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张景生 郭 峰
1 悬空课程简介
悬空课程来自于课程实施阶段,具体理解为“应有”但“实无”的课程。这一概念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艾斯纳首先提出的。悬空课程,实际上是指课程价值理想与实际运行课程之间的悬空现象,包含3个层面。
1)知识领域和社会文化应该进入课程的范围与实施课程的范围的差异,也就是一般意义上“应该教”与“已经教”之间的差距。这既表现在课程的整体水平上,也表现在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部分具体内容上。本文要讨论的信息技术悬空课程就属于第二层次。
2)文件课程规定的范围与实施课程落实的范围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专门意义上的“规定课程”与“实施课程”之间的差距。这既表现在课程设置上,也表现在内容结构上。
3)学生身心发展过程需要的完整内容与课程满足需要的不完整内容之间的落差。这是悬空课程的实质所在。
2 影响信息技术悬空课程出现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1 从上述3个层面来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悬空课程
1)“应该教”与“已经教”之差的悬空。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过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而反观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按照一门学科的思路去讲授新教材,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基本上还是按照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简单思维来进行。这样就形成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应该教”与“已经教”之间的悬空。
2)“规定课程”与“实施课程”之差的悬空。课程设置之差的悬空: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有1门必修课和5门选修课。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都能在一年内开设并完成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教学,但总体来看选修开设有些混乱。有些学校硬性规定2门选修内容,有些学校干脆只开1门选修,这样,对其他选修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就失去学习的机会。
内容设置之差的悬空:信息技术新课程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都设计一堂综合活动课,但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行删减这部分内容。
3)学生需要和内容设计之间的悬空。信息时代,学生所需要的是对知识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而大部分信息技术课堂所设计的内容还是按照技术的观点来进行,忽视对学生内在需要的设计。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内容设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个的技术模块,而且详细到“图形的着色、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的具体程度,完全变成学习技术操作的“标准”。
2.2 如何处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悬空问题悬空课程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新课改的理念虽已逐步深入,但远未动摇家长对教育的传统的功利主义观念的前提下,对于悬空课程的认识和处理就显得尤为困难。它不但涉及知识领域和文化与课程关系问题,还关系到课程权利分配问题,更涉及到文件课程与实施课程的整合问题。
1)宏观层面的努力。由于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缺少参与,他们并不能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而且社会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方式并没有改变,加上信息技术没有纳入高考的范围,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些盲区,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悬空出现制造了条件。鉴于此,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力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从宏观方面来监督和关心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杜绝信息技术课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悬空问题。
2)学校层面的努力。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不够重视,虽然国家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依然根深蒂固,学校领导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大多数人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也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悬空出现制造了条件。鉴于此,要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教育意识,要让他们认识到,在信息技术社会,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素养,只要大家都重视起来,就有机会杜绝信息技术课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悬空问题。
3)教师层面的努力。教师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主要扮演者,他们对于课程标准的认同和接受程度至关重要,一句话: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成败。因此,教师的关注和热情可以减少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悬空问题。
要使信息技术教师加强对课程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通过学习课标,认真领悟其中的内涵和外延,尽可能多地按照课标的要求来设计教学,防止出现规定内容和学习内容之间的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