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推进一体化再支招

2009-05-31 05:20
西部大开发 2009年5期
关键词:西咸咸阳布局

西咸一体化在推进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破解难题从而有效推进?为此,记者先后采访了陕西省内有关专家。

李振平:必须打破行政壁垒

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西咸一体化进展缓慢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推进缓慢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多年来咸阳长期处于西安特大城市发展的阴影区,其科教文化、商贸物流、餐饮旅游、交通通信等城市功能发展不起来。二是西安的空间扩展受到约束,功能区优化布局难以有效实施,影响结构升级、效益提升和整体做大做强。三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缺乏协调。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从高于西安、咸阳个体的角度,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科学布局、统筹发展的格局,达到1+1大于2的目的。

而要做强关中都市圈就首先必须做强西安这个核心,但目前的现实是西安尚难担当此任,只有和咸阳联手才能实现这一设想,这一点两市虽然都有共识,但在具体实践上却不尽如人意。而当前要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突破,就得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打破行政区划来统筹考虑这一问题。

首先是统筹考虑西咸的产业布局。对此,李振平表示,目前西安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实行的“一区多园”政策很有效果,因此,陕西省政府应从两个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布局考虑,统筹建立几个产业园区,而且可以考虑把咸阳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实现国家政策和国家级品牌的共享。如泾渭工业园区向西铜高速公路的以西的泾阳延伸,统筹建设咸阳空港物流园和西安六村堡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西咸输变电工业园区等。而在产业功能区上,则要协调好一、二、三次产业和工业、服务业各行业的布局。如协调好能源化工等污染产业的布局,目前,咸阳石油助剂厂原址一带已处于西安、咸阳城市中心位置,不宜再扩大建设能源化工项目,另外,也不宜在渭河沿岸、五陵原坡前的狭窄地带建设多晶硅产业项目。

其次是统筹考虑两市的城市设施建设,建设共同的环线公路、通达的城市干线交通(地铁、主要道路对接),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布局、统一处理。如目前咸阳的垃圾处理已没有适合摆布的空间,应对两城市垃圾处理和设施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共建共用。

再次就是统筹资源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及供排水设施建设,其中应总体考虑在渭北建设阎良和泾三高共用的新的供水设施和中水回用系统,土地利用及统筹建设和利用,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和环境承载力共享,包括渭河沿河水林路景资源统一规划建设和共享。

还有就是统一功能区布局和加强边缘地带的共建。在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区上,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功能分区,具体为中心古都城文化区和旅游购物商业区,南部科技教育和创意产业区,渭北先进制造产业带,东郊军工、批零商贸市场区,西咸之间高技术产业与金融、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区,秦都、渭城电子与生物保健医药工业区。另外,统一布局建设边缘地带,把这一地带作为两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开发的重要潜力区来建设,如新设立的咸阳渭沣新区和泾渭新区可以整合现在分片规划建设的西咸共建区、渭河生态带和渭北产业带。而其运营模式则可借助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经验和运作模式。

因此,这就需要一个高层协调机构来处理。他建议说,如有可能的话,陕西省政府可考虑设立一个西咸一体委员会,下设规划、财政、产业、设施建设等几个协调管理专业办公室来统一协调两市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两市还应着手统一户籍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等一些涉及民生方面的议题。

张仁华:呼唤配套政策

陕西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仁华表示,随着西咸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影响和制约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因此,6年来西咸两市仅实现了电话同号、农产品检疫同步,而其他方面仍停留在务虚阶段。

他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演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目前,虽然西咸两市在共建西安大都市圈上有共识,但在交通、产业、环保等对接上则需要突破自我利益分割,按照提升西咸经济整体实力、加快经济一体化的理念实施大联合、联动共赢的发展举措。

二是省级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急待加强。6年来,西咸一体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两市政府间自发地协商推动,由于受行政体制的制约,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合作、城市建设布局、交通延伸与对接等问题上,两市政府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加之陕西省政府在西咸一体化上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机构,以致该工作进展缓慢。

三是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西咸一体化既是政府行为,更重要的是突破行政区划下的市场运作。如何解决在一体化中的利益共享、利益补偿机制问题仍然是制约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是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有效抓手和平台。

为此,他建议陕西应尽快出台《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的指导意见》,从而进一步明确西咸一体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发展规划和财税、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使西咸两市有操作层面上的基本依据。同时,新设立的陕西省西咸一体化协调指导小组应尽快启动实质性的工作,加强对两市的协调指导,解决重大城镇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布局和有关利益分配等问题。另外,针对西咸一体化缺乏共建抓手的实际,根据国家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南郑东新区的做法,可把西安、咸阳两市结合部的三县两区(高陵、三原、泾阳、未央、渭城)等有关区域打造成为西咸新区,作为西咸共建区和经济一体化示范区,促进城市对接、产业对接。力争2020年,使这一区域的生产总产值由现在的610亿元提高到4000亿元,城镇化水平由42%提高到80%。其中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使关中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等接近或超过滨海新区、成渝、环北部湾等经济区。

他补充建议说:“国家应将西咸作为西部大开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积极借鉴国家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做法,积极建议国务院将西咸作为西部大开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项目等重大支持。使西咸的产业开发、城镇化发展、城乡统筹等取得根本性突破。为此,陕西省政府也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向这一区域倾斜,重点用于解决两市城市道路对接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两市融合。”

薛健:创新体制机制是关键

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薛健表示,西安、咸阳是陕西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条件最好的两个城市,而且空间距离极为接近,经济互补,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而随着近几年西咸两市的不断努力,西咸一体化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新阶段,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需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破除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对此,薛健表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将渭北产业聚集区、西咸一体化共建区、空港产业园、渭河北岸生态工业走廊等重点建设区域成立西咸共建区,赋予省级开发区相应的职能权限,并由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参照西安高新区模式管理,形成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效抓手。

二是在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倾斜。全省重大项目规划布局,优先考虑西咸一体化区域。重点支持西咸共建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要加强重型基础工业大项目的布点。

三是加大在关键要素调配上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西咸一体化建设的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陕西省政府统一调剂,予以优先安排。另外,由省、西安市、咸阳市三家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西咸一体化专项基金,对西咸一体化区域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生态环境整治、重大技术研发等方面予以补助和贴息。

韦苇:政府应加大协调力度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苇教授说:“其实早在2001年,我就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了一个《关于调整陕西关中地区行政区划、推动关中城市化进程》的提案,后又专门著文阐明了我的观点,即关于‘西咸并市与‘杨凌设市的建议。这些建议虽然一时难以具体实施,但后来逐渐被陕西学界和政府部门所接受。2003年,西安和咸阳达成了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共识。而历史上的西安和咸阳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咸阳是‘长安这一中国历史名都更早的前身,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就包括秦都咸阳这段历史在内。建国前后一段时间,西咸是一个城市,咸阳为西安的一部分。现在的西咸在城市建设方面,几乎连成一个整体(中间仅有6公里的城边村过渡带)。”

“虽然西安、咸阳经过多年的发展,各有重大成就,但也有互相制约,乃至存在恶性竞争。而咸阳长期处于西安灯下黑的笼罩之下,发展势头反而比不过离西安较远的宝鸡、渭南。所以我认为从西咸经济一体化到西咸并市,这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但西咸一体化的口号喊了几年了,两市当年达成的‘交通、电信、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等的一体化措施基本上没有落实,如目前咸阳的出租车仍然进不了西安市中心,而西安至今也没有一条公交线路通往咸阳,之所以造成这一现状,我想原因可能是复杂的,其中少不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员的政绩观念的阻梗。”对此,韦苇表示,必要时还得用行政手段干预和促成。“所以,我觉得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以西安为核心的小关中城市经济带的城市分工与合作的经验,为建设大关中经济带特别是跨省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西咸咸阳布局
字节跳动(中国)西部创新中心在西咸新区启动
沐猴而冠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咸阳值雨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打造新一代科技创业园区
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原则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