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自主型作文教学

2009-05-27 06:16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吴 滨

摘要自主型作文模式,是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为辅,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的作文教学体系。本文就自主型作文的理论依据、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自主型作文理论依据基本要求教学方法

自主型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的一个概念。自主,即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厚积、自主薄发。在学生中进行自主型作文教学的尝试,旨在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性,发挥学生写作的个性,健全他们的人格,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自主型作文的理论依据

(一)内因外因的哲学理论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过于夸大了外因——教师“导”的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内因——学生的“自主”作用。自主型作文就是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哲学理论为支撑,探讨作文教学,从而使内因发挥到“极致”,实现写作的最优化。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其基本策略是: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成功体验、差异发展。教师开展自主型作文可以据此设计作文教学方案,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三)心理需求理论

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具有多种心理需求,如成功体验、同学的認可、老师的激励等。实施自主型作文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各类学生沿着健康的写作心理方向发展,使写作达到理想境界。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给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资源,使其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关键是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其主体精神,使之主动去学习、主动去体验、主动去发现、主动去创新、主动去解决疑难问题。自主型作文教学正好做到了这一点。

二、自主型作文的基本要求

(一)自主型作文追求“解放”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达到自主的较高层次或较高境界。一段时间以来,假、大、空成为不少学生作文的缺陷,其成因虽然较多,但教师的写作理论、指导方法对其影响是很大的。命题者往往用命题“规范”学生的作文理想境界,而学生的心灵又很难与之“契合”。心理距离的反差,自由写作空间的丧失,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学生望题生畏,深感痛苦。自主型作文力求把学生从说假话、大话和空话的陋习中解放出来,从视作文为痛苦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

(二)自主型作文突出“体验”

所谓学生作文,就是涉世不深的学生用他们那颗独有的“心”,去感悟他们所在生活圈的结晶。只有当这颗心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体悟,才能使“不经意”变成“经意”,使琐碎的生活片断变成意蕴丰富的美文,使特有的心灵情思得以生动表现。如果说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回归其本位——自主。教师要努力构建以自主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新体系。当然,“自主”不等于“放任”。在这种全程体验中,仍然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导”,其“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阶段性的写作目标;二是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从宏观上指导;三是纠正自主体验出现的“偏差”;四是多渠道提供丰富学生心灵的信息材料。

(三)自主型作文尊重“选择”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去写作,是自主型作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种尊重,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了。尊重选择,关键在于教师把紧握的两大权柄(命题、讲评)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命题,相互评分。学生各显其能,各感其事,各悟其理,各抒其情,各显个性,“一统天下”的传统格式被打破,“百花齐放”的局面自然会形成。讲评权的下放,必然使教师的角色由“绝对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课堂格局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闷局面转变为你评我议,你找(找闪光点)我挑(挑“刺”)的生动活泼局面,课堂交流方式也由单一型转变为多向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若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不仅能命好题,而且能“互评”好。

三、自主型作文的教学方法

(一)先开放再规范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先传授作文的“套路”,如:记叙文的过渡段、读后感的“引析联结”、话题作文的先主题后材料等。在众多的规矩下,学生畏首畏尾,给写作造成很大的障碍。作为写作主体的个性始终处于抑郁状态,许多学生甚至会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自主型作文尊重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由写作,不管文章长短,也不论文体怎样,先放开他们的手脚,激活他们的写作需求,使他们的文章真正成为思想情感的文字表现手段。让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写作主体都有话要写,把自己情感的变化变为书面文字形式,再逐步加以规范,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哪种表现方式最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拓展写作空间,最后掌握文章的多种表达形式,写出优秀作文。

(二)学生自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是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在作文教学中,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叶老还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他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就曾经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坚持有选择地批改学生作文,教师起到批改的示范作用,贯彻“作文批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作文批改模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思考,增长辨别能力。

(三)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

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这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在前边讲到的作文修改也离不开好文章的示范。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也有人说范文对于写作来说是“实物教授”。但是模仿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文字,重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偷气者就是模仿中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就是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学生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自选范文加以创造性模仿,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又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开辟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干家务,体会劳动的辛苦。组織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开阔视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读报、剪报、办手抄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音乐、美术、科技论坛,科技日记等。让他们将感受延伸到家庭、学校,深入社会。“一颗钉子”“一次竞选”“一场战争风云”都可能成为写作素材的来源。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他们可以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进而有利于有创意地表达。

(五)给学生造就写作的广阔空间

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给学生自由写作练笔的空间。如:学校举行文体活动,写开幕词、出简报、办宣传橱窗等,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坚持让学生写随笔,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随笔的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学生随时记录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和事,记录参加活动的过程、体会,摘抄佳句、好段、好篇等,从中积累大量的资料。学生在创作了大量的随笔之后,每学期结束可以给随笔合并归类,修改随笔成大作文。实践证明,开拓学生写作渠道,给学生自由练习的空间,可以促进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提高写作能力。

(六)给学生展示成功的平台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都会有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学困生的作文,要努力寻找他们的亮点。在作文讲评课上,让他们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欣赏。教师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的肯定。此外,把每学期的优秀作文、优秀随笔打印成集,班上每位学生的作文至少有一篇收录其中。组织演讲比赛,展示自己的作文。学生可将自己的作文自编成集,自取集名,永久保存。再者,对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教师可以直接推荐到学校广播站和校园作文专刊,甚至可以推荐到正式报刊发表,扩大作者的知名度。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会更高,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得更快。

(责编黄鸿业)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