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国:
体制改革坚持五原则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3月13日在参加全国出版社社长总编培训班座谈时作出强调: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行业一个单位、一门产业一门工艺,改革则成则兴,不改革则败则衰。要充分认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利益,新闻出版业都必须改革。他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五个原则,即政治方向不迷失、文化阵地不丢失、文艺品种不丧失、公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利益不损失。在出版单位改革中,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人员,因此,要注重把握好转企、脱钩和重组这三个改革环节,并重点研究处理好人员问题,使“老人、中人、新人”利益不受损失。
聂震宁:
数字营销渠道:建设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关于数字出版渠道问题,就是技术提供商也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麻烦。第一,市面上多数数字产品设计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网络出版不仅仅是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二,互联网用户的免费使用习惯对数字产品消费形成了一定冲击,尤其是搜索引擎巨头谷歌的“图书搜索”计划等更是对提供内容的传统出版社造成了较大的挑战。人们吃惯了免费大餐,对网络的收费服务很难接受,而数字出版产业不解决好服务的收费问题,就无法健康化、规模化发展。第三,终端阅读设备不够普及。对于电子书来说,终端的阅读器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以亿计的读者群体来说,阅读器普及度不高,且无论从功能还是从效果来看,多种形态的阅读器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吴航斌:
部委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困扰
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吴航斌在《中国编辑》撰文说:出版社在转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困扰和难题。第一,部委所属出版社与相关部委完全脱钩后,经营性资产已经从部委机构剥离出去,因此部委无权授权。这就必须找到新的“投资人”对其授权。目前来看,如何确定这些出版社的出资人问题还是个难点。第二,部委所属出版社转企后,45岁以上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第三,中央相关部门为转制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是以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为背景。出版社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循着既定路线目标完成转企改制,就可以享受中央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反之,则不能够享受。国家政策的核心是促进出版社走向市场,对部委出版社来说,更切实的是,从自身的特别属性出发,对相关部委交涉商谈,争取有利于出版社自己发展的政策条件。
任殿顺:
该专业还是该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的任殿顺在《出版发行研究》撰文说:目前,出版企业往往借助政策资源,在打通产业链上实现相关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在各省区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许多出版企业已将该省域的发行、印刷、造纸企业都划入出版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到“编印发”一体化,以求降低各环节间的交易成本且规避风险。多元化虽然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和能力,但过度的多元化势必会降低某项业务特别是重要业务在竞争和发展中所需的资源与能力的拥有量,影响企业成长的动力。如今,一些出版企业规模过于庞大,带来的是管理成本的增加和运行效率的下降。可见,“大而全”围绕产业链的一揽子“收并”举措并非一定是成功的。
刘伟见:
版权贸易引进机制应当有目标设计
中国书籍出版社副社长刘伟见在《中国编辑》撰文说:引进是一种学习,但过分引进意味着文化霸权的扩张渗透。在中国,我们很多人已经对传统文化很陌生,所以,大量的西方文化教育以及对本国文化的疏离,对本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利的。如果没有本国文化的根,我们就会游离不定,完全跟着潮流与形势跑。所以,我们要在对本国文化的学习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再多吸收引进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否则将造成本国文化的空心化。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他国风俗、地理、历史传统教育,接受他国文化也始终是一种“隔”的状态。所以,引进机制应当有目标设计而不是完全听任市场销售的左右,但在设计时又要避免文化保守与禁锢,否则更是文化发展的最大制约。
田建平、杜友君:
华文出版走向世界,应从四个方面联动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田建平、杜友君在《出版广角》撰文说:华文出版走向世界,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联动。一是政策支持;二是国际化出版理念;三是出版主体的市场运作;四是其他部门的配合。政策支持方面,诸如中国政府实施的出版产业“走出去”战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乃至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系列“文化年”活动。国际化出版理念,是指把自身视为国际出版范围内的成员之一来从事出版的视野及意识,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国或一个地区。出版主体的市场运作,涵盖了诸如版权贸易、地区合作、双边及多边合作、国际范围内物色作者、国内外书展、原创选题的开发等议题。其他部门的配合,即是诸如媒介的支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