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
抒情是诗歌最重要的美学特征,诗歌鉴赏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对诗歌内容情感的解读和意境美的感悟,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那么,在诗歌学习中应该怎样创设情境,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呢?
一、故事引导。阅读与诗歌内容相关、情感相似的故事,在故事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就能不知不觉地走进诗的艺术境界和情感体验中去。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就可以通过了解毛泽东同志当时的处境,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场景渲染。用精练、优美的语言去描摹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呈现立体画面。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中直观可感的形象或画面创设出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为欣赏诗歌营造良好的情境。如学习《雨巷》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像和朗诵带,从而体会雨巷的阴暗狭长、诗人的忧伤迷茫、朦胧凄迷的诗意等。
三、相关链接。阅读与此诗相关的评论,如学习《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会诗人的开阔胸襟、雄伟抱负、自信态度、豪放情怀,可链接《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和《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让记忆中的诗境即刻再现,能立刻理解诗意和情感。
四、背景烘托。阅读诗人的思想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以便做到知人论世,从而营造出理解诗歌特有的环境氛围。如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阅读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了解诗人的满腔热情和写作风格。
五、诵读陶冶。诵读是学习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诵读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停顿、语气、语调、语速,在反复的诵读中营造情感氛围,在反复的诵读中不断地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的意境美,提升审美能力。声情并茂地朗读会让自己迅速进入诗的情境中去,随着朗读情感的变化,与作者或诗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如《雨巷》一诗,通过反复朗读,就可以在轻缓的节奏中营造出忧郁、迷茫的意境,在忧郁迷茫的氛围中看到“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哀怨和彷徨。
六、自我设问。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精妙的问题,用精、少、活的问题引导自己走进诗歌,激发自己的想象,也非常有助于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能激起学习的热情,愿每一个学子都有一颗贮满诗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