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君
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要实现教育公平、优质的发展,加强教育标准建设,以标准的实施推进教育的发展,是保证教育配置基本公平和优质的制度保证,而正确处理好标准的实施与教育特色发展的关系是促进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用标准推进教育的发展,天津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是一项很好的实践。我国1988年颁行《标准化法》,对推进经济、科技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也开始引起重视,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就学校教育标准的建设工作而言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用标准推动工作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教育的标准建设与其他领域的标准建设有较大差距,虽然有一些可行的标准,但是对这些标准的实施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更没有自觉地使用标准推动工作的强烈意识。二是标准的建设还不完备。多年来,我国建立了一些教育标准,如《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但相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标准来讲,从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还远远不够,很多方面的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或标准滞后,教育标准的缺失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三是标准建设重终结性标准,轻过程性标准。在现行的教育标准中,侧重于对工作结果的控制,过程标准不明确,忽略对过程的监控,致使工作实施程序、环节不够严密,执行起来效果不好。四是标准的执行力不足。执行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标准本身的不健全,导致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执行的力度不够,有标准不执行或是“减量”执行,导致最终的效果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重视教育标准建设,用教育标准推动教育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做好教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一是要修订、完善已有的教育标准。过去,我国在教育的某些领域颁行了一些教育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中有些标准随着教育的发展已时过境迁,这样的标准应适时修订,以便实行;有的标准过于宽泛,不利于操作,应细化、充实;有的标准明显过时,严重脱离实际,应予废除。二是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通过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测标准,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与评估,以杜绝学校之间恶性竞争,促进学校科学有序发展。三是建立教育管理过程标准。根据学校管理规律,制订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过程标准,使各项工作尽可能做到程序精细、标准明确,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渐从无序的,随意性的管理逐步过渡到管理程序有据可依、管理过程标准有序、管理环节精细到位、管理效能科学高效。四是建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标准。要坚持城乡统筹的方针,实现教师的编制统筹、教师质量标准统筹。五是建立校园安全工作标准。在校园危机防范、安全工作常规、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建立标准,提高危机防范意识,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其次,要组织好标准的实施工作。组织好标准的实施,提高实施者对标准的认同是前提,强有力的执行是关键。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实施标准的初始阶段,要力求使实施者明确实施标准的意义,提高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和能力,使标准成为衡量工作的一把尺子。二是实践标准和执行标准。任何标准都要通过实践和执行才能得到验证。标准不是制订之后就形成了,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标准、执行标准,不断对标准实施的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使标准的执行过程始终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终获得最好的效果。三是修订和创新标准。要用新的、先进的标准取代旧的、落后的标准,实现标准的持续发展、工作的持续发展。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标准与实践是互为基础、彼此推动、相互转化的关系,既需要按照标准去引导管理过程,又需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创新标准,使标准得到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标准的颁行、实践、修订、创新、再实践这样一个动态过程,进而推动工作的持续发展。四是督导、检查标准的实施。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强大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工作的失误,往往是由于监督环节的缺失所造成的。要保证标准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一旦缺少了监督标准执行的环节,标准的实施也就流于形式。
最后,要处理好教育标准的实施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实施教育标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重点是发挥实施标准的发展功能。因为适宜的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导向性,有的标准还具有强制性,因此实施标准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作水平的提升。但是,实施标准推动工作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实现教育管理的整齐划一,而是要防止教育工作的僵化,因此必须在推行学校标准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提倡在达到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学校特色发展,使教育发展生动活泼、百花齐放。这样,既能使教育质量得到基本保障,又能为教育标准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责任编辑韩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