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教材思想 把握答题方法

2009-05-28 09:53杨建华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分析题志向论语

杨建华

在09调研卷中,《论语》相关内容出现在三种题型中,分别是名句默写题、阅读题和作文题,其中后两项考查的内容都属于对《论语》材料的思想分析,这里作重点介绍。

09调研卷中首次出现《论语》思想分析题型,既体现了考试与教材的关联性,有助于消除师生备考的盲目性,也体现了语文考试应有的开放性和人文性,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文化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

有的同学以为,《论语》思想分析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随心所欲作答都能得分,可以不做准备。这种观点正是造成该题实测失分率颇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要完整准确解答这类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熟悉《〈论语〉选读》教材,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调研卷材料为教材内容节选,缺少阅读材料所常有的上下文因果逻辑链,其中缺少的环节必须由考生自己根据平日积累作出补充。试卷材料中孔子的话仅26字,如果考生对教材不熟,是很难分析出答案要求的孔子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的。怎样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呢?建议考生:

(1) 把握《论语》教材的基本架构。教材分为四部分,分别阐述孔子的政治思想(1~4课)、伦理思想(5~9课)、教育思想(10~13课)、哲学思想(14~15课),而每篇课文又分别阐述其中的一个观点。同学们在备考时应注意思考孔子关于义与利、德与法、谦让与进取、用世与退稳等几组关系的阐述。

(2) 抓住每篇课文后所附的“相关链接”。“相关链接”都是古今大家对孔子或《论语》相关思想的解说,挖掘深广,解析精辟,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是理解孔子或《论语》思想的好帮手。

2. 掌握运用三段论准确表达观点的方法。《论语》思想分析题的解答,就其本质而言是写作一篇简短的论说文。表达时,应恰当运用下述格式:

(1) 提出观点。观点应该尽可能明确、不含糊。

(2) 进行论证。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涵的孔子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反面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注意,在阐述相关思想时,应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足”。

(3) 适当联系实际,作出总结。

【名师点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冉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冉求和曾点在阐述自己志向时的神态。

(2) 历史上《论语》研究者对孔子为何深深赞叹曾点的志向有不同的解说,有的认为这是孔子晚年“知时而不求为政”的态度的流露,有的认为这是孔子晚年追求更美好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你赞成哪种观点?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冉求:谦逊;曾点:潇洒。

(2) (明确表明观点)我赞成前者的观点。(正面阐述材料蕴涵的思想)孔子虽然一生热衷入世,但一生遭遇坎坷。经过多次求仕碰壁后,晚年的他已经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所以曾经哀婉地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曾点不愿出仕、甘于平淡快乐生活的志向,契合孔子此时的心境。这是孔子赞叹曾点的志向的主因。(反面驳斥对立观点)曾点所描绘的图景,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游春之乐图,与政治理想几乎无涉,所以不能说孔子赞成曾点的意见体现了孔子更高的政治追求。(总结)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个多面体,孔子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孔子有一种长期坚守的思想观点,就忽视或无视其偶尔生发的另外一种思想观点。

猜你喜欢
分析题志向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如何读懂《论语》?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巧用“三法”指导高年级语文阅读分析题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