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优化数学教学

2009-05-31 07:45
新课程·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逆定理目的地线段

袁 东

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好学生阅读环节,可使他们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地感知知识背景,形成数学概念,内化知识涵义。但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知识的符号化、逻辑化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

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给出阅读示范,教会学生读书

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课本,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发挥组织者的引导作用。比如在讲“三角形概念”这节内容时,可在引导学生阅读三角形概念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几个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思考:为什么要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这样边读边思考问题,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又为他们以后“自读”提供了示范。

二、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初一起始年级阶段教师要格外重视阅读习惯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阅读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形成较规范的阅读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内容,设计分层递进式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解读,效果颇佳。

例如,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时,可列出如下提纲:

(1)阅读课本中的定理及逆定理,想一想怎样用几何图形和语言表述它们?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

(3)定理或逆定理中所提出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意思?

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一般性阅读;然后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旧知识进行对比,展示差异要点;最后再启发他们去回读,去思考,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三、进行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教学尝试中,笔者发现:有些时候尽管学生读了,想了,但他们仍是一知半解,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了阅读之后的辨别练习。

我们知道,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辨析,有助于学生准确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总而言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到学生自觉地通过阅读来探究数学问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柴沟中学

猜你喜欢
逆定理目的地线段
向目的地进发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