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檀
中美两国如果不能在新技术与经济结构上寻求新突破,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成为全球經济的绞架。
美国东部时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与此前的战略经济对话不同,此次对话着重在战略与经济两个层面。作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目前的货币体系与未来的碳货币等可能的货币形式,将纳入双方讨论的议题。
美国赤字高企给中国的财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美国财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财年(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前9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为上一财年同期的3倍多,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据奥巴马政府预计,联邦财政赤字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84万亿美元。
也许是为了营造乐观气氛,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7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5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380亿美元,持有总量首次超过8000亿,达到8015亿美元,继续居各国之首。最近三年里,中国持有的美国政府票据和债券翻了一番以上,4月份达到7635亿美元,占当时外汇储备总额的38%。
虽然短期内美元指数有略微企稳的迹象,但那是为了显示美元的强势地位,吸引更多的美国国债购买者。从长期来看,美元只有贬值一条路,并且贬值的速度会远远高于以往的速度,这样美国才能从11兆美元债务的缝隙间透一口气,才能在新技术提高生产率、金融生产力恢复之前,将一些高端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国内,解决美国历年最高的失业率。
对于中国而言,被两重绳索捆绑:一是业已购买的巨额美国国债和票据,如果不支撑美元,中国将成为美元贬值的最大受害者;二是人民币不能升值,否则中国的出口外向型经济一朝坍塌,将导致中国内部经济链条的彻底崩溃。因此,我们看到如下场面,中国一方面担心美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不得不购买大量的美债以支撑美债的价格;中国一方面担忧美国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不得不在国内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免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急剧上涨,影响国内的外向型企业,外在的表现就是中美两国宽松货币政策大比拼。
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与经济政策都在狭小的沟壑中徘徊,两国如果不能在新技术与经济结构上寻求新突破,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绞架。目前的货币贬值态势是温水煮青蛙,最终会让中国外汇储备成为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盘中餐。
中国目前已经有超出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绝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纽约市、洛杉矶和波士顿所有土地和房产的价值;相当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成分股6月底时总市值的73%;相当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6月底时总市值的25%。问题在于,外部环境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用2万亿美元购买美国的核心资产,购买美国的土地,而中国在购买资源的过程中也遭遇到极大的摩擦,到7月28日为止,中国与三大铁矿石巨头的艰难谈判尚未达成任何协议,由于全球货币发行量大增,铁矿石价格大涨,中国钢铁行业处于更加不利的环境之中。
中美两国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划清各自的责任底线十分重要,只有如此,才能改变目前的投机态势,从全球经济、两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进行货币政策规划。
就经济而言,博弈与利益是永恒的,作为博弈中的弱势一方,中国有必要作出全球货币体系与人民币发行机制的明确规划,坚定不移地向有利于提升金融生产力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制造大国而言,有信用的全球结算货币替代美元有利于自身利益,应不断进行国际诉求,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应该允许更多的国内专业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形成群雄争霸的局面,为未来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避免中国外汇储备贬值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