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文 王亚达
摘要: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不少传统体育游戏缺乏学习兴趣,且游戏内容由于其形式简单、动作单一,直接导致锻炼效果不明显;而当前部分创新游戏也同时存在有流于形式、哗众取宠等弊病。笔者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应做到“三忌三宜”原则,注重继承传统与适度创新相结合,讲究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体育游戏在课堂运用中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体育游戏课堂教学“三忌三宜”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多游戏带有故事情节或竞赛因素,并将跑、跳、投等各种活动融为一体,很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但是,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有不少体育教师一味地“拿来主义”。不论哪一水平、层次,不论合适与否,单为活跃课堂气氛胡乱添加、运用游戏。使得不少原本“优秀”,的游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鸡肋”,教学场景颇显尴尬。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传统的体育游戏在目标的确定、内容选择等方面出现了滞后现象;而目前有部分创新游戏又流于形式,哗众取宠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选择和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我们提出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三忌三宜”原则,注重继承传统与适度创新之间的关系,讲究实践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一忌”:不分主体、对象
首先在性别上的区分,由于男女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区别,导致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上差异明显,故而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不能要求千篇一律。女生不宜选择一些难度和运动量大、竞争较激烈的游戏。如游戏“推小车”这个趣味性很强,但女生却不宜做,主要是由于女生手臂支撑能力有限,支撑已是力不从心,何谈支撑快速前行?如果教学中胡乱加以运用,后果只会导致女生畏难、抵触情绪的产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过于简单陈旧的游戏,高年级学生不感兴趣;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或难以完成,他们同样也会失去兴趣。只有切合学生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忌”:不分主次、功用
目前,部分教师为了增强体育课堂气氛,将各种各样的创新游戏胡乱加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如一段时期的体育优质课、展示课中以:“抗洪抢险”、“森林总动员”、“畅游体育公园”为主题的情景教学课层出不穷。不少体育教师就将此类内容照搬无误地安排于课堂教学中,部分还乐此不疲地多次运用游戏,甚至安排的时间比教学内容还长,简直把体育课上成游戏课。于是许多学生对此种体育课感到乏味,开始抵触此类的体育学习。
我们认为,游戏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配合达成教学任务,内容的选择理应尽可能多的与教材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游戏除了可单独作为一个教材上课之外,还应考虑到与其他教材搭配的合理性,不然就起不到游戏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如篮球传接球教学尽可能不采用“运球接力”的游戏,上肢的教学内容尽可能不安排跑的游戏。
“三忌”:不分时间、情节
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是整堂体育课的开端,学生大脑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力不集中,人处于预热状态,因此开始部分安排的游戏就不应该是密度小而运动强度大的游戏,而是在游戏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热身,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基本部分是整堂体育课的重头戏,教师要传授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都安排在基本部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所传授的是一些技术类项目或素质类项目,如果一直练习这些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从而不会认真对待。
结束部分的任务是让学生全身彻底放松,因此,在这部分运用的游戏以放松为主,一般以集体练习形式展开。通常采用有助于调节呼吸,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的游戏。
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跟本练习项目有关的游戏就会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不分时间、情节,任意添加的游戏极易造成教学程序的混乱,甚至出现严重的教学失误。
“一宜”:“把握时机,安全适用”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各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都有丰富的游戏内容可以选择、创编,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如何把一些基本技术创编到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其具有游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游戏运用于技术教学,要注意运用的时机。
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而动作技能基本形成后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可多采用游戏形式,以便在变化和提高难度的情况下使学生动作技能得以巩固。
在技术技能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采用一定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技术动作。如果本堂课安排了篮球内容,那么就可以把篮球充分利用起来,如运球接力比赛,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既起到热身效果,又熟悉了球性。同时学生在比赛时情绪高涨,从而带动了基本部分的开展。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原地投篮技术以后,可以组织“投篮晋级”、“罚球比赛”等,使篮球技术游戏化,提高投篮能力,巩固投篮技术。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地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二宜”:“教材相关,注重效果”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动作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合理的设计、安排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有效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的“保护与破坏”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了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再如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打好基础外,还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而体操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用“跳山羊”、“过独木桥”等游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发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作为课的设计者应从教学效果出发运用、设计游戏。那种单纯只为提高学生兴趣而设计的游戏应尽量少用,那种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只为追求课堂气氛的体育游戏安排,后果只能是导致技能教学效果的低下,是不可取的。
“三宜”:“继承创新,师生共享”
传统的体育游戏历经多年,必然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实际效用,这一点是勿容质疑的。但当前参与游戏的主体却对此有了更高的体验要求。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从满足教学需要,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衔接等方面入手,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段、方法把一些传统游戏改“活”、改“新”,以重新唤起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再认识”,投入其中。
再好的游戏也不能多次使用,否则学生对没有新意的游戏也会感到无聊,同一种游戏可适宜改变规则、形式、器材、人数等。情节可以和基本部分联系起来,注入新的理念,倡导竞争意识。
游戏的方式可以根据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学校实际选择与使用切合自身的项目与形式。在游戏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在积极体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一起对游戏进行改编、创编;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创编一些切合当地体育课堂的个性化游戏,制定合理有效的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当教师、学生共同进行游戏创新时,体育课堂将更富生命力。
结语:
体育游戏的设计与运用原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大部分体育教师都知道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但往往又会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落入为游戏而游戏、为“快乐”而游戏的怪圈。所以提出游戏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的“三忌三宜”原则,目的就是为了我们能够在实施游戏教学中易于掌握、便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