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楠小语:有情调的生活

2009-05-29 05:13王若楠
北极光 2009年2期
关键词:聚餐老字号店里

生活中的朋友

人不能独立于世上生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朋友是支撑你立足于社会的保障,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然,现在朋友这个词用的是非常普遍的。在社会上混,谁没几个朋友呢?每次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总会认识一些男男女女的新朋友,总是在开各种会议的时候,认识另一些新朋友,总是在出差的时候,再认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有的只见过一次,有的甚至连话都没说过几句,但是,他们仍然是朋友,是说不定哪天给你打电话问候、办事的朋友。这些熟悉的陌生的朋友,是你的一张社会的关系网。他们的存在,让你对这个社会更加了解,懂得了更多的游戏规则,明白了许多生存之道。应当说,这些朋友都在帮助你成长,帮助你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明白社会。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在单位里,这个人不踩你,就可以算做是朋友了。现实多残酷。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朋友,那是你多年的好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朋友。这些朋友大都小时候就在一起,彼此都很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即便是许久未见,一见面,仍然是春风拂面,温暖如春。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你会放下全身的戒备,轻松地吃一顿饭,轻松地聊一下天,甚至可以无负担地吹一下牛。坐在你对面的朋友们,就那样微笑着、讽刺着、打击着你说的所有的话,你也微笑着反击。你会因为他们的话不安吗,生气吗,气愤吗,甚至升起报复之心吗?不会,绝对不会。因为他们是你真正的朋友,是能够让你减轻生活压力的真正的朋友。这些朋友,在你得意忘形时会小心地提醒你,在你人间失意时耐心安慰你……

我很爱我的这些朋友。

在和一帮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会问,朋友是什么?他们会立刻嘻嘻哈哈地回答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当你被朋友出卖的时候,你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呢?朋友出卖你的时候,他又是一种什么心情呢?什么又叫做“出卖”呢,定义在哪儿呢?我曾有过被朋友出卖的经历。心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是还记得我又找了一大堆的朋友,像祥林嫂一样向他们倾诉,像痛说革命家史一样。当然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我想,现在不会了,因为现在学会了把这些事当作垃圾扔掉。我以前说,生活如繁星,现在想想也不太准确,因为毕竟现在天上的星星能看到的越来越少了。如今的生活更像洒了一地的芝麻,能捡的就捡起来了,实在烦了,累了,捡不起来了,或是不想捡了,就拿把扫帚一齐扫进垃圾桶里,顺带着把这个“朋友”也扫进垃圾桶里,并且永远不原谅。我先前以为,只有我是这样的“作风”,没想到的是,那帮嘻嘻哈哈的朋友的“作风”同我一样,有的比我更“狠”。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现代人吧。

音乐的魅力

早在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把“乐”尊为六艺之一,作为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的一门必修课。古代科举,“乐”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孔子认为最坏的社会景象莫过于“礼崩乐坏”。这也是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乐”的原因,因为好的“乐”具有教化的作用。公元前4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对音乐的阐述中,也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做到许多单靠人类语言难以做到的事情,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之一。著名指挥家滕矢初先生说:“音乐有一种神奇的功效:既可以语言般地传情达意,又可以用超越语言的表现方式抒发情感。有言道‘言之不竭则咏之,咏之不竭则手舞足蹈。”

《诗经》中开篇第一首《关睢》里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GC664V。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想要追求漂亮的女子,最终需要的是“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从古自今的爱情里,音乐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君不见,多少言情剧里,恰到好处的音乐是最让人动容的。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乏味的。

春秋时期,俞伯牙在山中弹琴,遇见钟子期。伯牙弹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弹琴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故去,伯牙摔琴以谢知音。

这些都是“听音乐”里的佳话。

其实,我们真的应当好好地感谢那些音乐家们,他们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发自心底的感恩与激动。当我们听《二泉映月》时,那沉沉的哀怨,那重重的孤独,那婉转的曲调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无论你操着何种语言,只要听到这首曲子,你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哀伤。因为真正好的音乐,能够超越一切语言,它会让你“听懂”作者的内心。

如今,不知道为什么,好的音乐越来越少了,这真是让人难过。也许音乐应该如写作一样,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当然,这也是所有典雅艺术的共通之处。一旦我们失去了生活,这种艺术形式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变得苍白无力。

虽然爱听音乐的年轻人不多,但是,听音乐应当如读书一样,是我们坚持以恒做的事情,因为它们能够让我们的心更加纯净,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力量。

旅游的诱惑

到今天为止,我从未出过国,一次也没有,但那对于我来说,这并不是什么让我感到遗憾的事情。有时候,我也喜欢看着那些旅游地图,在上面神游一番,心里也得到很大的满足。虽然我是一个爱旅行的人,但是对于出国的兴趣远远没有去西藏或者新疆旅行的兴趣来得大、来得浓。

但是,如果让我选择了一个国家去旅行,我一定会选择印度或者埃及,而不去选择那些欧洲或者美洲的国家。原因很简单,虽然每一个陌生的国家对于我来说,都是风姿独具的,但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喜欢那些散发着浓厚东方味道,具有独特神秘的文化氛围的国家。综合下来,印度或者土尔其就成了我的首选。

可是,我的旅行社朋友告诉我,这两个国家都不太安全。虽然我一时半刻还是去不到这两个国家,却仍然让我的心情郁闷非常。其实,喜欢印度,除了它那种浓浓的东方味道,更加吸引我的,可能就是那里辛辣的咖啡味道、夺目曼妙的沙丽和沙丽之内那美丽的印度女郎。虽然我是个长得一般的女人,却从不排斥欣赏其他的美女。那各式各样的沙丽,曼妙的印度舞蹈,印着绚烂图案的地毯,那些上有浓厚东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等,等等,都散发着神秘的魔力,让我无限神往。

其实,出国后缀的词是很多的,像出国留学,出国公干,出国旅游等等。可如今很多人出国的第一要务不知怎么的,就成了出国购物,买各种各样的首饰、手工艺品、化妆品、小家电、特色食品等等。不过买衣服的人却是极少,因为中国的衣服还是最便宜的。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吃的环境

其实,饭店环境的好坏与厨师做出菜的味道的好坏,是不成正比的。哈尔滨许多好吃的东西我认为都是在小店里,在这些小店里有好多家是老字号。这些老字号是我父辈们的最爱。他们对老字号怀有一种深刻的感情,并且对这些老字号的故事津津乐道。但是,这些老字号的店谈不上什么环境与否的,仅仅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布置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可老字号就是老字号,别看环境,招牌菜吃到嘴里,你就会立刻对这些老字号的店竖起大拇指。后来我发现,来这些老字号吃东西的人大部分是工薪阶层,还有一部分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我开始以为他们来这些老字号的店是因为这里价钱便宜,可从他们的表情和吃相上,分明看到了他们是在享受一种美食。和他们攀谈之后才渐渐明白,他们是在吃一种回忆,吃一种年轻时的岁月。看得出来,回忆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幸福。可又有几个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能够这么细心,愿意花时间去猜度他们的想法呢。

我曾去过哈尔滨的一家老字号。这家老字号的店面很小,也就在二三十平米,但桌桌爆满。看样子这些人都是这里的常客,是老主顾,而且和店主人都很熟,叫得上名儿,只要坐在一桌就能聊得起来。这些老主顾们吃得很认真,很细致,用心地品咂滋味。品完了之后,咸了淡了的,还不时地会和老板交换一下意见:今天的菜火大了、火小了之类的,好像个个都是美食专家一样。店老板也非常虚心,说,瞧好吧,等你下次再来。

另外,我感觉这里的客人互相之间似乎也都是旧相识,坐在一桌马上就开始聊天,一副热络的样子,而且这里面没有一个吃完马上就走的主儿。我是慕名而来。可说实话,这店里的卫生情况真是让人伤脑筋,要不因为是老字号,我真的会拔腿就走的。既然是慕名,还是要坐下,选了几个招牌菜。菜上得很快,一尝,味道非常好吃。老字号就是老字号,如果单以味道论,老字号的确值得一尝。我知道,外地朋友一来,都会嚷着上老字号要尝尝地方风味,可就这里的环境,我还是不会把他们弄到这里来吃东西的。

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在吃味道,而是在讲究一种环境。道理很简单,谁让现在年轻人有闲了呢,乐意往高雅上走,专挑那些环境好,但口味不敢恭维的大酒店里花大头银子,小资一下,非说那里才上档次。说穿了,青年人对大多数事情的选择(包括食物),主要是为了迎合一种潮流,一种趋势,一种流行,一种喜新厌旧。告诉你们,年轻人在口味上并没有什么立场。

这就是让人气得发疯的生活,上哪儿评理去啊。

我这个人,不大愿意和陌生人打交道。可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到了那些环境好的店,人就立刻变得沉稳起来,沉着起来,变得自信了,没有那种陌生感。我渐渐地发现,我在那些号称高档次的饭店里的沉稳,是因为这里的“优良服务”而发生的变化。大多数青年人都是这样认为,如果你在这些店里表现出生涩,就会被那些势利眼的服务生欺负,这种欺负是隐性的,是你看不到但却明显感觉得到的。如果把这些“欺负”说出口,会让别人感觉自己小题大做,甚至是自己在欺负服务生。所以,在这样的店里得牛一把,要表现出兜里有几个亿的样子。

环境好的店是让人心情好的。吃饭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换一种说法,选择一家环境好的餐厅就餐也是自己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一种体现。说白了,享受生活当然要包括享受各种各样的、让人心情愉快的环境。不过,在这样的饭店里“享受”,你吃饭的动作也要轻,要文雅,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不能不顾一切,大快朵颐,辱没斯文——年轻人认为,这种不放松的状态也是一种享受。

我和我的腻友们选择吃饭地方时,大多会挑选那些食物味道好的饭店。因为我们这帮不老不小的年轻人对吃有着共同的追求。虽然那些环境不敢恭维,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去吃。比如水煮鱼,比如麻辣烫,比如烧烤,比如拉面,我们对此趋之若鹜。一句话,谁让咱就好吃、爱吃呢。

如今城市的大街上,几乎每走几步就会遇到一个小饭店,一两里地就有一个比较大的饭店,三条街出去肯定会有一个环境极佳的酒楼。这好像成了一种规律似的。选择饭店,或许也是在选择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等待聚餐

聚餐有几种,一种是同事间的聚餐,一种是好朋友间的聚餐,一种是应酬式的聚餐,一种是同学间的聚餐。每种聚餐都有不同的吃食和不同的游戏规则。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知心的朋友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没意思的。和朋友在一起聚餐,不过是给自己找个放松的理由。还记得今年的春天春雨不断,大大小小连成了一片,没有停一下的意思。晚上约了两个朋友小聚一下,我得介绍一下这两个人,均为女性,一个已婚,一个未婚。在她们眼里,我是个大闲人,所以小聚占座的事情,最近几乎成了我的“专职”。那次聚餐 ,是因为好久没去吃烧烤之类的东西,所以就约在安发桥附近的一家小烧烤店里。这家店的历史很长,估计得有个十年左右了,生意一直红红火火,以至于我昨天4点半左右去占座,店里就已经爆满。无奈之下,只有等,谁让这家的东西好吃呢。打着伞,在店外等座,也等那两个一直在迟到的朋友。小雨之下,小店里的鼎沸之声和小店之外雨街的宁静就成了鲜明的对比。眼前飘过的一柄柄伞,成了雨街的装饰。细看之下,伞下的人似乎都嘴角上扬,挺享受这难得的清静似的。

其实,这也是和朋友相聚的好处,不必费心地选择吃的地点,也不必费心地选择吃的样式,只要是朋友们在一起,吃什么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即使像那个小烧烤店,也不会对我们之间的友情有什么损伤。聚餐对于朋友之间来说,是一件让人期待的事情。

和单位的同事们在一起聚餐,一般都是单位组织的,比如说春节之类的节日,同事们都忙活一年了,聚一下,吃一顿,聊聊天,唱唱歌。吃什么,在哪里吃,吃的标准,都不用你操心,也轮不到你操心,领导们早就定好了的。在这一天里,需要注意的事情实在太多,不过,记住两条也基本够了:第一,不能忘形。因为领导们会在暗中观察,并用心地记下你的种种行为。其次,不能乱说,乱发表议论。因为同事们会记得。牢记这两条,估计也不会出什么大错。如果真的出错了,这年可怎么过啊?所以,这是危险的一天。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没啥了不起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应酬式的聚餐是最让人头疼的聚餐,觥筹交错,说一些云雾里的话。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个能喝的,那就更难受了。因为在应酬式的聚餐里,喝酒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幸运”地参加了这种聚餐,对我来说,那就是一种酷刑,痛苦不堪。有一天朋友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我觉得说得非常经典,“饭局上不喝酒的人的心声:吃自己的饭,让别人吐去吧!”

聚餐也是有目的的。同朋友们一起聚餐,是为了轻松一下,和同事们一起聚餐,是为了表示自己不特别。应酬式的聚餐,是为了让自己以后办事顺利一些,官升得再高些。如今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无利不起早,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热衷呢?大家多忙啊,吃饭聚餐这种事情也都不是闲事,大家办的事情都是正事。生活是多么艰难啊,连吃饭都不放过自己。

人类生活中的事,聚餐也首当其冲地成为其中之一。

作者简介:王若楠,女,1978年出生 ,哈尔滨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联文学创作所专业作家。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九十年代起在国内及海外多家刊物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约80万字,曾获多种文学奖项。

责任编辑 周 彬

猜你喜欢
聚餐老字号店里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聚餐喝『高』了,如何解酒才对?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不一样的聚餐
门店里谁最辛苦?
帽子店里的风波
60年“老字号”中纺标
聚餐
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