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活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2009-05-25 09:01陆华山
教师·上 2009年4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语文

陆华山

一、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界定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融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为一体;以活动为基础,以激活心智为主旨,熔交际性、体验性、运用性、趣味性于一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达到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作用和优势

(一)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在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

1.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可以有力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经历了“满堂讲—满堂问—满堂读”的演变过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繁琐的内容分析已经渐渐地离去,取而代之的是“读+悟”,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随着“读占鳌头、引领感悟”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有一些语文课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节课从头读到尾,缺乏正常的心智活动,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表现得无阅读动机、无阅读冲突、更无阅读享受,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活动中得以发展的,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核心指向正是学生的心智活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心智的激活表现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在活动中最能表现出他们的心智,表现出他们的潜能,因为他们处在思想的开放之中,他们处在逞强好胜的精神状态之中,他们处在思想的高度集中之中,他们的思维因此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迸发出无尽的智慧。

2.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品行素质发展

小学语文讲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材中有大量的中外文学优秀作品,这些都是很好的精神食粮,是语文教学能够全面塑造人格的得天独厚条件。在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内心原已积淀下来的真善美的知识和情感,自觉地汲取这些精神营养,引导学生形成崇高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意志力等,实现心理和精神价值的和谐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3.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可以有力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对一个人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结合教材实际设计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活动教学中是必要的。如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训练目标,通过语文学科活动或学科渗透进行达标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生活之中。

(二)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上的优势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个体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活动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个学生敞开,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会接收到不同的活动任务,在活动中相互欣赏、相互合作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绝不能以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通过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在“课堂活动”中彰显个性,彰显每一个生命的独特之美。

三、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1.生疑

上课后,2~3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情境,或感染、或浸润、或激发,营造浓郁的思考氛围,诱发学生进入强烈的求知期待之中。等时机成熟,教师或提出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或组织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全课学习奠定最佳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2.尝试

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通过“跳一跳”就可以领会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或者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已尝试着完成某项学习活动,实现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积极介入其中答疑解难,有机指导,适时调整自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探究

学生通过初步尝试,对自己的问题加以梳理归纳,或汇报自己或小组在学习中的收获,或以个人或小组的名义大胆地提出问题,教师再将全班的问题加以汇总、提炼,组织学生交流、质疑、讨论、解答,引导生生互习、互问、互答,师生共同评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已独到的见解,激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4.创造

对于知识的汲取,学生绝不能满足于完成一般层次的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熟练运用的本领。在探究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形式多样的运用、拓展、深化,片段续写、二度创作、古诗吟唱、广泛阅读……至此,让学生进入一种“课虽了而意未尽、趣无穷、情未断”的美妙境界,学生创造的源泉便会得以最大限度的开掘。

四、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实践尝试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学习成绩不算很好的学生下课以后就生龙活虎,玩游戏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也就是说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起来并不费劲儿。作为老师就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学生是爱玩的,教学中为什么不可引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呢?于是在课堂上我增添了填字比赛、成语接龙、续编故事等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更好、更快、更主动地学习。对于阅读教学,演课本剧是较好的形式。为了巩固学习效果、调节课堂气氛,我所设计的课本剧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如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我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始自编课本剧,然后在组内表演,再推选代表上台表演。针对学生表演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上台就摘铃铛,没有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摘铃铛时忘记捂耳朵;把铃铛摘下来拿起了;等等。我再引导大家深入地学习文章,体会当事人既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又自欺欺人地认为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就不会被发现的愚蠢想法,体会当事人摘铃铛时的动作表情以及铃响后被抓仍莫名其妙的神态。我再让学生合作去排练、去演,让演得成功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演,从而揭示寓意。通过演课本剧,不仅可以以演代讲,而且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自读自演中自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在操作实践中学习

小语课文中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他们掌握这些内容实在有点为其所难,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捞铁牛》中怀丙和尚为捞铁牛是怎样准备的、怎样捞的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几个人一组做一次小小的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果,这样能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效果显著。

3.在情境体验中学习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某个典型角色、某种社会情感,学生能身临其境地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感情。在教学《海底世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海底黑中有亮、静中有声的奇妙景象,我先用一段优美的描述语引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我到海底“游览”,在电子合成的微弱的鱼的窃窃私语中,学生不仅看到、听到海底的奇妙景象,而且全员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过程中,在仿真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体验,陶治了情趣。

4.在相互评价中学习

语文活动教学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教师除了客观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以外,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心设计,让学生生“疑”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自主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强化感悟。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中,我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帮吴王写圣旨、帮少年起名字、与少年直面对话),巧妙地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引领学生不断形成新的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和阅读期待,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向互动,让学生动“心”

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又极富个性的意义探求过程,学生不仅要接受知识的熏陶,更要进行自我层面意义的积极建构。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过程。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

3.尊重差异,让学生找“我”

语文活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回避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应客观面对,并将这种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加以积极利用。根据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生”,因“生”施教。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做好“分层”,根据其不同的基础施以不同的评价,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切不可“一种评价到底”。这样,学生在高效的学习活动中,在多元的立体评价中,就能找回自己的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不断地参与和反思中前行。

4.创造机会,让学生得“乐”

语文活动教学,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竭力促进学生得“乐”,即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认识自我、磨练自我、超越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亲历体验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以生命的自由舒展。

5.指导合作,让师生共“行”

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中“生产”出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活动就是学生过程的展现、智力操作的外化,教师要以指导者、合作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教会学生用动手来学会动脑,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氛围中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而教师的生命质量,也在这样的生命活动中得到最大意义的滋养和提升。

6.遵循本体,让活动姓“语”

无论语文课的外在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都必须完成自己的“独担之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只要我们吃透课改的精神实质,牢牢地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遵循语文“教”与“学”的规律,目标坚定地指向“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做到“文”“意”兼得,“情”“趣”相映,语文课就一定能因为活动教学而创造出一番敞亮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刘先捍.活动课程教学研究.海口:南方出版社,1997.

[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