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静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彭真;根据地建设
摘要:1941年,彭真同志在延安分七次向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同志详细汇报了晋察冀边区的工作,后整理成《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一书,作为整风学习资料在各抗日根据地出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珍藏有一本该书,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特别是晋察冀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珍藏着一本《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是原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的彭真同志于1941年向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同志汇报晋察冀边区工作的要点。此书用新闻纸印制,32开本,长18.5厘米,宽13厘米,右侧胶订。封面文字用红色油墨印刷,竖排,书名分两列排布,位于封面右侧;中间偏下印有“彭真”二字,绿色字体;左下侧为“党内文件”及“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竖排,亦分两列。文字皆为繁体。封面右侧印有三条绿色装饰线。封面底部有蓝色油印号“400261”,推测可能是当时收藏图书的编号。
《报告》扉页印有彭真所写的附志:“这份报告是一九四一年秋天写成的,它所反映的是当时晋察冀边区的一些具体政策和党的建设情况,此次付印前略有文字修改。彭真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日。”文字分5列竖排,外围以长方形黑色单线框。书内文字全部竖排,共190页,10万多字,按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各项具体政策”,分为7章;下部分是“党的建设”,分为3章。
1938年,彭真同志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1941年4月调中央工作。到延安之初,彭真系统总结了晋察冀边区的开创、发展、巩固和建设的经验,前后分7次向中央做了详细汇报。1941年9月,扩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整风学习会议在延安召开,会议着重检讨了从1931年9月开始的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时期的政治路线问题,是延安整风运动中一次重要会议,在整风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会后,中共中央将彭真的汇报分几次批转各根据地,作为整风学习的参考资料,后又整理成书,在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出版。
《报告》总结了自1937年11月到1941年2月约3年零3个月的时间内晋察冀边区贯彻执行党中央政策的情况和经验。
首先,《报告》详细分析了晋察冀边区各个阶级和阶层在抗战中的政治动向,说明了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性。晋察冀边区建设的经验证明,要建设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边区党在确定具体政策时,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抓住中日民族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日;二、由于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富农经济,应该允许存在和一定范围的发展,党与资产阶级和富农的斗争,主要的是争取领导权的斗争,而不是根本反对或削弱资本主义经济的斗争;三、由于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和争取地主阶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抗日根据地内,对于封建制度只能采取逐渐削弱的政策,而不能采取直接推翻消灭的政策;四、在实行民主的问题上,由于地主阶级与中等资产阶级、富农的态度不同,因而在政策上对他们应当严格加以区别。
其次,《报告》总结了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经验。政权建设是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首要问题,它是党发动群众,团结同盟者,开展民族斗争和正确处理阶级矛盾的有力武器。敌后根据地政权的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是抗日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这个政权对一切抗日人民实行民主,对一切汉奸、反动派实行专政。要建设这样的政权,必须建立人民武装和专政机关,用逐步改革的办法摧毁旧的封建政权组织机构,建立新的民意和行政机关。在政权组织成分上,既要保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工农基本群众的优势地位,又必须实行三三制,以争取和巩固与资产阶级、地主等的抗日团结。
其三,《报告》总结了晋察冀边区贯彻执行土地政策的经验。减租减息是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抗日的主力是农民,没有广大农民自觉地积极地参加敌后抗战,任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与坚持都是不可能的。为了发动农民起来抗战,同时又联合愿意抗日的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晋察冀边区在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斗争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府及群众团体的领导机关利用行政方式发动减租减息,此时,地主态度抗拒,阳奉阴违,农民畏首畏尾,顾虑重重,甚至出现“明减暗不减”的现象;第二阶段是群众发动起来后,广大农民自下而上开展反顽斗争,声势浩大,土豪劣绅震恐,此时,一部分农民开始不交租、不还债,甚至无偿收地;第三阶段是颁布“双十纲领”,规定实行二五减租,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地主、债主须减租减息,佃户、债户须依约交租还债,提出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及缔结与解除契约的自由。边区贯彻党的土地政策的实践证明,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初创时期,主要危险是右的倾向,忽视农民生活的改善,忽视对农民的动员与组织,强调地主与农民的联合,否认农民对地主的斗争。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之后,主要危险是“左”倾:怀疑地主阶级参加抗日的可能性;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高潮看成整个地主阶级将叛变投敌,不区别地主阶级中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害关系与政治动向;违背党的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财权的政策,甚至以对付汉奸的政策对付地主;混淆地主与富农的界限,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削弱政策等等。因此,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贯彻执行土地政策中,必须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注意预防和及时纠正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
其四,《报告》总结了晋察冀边区经济工作的经验。经济建设是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物质条件。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以各种形式和不同的速度摧毁或削弱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创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要实现这个目的是有可能的:日寇在华北沦陷区只能占领城市,无法占领乡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乡村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逐步走上经济独立自主的道路;在减租减息后,敌后根据地的封建经济制度已经被大大削弱,贫农和中农的生活日益改善,边区经济走上了发展的新方向;由于敌后根据地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的束缚,小手工业和农民家庭副业日益恢复和发展;随之,商品经济的比重也日益增长。为了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北方分局制定了以下经济政策:(一)发展生产,增加财力物力,充裕民生和军需,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基础。其中,发展农业又是中心环节。(二)由于战争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发展生产中,除了军事工业外,公营企业只占较小的比重,主要是激发小生产者和企业资本家的生产积极性,只要他们不投机、
操纵、囤积居奇,就应鼓励其自由自主地从事生产和贸易。(三)在劳动政策上,实行劳资契约自由,即资本家有雇佣工人的自由,工人有出卖劳动力或“告退”的自由。这既能使资本家有利可图,促其发展生产,又能强制资本家改善工人的待遇;既可以使工人的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又不妨碍他们争取应有的生活改善。(四)在金融工作中,努力建立和健全敌后根据地的银行,普遍发展各种合作社,构成完备的金融网,使根据地发行的钞票——边币的币值及金融稳定。(五)在财政工作中,必须坚持统筹统支;先量出为人,后力求量人为出;鼓励生产,调节金融,繁荣贸易,蓄养民力,保证军需,照顾民生;实行统一累进税,使根据地80%的人共同合理负担抗日经费。
其五,《报告》总结了党的建设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根本保证。在敌后根据地创建初期,党的组织迅速发展,但是,新党员缺乏实际斗争的锻炼,头脑中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同时,在党组织的大发展中,混入少数阶级异己分子和奸细,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建设就更加重要。晋察冀边区党的建设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巩固党的组织。为此,必须抓住审查干部、整理支部和健全领导三个重要环节。审查干部和整理支部主要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同时也将少数阶级异己分子、敌探、奸细、投机分子清洗出党,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质量,提高党的战斗力。经过审查干部和整理支部后,应立即实行民主选举,健全党的领导,要求各级组织坚决按党的政策办事,建立党的各种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正确处理突击工作和日常工作。二,培养宏大的干部队伍。为此,必须基本上依靠本地干部,并使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之间互帮互学;必须大胆地、适当地按级逐渐提拔优秀干部到领导岗位;必须防止野心分子、投机分子和个人第一的人窃取党的领导职务。三,大力加强党内教育。鉴于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员的成分绝大多数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严重的任务是加强党内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巩固党。
毛泽东同志对彭真的这个《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另据薄一波回忆,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向他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另一本就是彭真的《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由此可见,以彭真为主要领导人的晋察冀边区工作做得相当出色,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赞赏和肯定。
彭真同志撰写的《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一书,是建设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历史文献,它为我们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特别是研究晋察冀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