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青
明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过年的喜气还未散去,皇帝朱元璋坐上龙椅时还面带喜色,可接了第一份奏章之后立时浓眉紧锁,甚至脸露怒色。这份奏章说:“大批倭寇侵犯浙东,焚烧民居,抢劫财物,还将婴儿挑在长矛上,将孕妇肚皮剖开……”朱元璋愤怒得胡子都颤动起来,但很快就沉静下来,说:“海疆需要宁静,派谁领兵去抵御倭寇的侵犯呢?”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默然无语。谁都知道,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等皆已去世。朱元璋这时想起身材魁伟的汤和。汤和虽已年届花甲,并已准许他告老还乡,但为了保境安民,还是请这个常胜将军再度出山吧。于是朱元璋下旨传汤和。
汤和很快来到皇城,朱元璋立即召见他。朱元璋对这位在明朝统一全国中功勋卓著的战将寄于厚望,说:“你已到了迟暮之年,我本已决定在中都营造府第让你安度晚年,可目前倭寇侵扰,海疆告急,还得请你勉力为我去走一趟吧。”汤和深明大义,立即浓眉扬起,斩钉截铁地说:“倭寇猖獗,必须抵御,坚决打击,我愿意奉命抗倭!”朱元璋释然于怀,说:“好!你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汤和胸有成竹地说:“方鸣谦原在东南沿海,对那里的民情和地理十分熟悉,我要他随行,做我的助手!”朱元璋立即答应了。
汤和回到府中,随即唤来方鸣谦。方鸣谦原是割据东南沿海一带的方国珍的侄儿和义子,汤和领兵南下平定方国珍之后,将方鸣谦收为部下,后来还将女儿嫁给他。汤和随即告知方鸣谦,皇帝已同意方鸣谦随同巡视东南海疆,方鸣谦提出组建地方武装抵御倭寇的建议。汤和考虑到东南海疆辽阔,而倭寇又神出鬼没,如果光靠明朝的军队确有捉襟见肘之感,组织地方武装与明朝军队联手抗倭,确实可行,便将这一建议上奏朱元璋,很快得到了批准。
汤和是个刚毅沉着、爽直质朴、勇敢善断的人,立即带领方鸣谦一行,风雨兼程出发了。
数天之后,汤和一行来到山东荣成的“天尽头”。“天尽头”是与陆地相连并伸入海中的一个尖峭的礁石。当年秦始皇东巡到此,眺望茫茫烟波,以为长天到此已是尽头,还叫李斯刻石以记,于是这里就有“天之尽头”之称。可是,汤和站在天尽头的巨石前面,心里感觉与秦始皇截然不同。汤和那双开始老花的眼睛依然犀利,眺望着海天相接的远方。他想到大海那边还有个叫日本的岛国,从岛国里流窜出一批蟊贼,追波逐浪窜犯大明江山,无恶不作,真是可恨。他捋了一下被海风吹乱的花白胡子,问站在身旁的方鸣谦:“倭寇,我以前偶有听说,现在成为大明的一大祸患,你说这批害人精是怎么冒出来的?”方鸣谦驻守在浙江东南沿海,对倭寇多有了解,回答说:“日本国内混战中失败的武士变成了海盗,得到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的支持,窜犯我国沿海,进行劫掠和走私,有的还与我国的海匪和土豪勾结在一起,成为无恶不作的害人精。”汤和点了一下头,双眼射出冷竣的光芒,坚定地说:“对于这些祸国殃民的傢伙,只有抵御、驱赶、消灭!”方鸣谦轻声问:“你一定有抵御倭寇的良策了吧!”汤和胸有成竹地说:“在沿海筑城,组建军队,筑起一道海防长城。”
按照汤和的抗倭规划,他们沿着海岸线南下,一路了解敌情和民情,研究地貌和海况,选择筑城处所,设计城内构造,又对海防军队的组建和任务作了探讨。
汤和以军事家的眼光,选地筑城,光在浙江境内就筑了观海卫、海门卫、金乡卫、宁村所等59座卫、所要塞。就以宁村所来说,不能不佩服汤和“度地”的战略眼光。瓯江从凤阳山迤逦流来,逐渐壮阔,滚滚滔滔汇入东海。在江海交汇处的平地上,横着一座座草舍、瓦房,这就是宁村。站在海岸边的汤和眼光一扫,就掂量出宁村所在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在宁村建所,驻军防守,既可控制瓯江流域免遭倭寇侵扰,又可与苍南的金乡卫互相呼应,确保东瓯的安宁。宁村,应该成为宁静、安静之村。汤和所筑的城不同于长城,是完整的防守反击基地。四周是高高的城墙、城垛,四座城门都有瓮城,城外环绕护城河,且有水门与护城河贯通。城内建有驻兵的营房、演武厅、教坊,可演练,可防守,又可出击。宁村所又管辖沙沟、沙村、长沙三寨,战略上互为犄角。对城的设计和建筑,显示出汤和保卫海疆的坚定决心和深远谋略。
建城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筑城墙的巨石需要量甚大,只得向民间征集。家里的阶石、石磨等都被搬去筑城墙,有的老百姓就会有意见。方鸣谦将部分老百姓的怨言秉告汤和。汤和眼望着空中排成人字的大雁,神色严肃,一字一顿地回答:“吾闻成远算者不近量,任大事者不细谨。若以国之无备,及于戈铤,蔓草生灶下,虫豸生井臼,安所得碓硙乎?”方鸣谦一听,深深地佩服汤和的远见卓识,并将这话让士兵传达给老百姓。老百姓逐渐明白了道理,之后抗倭斗争的事实也证实了汤和的至理名言。直至现在,汤和的名言还贴在宁村村委会的办公楼里。宁村至今还有汤和筑城留下的护城河、上马石、古井、古碑等遗迹可寻。
为了组建抗倭军队,汤和下令“民户四丁以上者以一为戌卒”,将地方武装,明朝驻军和汤和率领的抗倭部队联成一个整体。有倭寇来犯,就以所筑的城为基地,正规军与地方部队联合作战,奋勇抗击、追歼;平时一边训练一边耕作,做到自给自足。由于汤和带来的军队来自四面八方,各有不同的姓氏,这些士兵以后就在宁村繁衍生息,至今宁村人的姓氏就有百个之多,宁村也有百姓村之称。
汤和在宁村建所之后,有过打击倭寇的壮烈战事。嘉靖三十五年九月,田里的庄稼散发出成熟的气息,地头的果树挂着累累果实,老百姓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忽然,在一个阴霾的黎明,数千倭寇趁着黑暗的掩护像一群蝗虫从海上飞来,冲上了蒲州的海岸线,占领了猝不及防的龙湾一带的村子,杀人、放火、抢劫,顿时火光冲天,惨叫声不止。守卫在宁村所的军民立即奋起抵抗,据城奋战,箭矢像雨点一般射向黑压压的倭寇。倭寇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地向宁村城攻击,而守城军民却射完了箭,无奈之下想出绝招,将盛着粪便的坛坛罐罐烧得发烫,然后扔向企图登城的倭寇。倭寇遭此辟头盖脸的“臭弹”攻击,浑身又臭又脏又烫,只得抱头鼠窜逃下海去。在这次战斗中献身的抗倭勇士,至今还长眠在宁村的烈士陵园里,大墓四周雕刻着表现当年抗倭战场的画图,使人无限思念。
《明史·汤和传》中说:“嘉靖间,东南苦倭寇,和所筑沿海城戌,皆坚致,久且不圮,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可见,汤和为抗倭所筑之城,直到160余年之后戚继光抗倭还起到不凡的作用。
汤和,不愧为抗倭先驱者,一位浩气凛然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