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鑫 常海洋
近代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那么音乐教学怎样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道”境地呢?
一、结合歌词等深刻理解歌曲内容,进行“传道”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要从歌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音乐教师要通过“传道”让学生看到歌词、听到旋律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这就是心灵的启迪,意志的熏陶感染,而这种“滋味”正是“传道”所达到的目的。
1.配乐朗诵煽情法
配乐朗诵煽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朗诵理解歌词,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例如,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学中,让学生跟着歌曲朗诵歌词,让学生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影响下,在自己对歌词的深情朗诵下,自然而然地激发热爱教师的赤诚之心。在学唱歌曲《当兵的人》的时候,结合音乐,一部分学生朗诵歌词,一部分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喊号子:一、二、三、四。让学生在节奏鲜明的进行曲旋律带动下,在学生铿锵有力的朗诵下,感受军人的气魄,激发学生热爱军人的真挚情感。
2.释义故事情境法
格什温有句名言:“我愿意将音乐看做是一个情感的科学。”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过程。师生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或者作者的生平经历等,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例如,在学唱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时候,通过师生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惨遭日寇迫害的我国北方京津地区人民英勇反抗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来促进“传道”的作用
孔子有一句名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仁人君子修身最后的完成是“成于乐”。孔子认为音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艺术审美活动不属于少数人,而属于整个社会,所有人都可以也应该参与艺术审美活动,得到审美愉悦,这才体现人性有善。由此可见,音乐的审美功能应放在育人功能的重要位置。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例如,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学生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提高“传道”的效果
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2009年“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受灾同胞赈灾晚会”中,数百名演艺和体育明星统一身着印有赈灾主题与“红心”图案的白色T恤,上台献演并捐献善款。“我希望能为台湾受灾的同胞起一支舞,如果我的舞蹈能够鼓舞大家,我愿意一直跳下去。”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受伤导致高位截瘫的大陆舞蹈演员刘岩坐着轮椅上台,首次在公众面前献演轮椅之舞《生命的祝福》。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教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传道”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教师首先要采取灵活多样、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传道”。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绘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分组上台演唱(奏)舞蹈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教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问题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等方式,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乐学过程中主动地达到“传道”的目的。例如,在学唱《踏雪寻梅》的歌曲时,有一句歌词是“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笔者就针对“花是否可以随意采得瓶供养以伴我书声琴韵”的问题,让学生分正反两组展开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以达到“传道”目的。
另外,教师应发挥现代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比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激发起学习兴趣,产生共鸣。
五、“传道”最终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
音乐教师首先是教育的工作者、学生的引导者,同时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原有的观念、行为、能力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从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出发,重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定位及反思,以形成符合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的教学行为。当然,“学艺先学做人”。这句话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牢记,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思想、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去感染学生,把“传道“工作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中,以情激情,达到“传道”的目的。
六、“传道”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师的“传道”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音乐课虽然希望学生能活跃课堂,但没有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无视纪律,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学生步入课堂的那一刻到下课铃声响师生的告别,都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如正确的演唱方法、饱满的精神状态、正确的坐立姿势等等。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建立有序的课堂,才能保证德育教学的质量,才能达到“传道”育人的目的。
亨德尔有句名言:“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作为音乐教师必须明确: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这也是“传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的时候,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e]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二十三中学 2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