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培明:为蒙娜丽莎“送葬”

2009-05-30 20:22杨建勇
新民周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卢浮宫蒙娜丽莎旗帜

杨建勇

在这一堆画布前,舞动长刷,肆意挥洒,在塑造蒙娜丽莎的同时解构着蒙娜丽莎。在他笔下的蒙娜丽莎眼里含着泪水,表达了“死亡”的主题。

2009年对严培明来说相当重要,他同时在中国、法国、美国的顶级艺术馆举办大型画展。上个月,北京798尤伦斯基金会艺术中心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这个画展将历时四个月。

《童年的风景》是严培明艺术作品中第一个带有装置形式的作品。艺术家直接在大展厅的墙壁上作画,34面旗帜绘制了全球背景下的儿童肖像,用旗杆倒挂,固定在离地面1米的地方,34台功率强大的鼓风机所产生的音量和风力,让整个作品在2500平方米的空间内疯狂延伸,从银色的墙到银色的“国际风景”,整个空间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即在一种和平的状态下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旗帜透明的特性凸显出生命特别是儿童生命的脆弱,也将他们生存的普遍问题重新拉回到观者的视线中。

走在排列整齐的两排旗帜间穿越展厅时,会听到强大的风声,风声下孩子们的脸在颤栗,并且高声呐喊。当你到达巨幅的“国际风景”前,风景变得很抽象。抽象背景后面34幅迎风招展的旗帜,让人有一种在船上的感觉。“想象是一艘军舰,所有的旗帜迎风而动,而我们就是在这船上进行着生命的旅程。”严培明这样解释他的作品。

一般而言,旗帜不升到顶通常意味着死亡,譬如降半旗致哀,而现在连旗杆也倒了,是否代表着一种对死亡的颠覆。“我不怕死,只是害怕不能活”,艺术家用这种方式来应对关于“死”的思考。作品让观者体验如同在人的面孔和城市景观中穿行。他用震撼的方式将死亡、贫穷、饥饿、不平、战争等问题以人物肖像的形式作出主观阐释。在这里,声音成为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无限延伸与扩展了作品的内涵和感官冲击力度。

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表示,“严培明以当代标志性人物为对象创作肖像画。他的作品在国际当代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在北京这个画展前,严培明已经在巴黎掀起了一波狂澜,那是由蒙娜丽莎引发的。地球人都知道,自达·芬奇以后,蒙娜丽莎发生了很多故事,六百多年来她就像还活着一般。从20世纪开始很多艺术大师在这幅世界名作身上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马塞尔·杜尚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加了山羊胡子,摄影师哈尔斯曼将蒙娜丽莎的脸置换成达利那怪异的面容——鼓瞪双目,翘到眉毛的达利式胡子,青筋突起的手中塞满了钱币等等,所有这些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

现在,严培明在卢浮宫的这个画展,标题就定为《蒙娜丽莎的葬礼》。在距卢浮宫镇馆之宝达·芬奇《蒙娜丽莎》原作30米的地方,严培明要为这个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美人举行一场葬礼。我最先看到了草稿,看到了在一片银灰色中显现的蒙娜丽莎,后来为期三个月的《蒙娜丽莎的葬礼》在卢浮宫德农厅揭幕,我又看到了3米高五幅一组的大幅画作,看到了独特的严氏绘画语言——依然否定色彩,回避色彩。严培明用了很长时间,在这一堆画布前,舞动长刷,肆意挥洒,在塑造蒙娜丽莎的同时解构着蒙娜丽莎。在他笔下的蒙娜丽莎眼里含着泪水,表达了“死亡”的主题。

严培明说:“蒙娜丽莎在艺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在过去的20世纪,很多艺术家就蒙娜丽莎尝试过新的挑战,如今21世纪,我想再增加一个新的谜。”

猜你喜欢
卢浮宫蒙娜丽莎旗帜
可爱的蒙娜丽莎
心中的旗帜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一百年的旗帜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我愿是你旗帜上的星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蒙娜丽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