用你的智慧和善良解决矛盾。”就这样,他一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节课后,他笑嘻嘻来到我面前:“老师,我照完镜子了,也想通了,以后我不轻易生气了。”从这以后,每逢出现矛盾,他都能先冷静下来,还经常劝生气的同学。就这样,小闪在班里的纷争越来越少,这一“照镜子”事件也在学生中广泛流传。
【案例二】小哲是我教过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他从初中入学那天起,头发的样式与颜色就不断变化着,常常让老师们瞠目结舌。虽然屡次被学校批评,但他没有因此而改变。而且他还经常与其他学校一些不学习的孩子在一起,甚至与网吧里结识的人交往密切,在课堂上他根本不听课,常常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或吃东西。小哲的父母为他操碎了心。
那是2005年的某一天中午,我和学生正在教室里吃饭。我们有说有笑地享受着片刻的休闲。突然,门开了,却不见人影。不一会儿,教室里就骚动起来。原来竟是小哲的母亲,她爬着进了教室,并一直朝小哲的座位方向爬去。
作为一名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小哲母亲很清楚这样做的目的及带来的后果。那么很显然她是在“以暴制暴”。长期以来,对孩子行为与学习表现的极度失望,让这位母亲失去了理智。她认为:既然你让我在邻居、同事面前丢尽了脸,那么我也要让你尝尝丢人现眼的滋味。因而有了前面那一幕。
短暂的骚动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大脑中也出现了短暂的空白。几秒钟后,我大喝一声:“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上。”因为我注意到小哲羞愤的表情,怕有极端的事情发生。接下来,我又给学生使了眼色,说:“大家都累了,趴桌上休息一会儿。”懂事的学生很快就趴在桌子上了。而我则走过去,扶起那位家长轻轻地说:“来,地上凉。”在我的搀扶下,那位家长进了我的办公室。我递上一杯温水,并让其他老师帮忙照看。我又回到了教室。此刻,教室里依然无声,学生似乎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而小哲则趴在桌子上,肩膀在剧烈地抖动。我站在教室中间,大声地说:“任何一个苦难和问题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更大的幸福在等待着我们。”随后我让小哲的好朋友陪着他。而我去做家长的工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小哲母亲的想法也正如我所料,她是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通过沟通与安抚,小哲母亲也意识到今天行为的不妥,表示要向孩子道歉。小哲虽然还没有完全原谅妈妈,但也平静了。我松了口气,找到小哲,引导他如何理解“每一个苦难和问题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更大的幸福”。毕竟初二的学生,还小了些。我希望这是小哲人生的转机。因为事情处理得果断迅速,效果还不错:我避免了极端可能性的发生(小哲跳楼);保护了小哲母亲的脸面(很多学生没有看清小哲母亲的模样,而我又及时地让学生“午休”);尽量淡化这件事情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当天使双方和解。
事实证明: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学生懂事了很多。虽然因为学习成绩仍旧很差,到中学毕业时成绩也不甚理想,但是他在思想上成熟了不少,不再和校外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能够与父母、老师和睦相处。毕业后他成为一家中等规模发廊的大师傅,且极受顾客的欢迎。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在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时,一定要冷静再冷静,尽量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光是有爱心就可以的,还要磨练自己的教育机智,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在关键时刻能帮孩子一把。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