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

2009-05-29 02:08陆锦华
魅力中国 2009年2期
关键词:梯形小球创造力

陆锦华

摘要: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在数学实践教学中,应通过指导观察、引导想像、鼓励求异、诱发灵感等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观察想像求异灵感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常人经过培养均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小球,使它旋转成--~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_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像

想像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像,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像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像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像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像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像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会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旦提出学生想像的闸门就会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就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像思维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找别人找不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善于联想,长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的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诱发夏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在教学中,我将题目这样写:(7/3、13/6、9/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猜你喜欢
梯形小球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激发你的创造力
自卑的梯形弟弟
狐狸教数学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