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记忆

2009-05-30 12:55:11
新民周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良友老朋友记忆

小 芭

老朋友,也就是通过情感记忆来锁定我们的过去。因为,老朋友似乎就是一段历史的明证,失去一个朋友,可能会伤害你的历史,并且使得你对自己的人生旅程产生怀疑。

从“新上海百多图”到“新点石斋画报”,再到现在的“新良友”项目,刘大鸿这个来自青岛的上海新移民,总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挑动上海的老记忆和新变化。用上海作家蒋丽萍的话来说,刘大鸿对上海有特别的敏感,是有别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们相对麻木冷漠、视而不见的敏感。

“新良友”是刘大鸿和黄启后两位老师所带学生今年的毕业创作项目。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组肖像和人体画,但它的核心价值被定义为以画会友,“与好朋友见面、聊天、画像”。刘大鸿说,到真要画时,才发现老朋友、好朋友是那么难得。特别是这些学生都是80后孤独一代,“良友”对他们来说是个困难的题目,很多人为了做这个毕业项目,才开始感悟朋友的真义,产生新的认知。

而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史蝶飞教授一直关注着刘大鸿和他的学生们的作品,还和独立纪录片摄制人立夏一起跟踪拍摄了整个“新良友”项目。她从刘大鸿的历年的这些题目中,发现了他对历史的重视。要将“历史”这个概念推销给年轻人是件难事,发觉、寻找与记忆相关的东西,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对于理解历史来说与大事件相比毫不逊色。那么,老朋友,也就是通过情感记忆来锁定我们的过去。因为,老朋友似乎就是一段历史的明证,失去一个朋友,可能会伤害你的历史,并且使得你对自己的人生旅程产生怀疑。“良友”的题目,需要学生在构思作品时对历史进行思考。

在这次展出的“新良友”作品中,刘大鸿自己提供了8幅“良友”图。其中有前几年在上海西南角颇为出名的马槽书店“掌柜”姜原来,有专门画火车头的韩巨良,有在“文革”中坐了13年牢的刘文忠,还有研究胡适的学者程巢父和文学批评家吴亮。最有意思的当数同仁黄启后的画像,穿着迷彩服,头戴苏联红军帽,肩上背着冲锋枪,骑在一匹红色瘦马上。刘大鸿在画旁配的文字是首打油诗:“进延安学堂,出串联井冈,驾爱牛下乡,成教书大匠,书心中历史,播卫视凤凰,追骑兵红军,称哥萨克黄。”画文相得益彰,使得这位一条战线上的老朋友神形具备。

黄启后的作品是《正在劳动最光荣的良友们》。他把近百位“农垦”知青老友的旧影像画进一个开挖人工运河的工地中。这幅画的缘起是一个逝去的“良友”:“1969年冬天的奉贤海边,我们连队的一个女知青,在黑夜中决然地走入大海。两天后,海潮又把她的尸体冲回了海滩,当地老乡说,大海是不收尸的。事后她同校的男同学,哭着把她的尸体从海边抬回来。这事整整过去40年了,却恍如昨天一样历历在目。”这是所有作品中唯一的群像“良友”图。

学生们的作品也各有自己的风格,王越把朋友的人体、肖像与金茂大厦、环球大厦、大剧院等上海标志性建筑结合在一起,别有意蕴。刘韵画了喜爱音乐、自组乐队的忠忠,还有同学王大卫,这个男生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学业已经赴英国工作4年,所以刘韵在画面上把大卫置身于一个红色电话亭中。郭志恒则把朋友画作上海石库门里弄的门廊上方的雕像,很有创意……

在5月4日的时候,刘大鸿、黄启后的双百工作室还把“新良友”系列汇总成一册《良友》复刊号,开本、排版、式样、包括广告,都仿照当年《良友》杂志的模样,“良友”图画和为“良友”赋的文都收入在内。封面上是刘大鸿的波普——张爱玲与鲁迅,曰:不忘她的情,牢记他的义。把旧上海这两大名人画在一起,是刘大鸿长久以来的夙愿。这或许是另一种寻找并记录历史的方式。

猜你喜欢
良友老朋友记忆
你有病吗
记忆中的他们
再见了,老朋友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0
这些老朋友还在,它们过得好吗?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49
旧媒体
旅伴(2014年10期)2014-10-11 12:59:16
中国人民都有哪些“老朋友”
看天下(2014年17期)2014-04-08 2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