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平
高考已经临近,考生应当如何调整心态、进入状态,为高考成功垫好最后一块基石呢?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仅就自己的体会,对高三学生备考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高三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极易出现三种问题。一是遇到“高原现象”。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高三学生很容易出现一段时间复习效率降低、成绩停滞不前或下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学生的思想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另一方面缘于长期的重复性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的身心疲劳。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学生失去对高考的信心。学生如果持续出现“高原现象”,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等严重的问题。
二是情绪不稳定。不少学生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喜怒无常,随时都会发脾气、闹情绪。学生情绪上的不稳定,是源于强大的高考压力,他们对每天的学习效率、学习成果患得患失。一点儿成就感会使他们兴高采烈,一点儿挫折也会令他们跌入情绪的谷底。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不但会进一步影响学习效率,有时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突发事件。
三是紧张焦虑。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高目标,与同学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都会演化为压力,引起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有些学生会因一次考试成绩退步而焦虑,有些学生会面对日益临近的高考产生莫名的恐惧与紧张,有的学生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如果调整不好,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二、调整心态,进入状态,积极面对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曾对考入北京大学的135名高考状元做过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主要因素中,按重要性排序,考场心态居第一位,考前心态居第二位,学习方法居第三位,学习基础居第四位。这说明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学生在临近考试的最后时段,心态调整尤为重要。
一要把握复习节奏,劳逸结合,科学用脑。“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到了极限。“高原阶段”也是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调整,尽快度过“高原期”,学习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越临近高考,时间越紧迫,越不能搞“努力+拼搏”、“时间+汗水”的拼命,而要注意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最要紧的是不要再盲目加大作业量、提高练习难度,而要放慢学习节奏,留出足够的时间归纳总结,将零碎的知识归入系统,编织成网络,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
二要调整心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平常心。心理学中有一个“叶克斯—多得森法则”,该法则描述了焦虑程度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一个人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只有中等焦虑时效率最高。这就是说,只有既紧张又不特别紧张的时候,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如果已经出现了过度焦虑,可以采用一些方法进行缓解。(1)懂得宣泄,善于转移。当感觉自己紧张焦虑时,尽量和教师、家长、同学说出来,同时适当地进行一些自己感觉轻松愉快的活动或运动。(2)学会放松,积极休息。当感觉到疲劳和烦躁时,不要勉强自己做题或看书,可以采用全身放松法、深度呼吸法、音乐畅想法等,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3)保持一颗平常心。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他总能获得成功。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着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
三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有信心与没有信心,考试焦虑水平差异非常显著。以下方式有助于树立信心,保持良好心态。(1)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愉快的一分钟画面,并在心中默念:“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考试前对自己大声说:“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2)制订小目标,每天做成一些事情,增强自己的成就感。临近高考,要学会放弃,放弃大而空的目标,放弃对自己来说很困难的题目,选择一些自己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题目,并花一点时间回顾一天所复习的知识,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让自己感觉到天天在进步。这样,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3)保持乐观心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紧张的备考阶段,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