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传记影片的创作特征

2009-05-26 09:54李彩霞
电影文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梅兰芳

李彩霞

摘要人物传记片是以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生平业绩为题材,运用电影手段加以艺术表现的一种影片类型。其创作特征如下:既要在历史的背景中展现杰出人物的生命轨迹和突出业绩,又要将其精神和情感融贯其中,并力图达到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结合。近年来,我国导演对人物传记影片的创作日渐重视,陈凯歌导演的新片《梅兰芳》即属于此范畴。

关键词人物传记影片;创作特征;《梅兰芳》

对于人物传记影片的涵义,《电影艺术词典》有如下概括:“以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用传记形式拍摄的故事片。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揭示他们在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所进行的斗争和作出的贡献,因而为人民所缅怀、尊敬。传记片描绘的人物的重要事迹,必须严格忠实于史实。”世界电影长廊中从不乏人物传记影片,如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立传的影片有:《路易斯·巴斯德传》(1936)、《居里夫人》(1943)、《美丽心灵》(2001)等,为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立传的影片始于默片时代,1920年美国就出品了《英宫秘史》,此后著名的还有:《巴顿将军》(1970)、《甘地》(1982)、《尼克松》(1995)等;为星海沉浮的艺术家立传的影片有:《凡高传》(1956)、《莫扎特》(1984)、《弗里达》(2002)等。这些影片一经公映,便引起很大反响,其中优秀者更是荣获奥斯卡等国际大奖。《中国电影大辞典》对人物传记影片的内涵亦做出了阐释:“以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的影片。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虚构,但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优秀的传记片具有史学和文学价值,如中国影片《林则徐》《聂耳》《董存瑞》和《孙中山》等。”近年来,我国的传记影片创作亦出现繁荣局面,最突出的当推第四代导演滕文骥和郑洞天,他们拍摄了《周恩来》《邓小平》《春天的狂想》和《刘天华》等影片,均在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有所斩获。第五代导演也开始关注此类型的创作,陈凯歌最新执导的《梅兰芳》即属此于范畴。

依据两部权威辞书对人物传记片内涵的解释,并在分析国内外人物传记影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该电影类型的创作特征,现阐述如下。

一、在历史的背景中展现杰出人物的生命轨迹

人具有社会属性,尤其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有影响和杰出的人物,更不可能脱离历史背景而孤立存在。所以传记影片必然要在历史大背景中展示人物生平历程,丁荫楠导演的《邓小平》就是以此观念进行创作的。邓小平的一生是伴随着中国社会曲折前进的一生:早年投身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威名远播,新中国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文革”中遭受打击迫害……他的个人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影片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邓小平的后半生,力图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展现其晚年生活:“文革”后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平反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冤假错案;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高考制度;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创建深圳特区、开发上海浦东等等。

影片《梅兰芳》对梅兰芳生命轨迹的展示大体分为三大部分:由于革命的风潮,文化运动的兴起,少年时期的梅兰芳搬演时装戏大受欢迎,中年的他在世界经济萧条中走向纽约百老汇,首演博得满堂喝彩,抗日战争爆发,梅兰芳拒绝为日伪唱堂会,暂别舞台。影片受篇幅所限,直到抗战胜利梅兰芳复出便戛然而止,但传主前半生如20世纪20年代前开创自己的京剧时代、30年代访美并获国际声誉、日军侵华时保持气节等重要的大事,基本能在历史的氛围中得以呈现。

二、在人物的生命轨迹中着重突出其业绩

传记影片不仅要展示传主的人生历程,还要根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着重突出传主可资立传的事迹和业绩,以给人教益和鼓舞。1943年美国导演默夫云·莱罗依拍摄的《居里夫人》,获第十六届奥斯卡七项提名大奖。影片描写的居里夫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女科学家。生于波兰的少女玛丽亚只身前往法国求学,并与皮埃尔·居里结为终身伴侣。在研究超越当时物理原则的放射性射线的过程中,居里夫妇在矿物碴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镭。为了分离钡与镭,他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历尽万难,终以“微量除钡法”得到镭的结晶体。这项伟大的发现,引起科学、医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4年以后,丈夫皮埃尔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强忍悲痛,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又经过4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成功地分离出纯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并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为世界科学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功勋。

梅兰芳先生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是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先生不仅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乃至服装和化妆方面均有所发展,还创新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如《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并塑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使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得以形成。梅兰芳先生还有志于提携昆曲,亲演昆曲剧目,使这支古老的艺术奇葩重放异彩。他还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多次访日、访美、访苏,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陈凯歌拍摄的影片《梅兰芳》对大师业绩的展现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未能以京剧艺术为中心突出传主的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人物传记影片的一大缺憾。

三、在突出人物业绩时贯穿其精神和情感

1945年美国导演查尔·斯维多拍摄了影片《一曲难忘》,为波兰爱国主义音乐大师肖邦立传。本片描写他自幼学习钢琴,不仅弹奏极佳,且作曲方面才华横溢。肖邦的一生与音乐为伴,片中演奏了他创作的《波兰舞曲》《夜曲》《练习曲》等多部作品,专业水准高,极富艺术感染力。在肖邦短暂的39年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是他通过音乐表达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祖国独立事业的支持。波兰是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历史上曾3次被瓜分,肖邦生活的时代正是国家大部分领土被沙俄统治时期,列强的侵略和蹂躏令他心中的爱国热情一刻不曾停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不给沙皇派来的总督演奏钢琴,寄居巴黎不断创作,借以表达对祖国的情怀并鼓舞前方战士奋勇杀敌,不顾自己身体虚弱,进行全世界巡演,将音乐会的收入捐到前线,支持祖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陈凯歌在拍摄《梅兰芳》时,也力图表现他锐意进取之心,如经常参加关于戏曲的讲座,反复揣摩唱腔、念白、动作,时时倾听并实践邱如白等人的改革建议,但这些表现梅兰芳对京戏的热爱和革新精神的华彩段落,非常遗憾的只是出现在余少群扮演的少年时期——全剧的三分之一中,步入中年,黎明扮演的梅兰芳不仅在影片中少有

舞台表演,且对自己事业的执著、专注、钻研精神再无体现的痕迹,观众看到的只是出访美国前的无可奈何与偶遇孟小冬后的心猿意马,以致使结拜兄长邱如白不惜用“非常手段”来保持他的孤单、保全他的艺术。也许导演在考虑剧作拍摄、演员选择、票房收入等方面,确有难言的苦衷,但这种以斫丧传主精神气韵为代价的前后陡转实为《梅兰芳》一片的败笔。

四、历史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结合

人物传记片与一般故事片有所不同,它必须根据真人真事描绘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在创作过程中,如一味还原历史和人物生平,则缺乏艺术性,令影片索然无味,如刻意强调观赏性而虚构历史,则舍本逐末,丧失传记影片的真正意义。所以,能够达到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结合是传记影片拍摄成功的关键。

1984年,英国剧作家彼得·谢里弗写的音乐舞台剧《莫扎特》被搬上银幕。莫扎特被誉为神童,他出生于艺术世家,天赋惊人,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已在父亲的带领下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26岁到达维也纳,以其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出神入化的演奏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作曲能力,令宫廷上下叹为观止,也令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相形见绌。1787年莫扎特于布拉格国家剧院首演歌剧《唐璜》,萨里埃利就曾因极度嫉妒而情绪失控。《莫扎特传》没有全面地描述奠扎特的一生经历,而是采用倒叙手法,以萨里埃利的忏悔来表现莫扎特的绝世天才。影片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来对比二人音乐方面的巨大差距,指出这正是令萨里埃利妒忌乃至暗害莫扎特的深层原因,从而达到塑造人物,揭示人性的目的。这部传记片视点独特,不落窠臼,能够在历史与艺术两个坐标系中找到恰切的交汇处,一举获得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梅兰芳》未能实现历史与艺术的双重结合。影片以齐如山为原型塑造的邱如白既不能反映历史真实,又降低了艺术成就。齐如山学识渊博,著有《说戏》《国剧身段谱》等戏剧研究著作,与梅兰芳相知二十年,既是其所演诸名剧的编剧和导演,更是他的良师诤友,对创立梅派艺术功不可没。而邱如白在剧中仅在前半部分有帮助梅兰芳提升表演水平的作为,后来便做起梅兰芳的经纪人,不仅干涉起他的收入支配、爱情生活,甚至受日伪利用,险陷梅于不义。且邱如白在片中戏份之多,孙红雷表演之过均喧宾夺主,令主角更显苍白无力。所以邱如白这个角色既有悖齐如山与梅兰芳交往的历史真实,又不利于彰显剧坛泰斗的业绩和精神,真可谓该片塑造形象的重大失误。

综上所述,对于人物传记影片的创作,既要在历史的背景中展现杰出人物的生命轨迹和突出业绩,又要将其精神和情感融贯之中,并力图达到历史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结合。《梅兰芳》创作的得与失亦为今后同类影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