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慧明
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受教育的过程,更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如果语文教学以及它所包含的作文教学能让学生从快乐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课堂教学将如鱼得水。
现实学习中,大部分孩子把作文训练当作“沉重的大山”。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发现不了作文材料,没有去看、去听、去思考周围的生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材料。‘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鱼离不开水,因此,作文也离不开生活。”笔者认为,要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从丰富孩子生活开始,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积累,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游戏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他们玩起来乐此不疲。在作文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将习作与体验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作文《吹泡泡》时,我让孩子们把吹泡泡的工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动脑,看谁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学生情绪非常活跃,整个教室充满了泡泡。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泡泡,并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说话,提供句式让学生选择,可以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也可以用“大的像……小的像……成串的像……”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运用新的句式又打开了思路。看着泡泡飞出窗外,我又引导学生:“泡泡想干什么?”学生回答:“它想飞出窗外,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那我们就到操场上吹泡泡吧!”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纷纷涌向操场。顿时,操场成了泡泡的世界。在活动中,孩子们变得无比轻松,心情也变得十分愉快,想象的翅膀展开了,表达起来特别清晰、流畅、生动,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如:那吹出的泡泡,有的像身穿彩衣的顽童在空中追逐嬉戏;有的三四个贴在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有的成群结队像空降兵在缓缓飘……
贴鼻子游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打电话游戏等同样深受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教师和学生们一起玩,一起乐,一起开怀大笑,师生间零距离,在民主互动的气氛中,使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认识到自我表达的需要。活动后的习作,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模拟生活体验,挖掘习作“活水”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可以说,生活是提供习作素材的大舞台。因此,课前教师应全面安排,精心布置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去体验,去了解,以充实感性认识,引进“生活活水”。鼓励学生与各行各业的人交往,自觉锻炼。例如:可以和家长到农贸市场买菜,回到课堂上进行角色表演,有的同学当顾客,有的同学当商人,进行双向互动的交际训练,效果很好。现摘录一个片断:甲(顾客):阿姨,请问这胡萝卜怎么卖?乙(商人):一斤一块八。甲:您这些胡萝卜有些老了,能不能便宜点儿?乙:这已经算是优惠了,进价都要一块二了!甲:就算一块四,买两斤吧!乙:好,我挑个大的,嫩的给你!甲:谢谢阿姨!乙:不用谢了,以后常来光顾就是了!……在这样亲身体验中,学生丰富了感情,为写作开启了源泉。
三、累积生活素材,充实习作之源
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活动的起点和源泉,课内、课外、学校、家里……时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教师要求学生备好随想笔记本,记录每天的真实感受,内容和字数都不作任何要求。学生可能为某个老师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俯后仰;也可能为家长的不理解或批评痛哭流涕;可能为某个小问题互相争得不可开交;也可能为新同学的精彩表现拍手叫好;可能被某个同学的恶作剧吓得哇哇直叫;也可能为某个小玩意儿如痴如醉……这童真童趣的生活是作文的“源”,这些“随想杂记”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笔尖,他们文思泉涌,想象丰富,作文内容之广、感情之深、语言之流畅都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想。如《考试心情》《班级里的“鬼”故事》《课堂花絮》《老师的尴尬》《妈妈失态》《有缘同桌》。
四、整合生活空间,放飞习作翅膀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可简化为几何图形的组合,包括人和动物。这些几何图形也是开发学生空间智能的素材。作文课上拼图作文,我让学生用各种几何图形进行任意组合,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形,从这样的图形你想到了什么?能讲出怎样的故事?学生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闹钟、金钥匙、雨伞、稻草人……学生们根据这些图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闹钟想到了灯下备课的师长,从金钥匙想到了开启知识的大门,从雨伞想到了贪官的保护伞,从稻草人想到了平凡工作的人们……本来只是简单的几何图形都被学生们描绘得多姿多彩,给文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指导应该紧扣孩子的实际生活,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积累众多的写作素材,乐写、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