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图景

2009-05-25 06:25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紧迫感家乐福蒙牛

思想

创造力不是“管”出来的

随着运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典型的反应就是更加依赖流程。现在,许多人都不赞成对创造力如此加以约束。企业领导人应当筹划创造性工作的各个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所需的不同流程、技能组合和技术支持。管理者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过滤机制,淘汰没有潜力的创意,同时妥善处理创新成果转化过程。另外,管理者还得扮演“牧羊人”的角色,保护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员工,不让他们置身于充满敌意的环境中。

没有紧迫感,就没有行动

中国企业在寒冬的时候,企业老总也许在紧张,社会也许在紧张,但员工未必紧张。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约翰·科特认为这是一种“虚假的紧迫感”。什么是虚假的紧迫感呢?那就是虽然知道大事临头,但是却在手忙脚乱的处于焦虑和慌忙的状态,而不是目标明确、思维清晰地进行顺利应对。所谓的紧迫感并不是应对危机的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应对危机的集体行动,是针对目标与结果的集体行动。

简单化,下一个重大趋势

数年来,强调专注、速度、优化流程以及寻找通用平台,一直是最佳企业的特色。互联网帮助我们去除了中间人的环节,并能让我们直接联系、即时反馈,而且信息的透明度也越来越高了。简单化就成为下一个重大趋势。但是,简单化还不是标准,这就成问题了。我们一直在为太过复杂付出代价,我们还一直在给这根链条添加很多环节,以至于没有人认为自己应该为整个系统负责,甚至没有人能完全理解这个系统。

创业差的不只是钱

创业当然谁都可以去试,但是创业的靠谱要素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看待一是创业的门槛因素,不具备这个因素就连门都进不去的,门槛的核心是体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敏感+偏执,进了门槛的人与是不是具有敏感地体会到机会所在,同时能执着地坚持有关,而如果能反周期行事,也可以在否定前一段的自我中成长。三是有此两者尚不足以实现规模化的发展,规模发展则来自领导感召力,来自于对于团队的驾驭。

伊利蒙牛销售复苏

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企业已经逐渐走出三聚氰胺带来的危机,生产和销售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对2009年的盈利充满信心。从蒙牛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其销售已经基本恢复,综合市场占有率仍保持30%。伊利集团在经过了一系列危机处理之后,目前的生产已经恢复九成以上。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来看,已经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应该还略有增长。

图景

麦当劳收缩在华扩张计划

由于在中国的销售额下滑,麦当劳将削减在华扩张计划,以顺应以出口为主导的中国经济的放缓情势。预计今年将在中国开设150家新餐斤,少于原计划的175家。上个季度,麦当劳在华销售不振,而在除德国以外的其他主要市场,均需求旺盛。在第一季度,麦当劳在华现有餐厅销售额下降,原因是降低了午餐价格,以避免顾客流失到价格更便宜的本土餐厅。尽管当地需求正在放缓。他指出,目前中国仍仅占麦当劳营业收入的2%左右。

家乐福在华业绩增速放缓

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上周发布的报告称,受西班牙等欧洲市场疲软影响,该公司蒙受了6年来首次季度亏损。其在华业绩增速也不及去年第四季度的一半。资料显示,家乐福去年在华新开门店23家,比沃尔玛多开3家,但今年沃尔玛加快了扩张步伐。今年第一季度沃尔玛新开门店17家,远远超出家乐福的开店数量。据了解,沃尔玛今年在华将新开30多家店面,而家乐福方面的预计开店数量为20家。

通用出售资产给中国厂商

申请破产保护是通用汽车公司重组的一种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一程序要“快速”。目前重组的最大障碍是如何削减债务负担,为此通用汽车需要与债券持有人和汽车工会达成有关协议,但谈判进程非常艰难。如果不能在法庭外达成协议,就会走向破产保护程序。针对是否考虑将部分品牌卖给中国公司的问题,通用表示,谈判的大门向世界上所有汽车厂商敞开,不排除将某些品牌卖给中国汽车厂商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紧迫感家乐福蒙牛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蒙牛和娃哈哈大战新零售
推动产销对接要增强紧迫感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外资零售业:陷入“亏损”泥沼
家乐福网上商城进京
孙伊萍,新蒙牛的“空降”总裁
蒙牛获中国乳协四项大奖表彰
任重道不远 更需紧迫感
蒙牛有个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