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

2009-05-31 02:31李晓东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36期
关键词:春蚕天堂职业

李晓东

导语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徐特立在《徐特立教育文集》中说:“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他们继承了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经验,他们是受尊敬的人。……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尊师重教才不会停滞、不会落后,才会发展。

我们即将迎来第25个教师节,在此,献上我们诚挚的敬意和祝福:

祝天下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

选文1重识教师定格平凡

别再称我们是春蚕,好吗?

——教师节感言

吴非

在我们的节日里,却不得不听你们讲话,你们又在为我们唱颂歌了。

请求你,不要再把我的职业比作春蚕,好吗?

我爱我的职业,但是我厌恶你们把我的职业比作那蠕动着的蚕。

我一直厌恶中国人以春蚕比喻教师。我不喜欢没有骨头的动物,也不大尊重被人喂养、饲养(或豢养)的动物。虽然我在农村插队时也养过蚕,熟悉那可怜的小虫的生命过程。蚕要蜕变四次,最后通体透亮,作茧之后,如果不被烫煮抽丝,能破茧而出,也不过变成粉粉的蛾,活不了几天。

我们中国人赋予春蚕以崇高的生命意义,但是他们同时也绝对不放弃对它生命的充分利用。他们不但剥茧抽丝,而且把它的蛹做成了菜,甚至连它的粪便也做成枕头,没有浪费一丝一毫。那种蠕动的小动物所需的仅仅是几片树叶,它不给人类留一点点麻烦,只留下晶亮洁白的丝。这是中国人喜爱它的理由。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就用这些拙劣的比方把教师固定在“吐丝”和“烛照”的位置上。

我不喜欢把教师比作春蚕,还在于教师是生活的创造者,而并非一直在单调地吐一种一缕到底的东西;所谓“到死丝方尽”,又何尝不是“作茧自缚”呢?

我的不少同行仍旧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奉献。因为奉献,才能显出他们的人生价值,才能显出社会的某种不合理,才能显出这个职业的悲壮。似乎这不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这是要人去为之牺牲的一场苦难,是一条殉道者的路。

我们中国人真的“一贯重视教育”吗?“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儿王”作为尽人皆知的传统的择业原则,是无法赖掉的。在贫穷落后时,只有精英会看到教育的作用,芸芸众生只想着混饱肚子;在有条件兴教育之时,人们会找出一切愚昧的理由,尽可能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学者说,教育是穷人除了造反之外唯一能摆脱贫困的道路,可是当今的富人又有多少是因为受了教育而发财的?为了享乐,他们坐看绿洲变荒漠,甚至不惜竭泽而渔,他们希望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像春蚕一样默默地吐着有用的丝。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也默默地听那些穿着丝绸的人们在赞美蚕。

在这个节日里,衣冠楚楚的各级官僚又含笑走过来了,他们把这种“看望”叫作“一贯重视”。他们只要一听到发展教育就会哭穷喊没钱——明明是“大国办穷教育”,他们偏要说成“穷国办大教育”。他们总是错误地把教育当作蚕桑业:只要桑树不死,就有美丽的丝绸。如果有一天,这些无知的蚕有了知觉,懂得精神变动力,可以连桑叶也不要吃,一经表扬,立刻吐丝,那将是多么美妙的时代啊!

你们把我们当作蚕,那你们把自己当作什么呢?我一直想知道。

公仆的等级越高,家中就越发不可能有子女去当中小学教师。权贵的子女继续成权贵,或兼成富豪,不大可能去做春蚕的。——人们啊,拿出勇气来,承认这样的现实吧!

在这个日子里,你们发表了热情的讲话,重复着一年年积累下来的单调赞辞。然而我们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我们是教育者,难道还需要公众来教会我们认识自己职业的性质吗?

我们不仅是庄严的劳动者,而且是爱的使者,因为有我们的工作,孩子们变成有感情的人,懂得尊重人的人。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别再称我们是春蚕,好吗?

(选自《杂文选刊》)

读与悟

教师不是神,教师只是普通的职业。一切廉价的赞扬,都是对教师人格和尊严的曲解,甚至是亵渎。蚕的一生被人“过度充分”地利用,那么教师也应该无条件地去奉献吗?教师是高尚的职业不假,教师这个职业有其专属的职业道德也没错,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无条件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如果一味强调“春蚕”这一比喻,强调教师应无私奉献,而忽视对教育的投入,对教师待遇的改善,则无异于鲁迅先生所说的“瞒”和“骗”。

读与写

作者以一种请求的语气作成此文,恳切中流露的是义正词严的立场和对现实的不满与鞭挞。与主流观点相悖的一番言辞,会令一些人大惊失色,更会带给读者以震撼和反思。文章大胆阐发自己的观点,言辞恳切,绵里藏针。由此可见,考生写文章时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体现出个性意识和时代精神。

选文2千秋大爱彰显师魂

“老师千秋”——纪念谭千秋

梁晓声

我查遍书架上的词典,想找出对“老师”一词的说明,然而,没有一部词典的注解,能符合我此刻的心情。我再次将目光投向四川,遥望那些悲剧发生的地方,结果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仿佛有无数道圣光连成一片,升华到似乎是天堂的所在!

啊,我从不是什么宗教徒,现在却变得如宗教徒一般虔诚!我一遍遍地祈祷我从未信仰过的神,让遇难者的灵魂皆升入天堂。

我眼前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形——在宗教徒叫做“天堂之路”的路上,相互搀扶地走着男人、女人和老人,那是我们数万同胞的身影啊!他们背上,或怀里,是比花骨朵还可爱的儿童。还有,那些被视为花朵的学生——小学的、中学的、高中的。

有的,蹲下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忽然抬起头说:“老师,我少了一册课本!”“别急,天堂里会补发课本!快跟上,不要掉队。哪位同学,起头唱一首歌。”于是我听到了少男少女们用方言所唱的四川民歌。是的,我确实听到了,不是仿佛。歌声是足以使孩子们暂时忘记忧愁的,他们在“天堂之路”上匆匆前行,脸上充满坚卓毅忍的精神。如同是在跟随大人们,进行临时决定的迁徙。我看到在歌声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驻足了,向下界投注着眷恋的目光——他们还能望得到那一处处震后可怕的废墟吗?

废墟底下,埋着他们的丈夫、妻子、父母或儿女。我看到一位老师抹去了眼角的泪花,对他的学生们大声说:“不要往下看,要朝前看,天堂有震不塌的学校!”转瞬间,不知从哪里飞来了千万只孔雀、天鹅、还有仙鹤!啄落千万朵花朵,将天堂之路铺成一条花路!蓦然间天堂之门敞开,于是啊,所有行走在“天堂之路”上的我们的同胞,皆长出了天使的翅膀!

朋友,聆听我这自言自语的朋友啊,也许,你同样是一位老师;也许,你不是;也许,你一生都不会是。但你肯定曾是学生。那么,请回答我,当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当你第一次走入教室,第一次对一个陌生人叫“老师”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正是那一个男人或者女人,某一天,某一时刻,竟会舍生忘死地本能般地保护你不受危害,如你的父亲所立即做的那样,如你的母亲所立即做的那样!

朋友啊,也许你难以回答。因为在以前,你也许是不相信的。即使有类似的报道,你也认为是个别的事例。是啊,我以前,和你也持同样的看法。但是现在,我的整个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在中国,在四川,在灾区,忽有那么多原本平平凡凡的老师体现出普罗米修斯般的品格,如同圣母玛丽娅的化身!

他们要是神就好了……

他们要是神多好啊!

可他们不是。

他们原本只不过是些普普通通的乡村老师,县城老师……

但他们却以几乎一致的姿势,本能地选择了死亡!

那姿势就是,伸展开他们的手臂,将尽量多的学生们护在身下!

那只不过是一种母禽保护雏禽的姿势啊!

他们的背,并不是神的背,也不是巨人之背啊!

但是血肉之躯对于血肉之躯,居然也能起到神盾般的作用!

我们远离灾区的人们,除了欷歔和悲叹,除了心怀大的肃然和大的敬意,还能再说什么呢?化作天使的老师们,带领你们化作小天使的学生们,在“天堂之路”走好!想要飞翔的时候,不妨朝下界回眸一望啊,重建家园,重建校园的事,有你们十三亿多同胞呀!……

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节,我相信你们会看到在灾区,将有一座特别的教师纪念碑矗立着。那是你们长着翅膀的形象,身边是你们长着翅膀的学生……

(选自“梁晓声博客”)

读与悟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谭千秋,用他那高尚的师德教义、伟大的血肉之躯、顽强的斗争精神,化作了对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摘下我的翅膀,让它助你飞翔”,诠释了一个伟大教师默默无闻奉献的品格!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全,而是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我们都会牢记他那定格为永恒的瞬间。

读与写

作家梁晓声直抒胸臆,情溢纸面,把天塌地陷的悲恸化作浪漫的想象,谭老师一路呵护着学生走在天堂之路上,他的灵魂和“与灵鸟们,与飞天和缪斯们共赴天堂”。作家灵动的想象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接着作家用呼告的追问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积聚的情感喷薄而出;又用诗歌般的语言讴歌赞美,将自己的情感一泻千里。本文的构思和诗化的语言是值得考生借鉴的。

猜你喜欢
春蚕天堂职业
春蚕吐丝做茧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天堂湿地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对如东县“续春蚕布局”生产的再调查
天堂游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