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先
盛宣怀,清末著名官商,曾官至邮传部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赏头品顶戴,成为“皇族内阁”成员。同时,他总理经营矿物、电报、铁路、银行,创办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创造了中国近代商业文化史的奇迹,他也因此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被后人誉为“晚清官商第一人”。
对于盛宣怀的研究,历来不多,现在市场上主要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夏东元教授的《盛宣怀传》,有3个版本,最近的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盛宣怀传(图文版)》,另外夏教授还著有《盛宣怀年谱长编》,较全面的描绘了盛宣怀的一生。2008年底崇文书局出版的汤黎博士的《钦商盛宣怀》主要选取盛宣怀一生的主要活动加以描述,以期真实集中再现其历史本来面目。
盛宣怀作为洋务运动重要实践者,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李鸿章认为:盛宣怀是他进行洋务运动最得力的助手。红顶商人胡雪岩认为:盛宣怀外君子而内小人。洋人认为:盛宣怀是近代中国工商界唯一的大能人。慈禧太后认为:盛宣怀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人物。盛宣怀领风气之先,开机械工厂,办新式学校,倡金融、交通诸业,设轮、电、路、矿诸局,成为洋务运动要角,引领着当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同时,盛宣怀是一位慈善家,所办的慈善事业颇多,每当国有灾歉,他总是创献巨款,还四处奔走呼号募捐,救济灾民,此等“义举”也贯穿了其一生,但其为了自己的实业,对于商场上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当时一些比较脆弱的民族企业家,他利用官威和官权大力打击,毫不手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企业的发展。在政治上,他的性格中交织着资本主义性和封建主义性、买办性的矛盾,对于清廷他是绝对拥护的,为王朝统治鞠躬尽瘁,反对戊戌变法,只主张进行小规模改良,以迎合列强的心思,以期达成停战协定,得到慈禧的赞赏。学人一直认为其有保守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反对辛亥革命上,还捐100万银元予袁世凯,以示忠诚。
盛宣怀的人生目标就是做大事,得大官,这两点他都做到了,可谓辉煌鼎盛。但晚清中国动荡不安,外有强敌入侵,内有社会剧变,社会次序行将崩溃。他的实业是建立在旧的社会制度之上,和政治联系极端紧密,因为有统治者的支持,而其本身就是封建上层官僚,由此为其实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可以说,清政府是盛宣怀实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奶妈,随着清帝国的倒塌,他连缀起来的实业体系当然跟着一起散掉了。与此同时,由于不论进行何种实业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割地赔款,何来资金。盛宣怀不得已向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大借外债,用实业的产品和原材料做抵押,就这样,辛苦创下的实业一步步被外人蚕食,被外人掌控。这是他克服不了,这是时代的必然,他虽努力想改变现实,但面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同时,当时社会纷乱,当权者都对其实业垂涎欲滴,没了清政府支持的盛宣怀犹如一匹待宰的羔羊,辛苦一生,却在一朝付之东流,是盛宣怀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虽然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但却长期被学界所忽视。学者习惯于在其头顶戴上“官僚买办”的帽子,全盘否定。从而导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熟知红顶商人胡雪岩,却不知“中国商父”盛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