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山 吴小平
在教育领域内,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Gremin。1976年,他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生态学要运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要运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原理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解决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当前,国内生态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兴未艾,特别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思维、新亮点值得借鉴学习。而在专业德语领域,该理论的研究尚属空白之地。就当前国内的专业德语教学情况而言,目前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评价和社会环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已成为我们生态课堂教学的四大主要限制因子,具体表现在:
1. 教师教学观念的传统化、教学手段的机械化以及教学过程的简单化,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和开放度;
2. 鉴于德语语言的复杂性和严谨性,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同时面面俱到,加剧了部分学生过重的学习心理负担,从而产生了抵触的学习情绪,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3. 教学评价缺乏层次性、多元性和激励性,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和喜悦,失败和沮丧经常伴随着学习过程;
4. 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功利主义现象,使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注重专业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前途和人生前途信心不足。
因此,如何把握生态规律,将生态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专业德语教学水平,已成为德语教学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专业德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生态特征、生态规律和基本要求
1. 专业德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生态特征
首先,必须弄清物种、种群和群落三个基本概念,这是正确理解专业德语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基本前提。专业德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生态特征可以理解为:一个班级不同的同学以及这个班级中不同的德语授课教师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而学生不同的年龄结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志趣爱好、知识结构,还有教师不同的社会阅历、秉性气质、文化素养、语言水平等都带来了生物变异的可能性,这些都能够使整个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次,在专业德语课堂教学中,种群则表现为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引导、点拨、启发、 模仿和借鉴等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最后,群落概念在生态学中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种群的总称。德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态种群 ——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一个良好的群落,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有机地融为一体,双方应尽力寻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最佳契合点,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 专业德语课堂教学的生态规律和基本要求
了解了上述三个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德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生态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德语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规律以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限制因子定律。所谓限制因子是群落中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限度的因子,生态学中不是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限制因子,对生态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德语课堂教学中的任何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个良好的适应机制,创造条件,实时调节。比如,德语初学者的难点往往是掌握不了名词的词性,作为教师点拨学生,尽管记词性没有规律可循,然而,阳、中、阴性名词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在记取以Ge-为前缀的名词时(如Gem?覿lde, Geb?覿ude,Gemüse等),以中性名词居多;而以-e为后缀的名词(如Tasche,Sitte,Lüge等)皆为阴性名词。反过来,后缀相同的名词词性则不尽相同,如带后缀-el的名词Schlüssel为阳性,而Tafel则为阴性。这就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每个名词的词性。所以说,一旦学生在此方面出现了问题,学习时间花得不够,或对此掉以轻心的话,那将严重影响学生基本功的积累,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恰恰是某个“物种”(学生)的学习欠佳有可能就会传染给其他“物种”,从而影响到整个“种群”甚至“群落”(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学生学习方面如此,“物种”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可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或失衡。比如,专业德语写作课中关于一篇文章内容提要的撰写,如果教师自己在授课时没有按照其独特的语篇特征和语言特征规定要求学生,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缺少引言(Einleitung),或主体部分(Hauptteil),或结尾部分(Schluss),甚至出现跑题现象,或存在语法错误、篇幅不足等问题。所以说,“物种”教师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物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引起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
2)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美国生物学家 V.E.Shelford认为,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忍耐范围是有限度的,“过”与“不及”都是有害的。同样,这个原则也适合于德语课堂教学。比如,在德语听力课中因学生的听力水平不一,在听一篇日常会话内容时,要照顾到所有同学都能够听懂,特别是语速较快或生词过多或者德语方言频繁出现,就必须重点讲解。在练习科技文章听力时,则要告诉学生不能停留在某个兴趣要点或段落中,而应该要求学生听清文章结构主题、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措施等。每两节课时间既不能全部满满地安排90分钟的听力内容,使学生满负荷运载而影响他们的听力效果,也不能随意安排篇幅较少的内容,确保每个人、每句话都听懂,而应该做到有张有弛,张弛有度。
3)生态位原理。生态位是指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和自我效能感的不同,或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他人的引导和评价不同,造成了学生在教学生态环境中的生态位差异。比如,在德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语感较好,发音标准清晰,语句表达完整,而有些学生则相反,说起话来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语序错误,动词总不放在句中第二位。这些学生则明显处于不利的生态位。如何消除这种生态位差异呢?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由、安全的生态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多开口,不怕说错,勤于纠正,特别要鼓励他们在课堂外进行大量的练习,如参加德语角、德语讲演等活动,使这些在课堂中处于不利生态位的学生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其他同学争夺有利的生态位。
二、专业德语生态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效用
国内外对上述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在国内专业德语教学中也将产生如下影响:
1. 专业德语生态课堂教学将改变以往传统的“一言堂”和“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生态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同的“物种”个体,彼此之间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然而,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专业德语生态课堂教学将会以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努力致力于和谐的、身心健康的生态人的培养。德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教会学生掌握扎实的德语知识的同时,要求他们寻找区分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各采众长,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个性,以一个和谐的、身心健康的生态人的姿态积极融入和适应这个生态世界。
3. 专业德语生态课堂教学将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教学设计理念。借鉴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原理,专业德语生态化教学要实现对教学系统内每个人的关照,使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照顾他们多元的情感、意志、兴趣、欲望与价值选择,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态位差异,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建立一个灵活开放的教学运行模式,为他们创造出一种和谐有序的生态竞争机制,促使其共同健康成长。
4. 专业德语生态课堂教学可以为生态化教学评价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土壤。 传统的教学评价仅限于注重区分学生优劣,着眼于考试通过率,而忽视了学生综合德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导致了学生走进了学哑巴德语的死胡同。生态教学评价将在引入教师评价学生机制的同时,还采取学生评价教师、教师互相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和学生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自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归结为社会评价。这样,将会更加积极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的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对传统的德语教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此,遵循生态发展规律,让课堂回归自然,组织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生态课堂教学环境,将可理顺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出他们良好的品格个性和人格魅力。这将为社会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语教学事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双赢。◆(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