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常鸣
绵延起伏的武夷山余脉,峰峦叠嶂,纵横数千公里。在它茫茫林海之中,掩藏着一个个自然小村庄。小的村庄只有三五户人家,大的也不过二三十户,村民们大多依溪而居。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倒也安详自乐,只是娃子读书是个问题。县局、乡镇领导也想到了这一点,就在他们村庄设置一个教学点,大一点的村落设置一个完全村小。学生入学问题是解决了,师资却又成了一个问题。分配去的教师没呆多久就以各种理由调走,不能调走的教师,大多数也自行离职,外出打工去了,为什么呢?这儿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教学条件落后、教学任务却异常繁重,而且偏僻的村落生活单调、买卖极不方便,几乎与外界隔离。能安下心来教书的算是有爱心、有耐心而且还是有毅力的人了!
这样的村小一般只有一两名教师,大一点的村小最多也就三五名老师。村小一般只有一名正式教师(大多数还是民师转正的),另外的就得请代课教师了,要么只能由中心小学校长临时委派一名中心小学教师支教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情况?在这样的村小当“孩子王”,政府划拨的工资一年最多也就四五千元。在农村,任何一个农民外出打工,半年就有这么多的收入。如果一个男人长年累月就赚这么些钱,老婆孩子靠谁来养活?!这样的男人会被别人小瞧,乡人都会普遍认为:只有“四脚物”(农村骂没有用人为“四只脚的废物”简称“四脚物”!)或者“书呆子”才会去教这样的学……咳,农村教育就是这般无奈!
而能安心在这样艰苦的村小任教的正式老师,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民师转正的、或者家境困难、一时又离不开的教师(比如家有双亲需要照顾、亲人有疾病等),也有品格确实高尚、全心全意为当地百姓、娃子着想的年轻教师。他们的奉献精神固然让人可敬可佩,但是他们的心中之苦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孤独、待遇低、生活范围狭窄、无人理解、心里彷徨、甚至遭人白眼,视为无能……茫茫教师人海之中,只有他们像苦行僧一样,每天像“走读生”一样,奔走在“家里——学校”这条单行轨道上,为着教育、为着活生而奔劳着……
这些老师们大多数不是学校本地人,与学校相距又不算太远。他们一方面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又要照顾自己的一家老小,于是他们才有了“走教”之说(笔者冒昧创建这个名词),不过倒也成为山区农村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随着乡野第一声鸡鸣,村落的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位住家老师匆匆的身影:他们一手提着塑料袋,袋中的饭盒和装菜的玻璃瓶不是发出碰撞的“嗦嗦”的响声,另一只手还不停地扶正着鼻梁上的眼镜,任由着清晨的露水打湿衣裤……有时他们也会一时高兴,高歌一曲,那声音在旷野寂静的村落显得异常洪亮,早起的村民也会高扬声音:“某老师,您早呀!”,老师也会忙高声应答:“你也早,你也早!”……教师走到村小门口,瑟缩着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校门,然后走进简易厨房,劈柴、烧火……忙得差不多了,擦一把汗,起身来到校门口,迎来早晨到校的第一位学生……
夕阳西下,随着最后一个孩童欢快的身影蹦蹦跳跳消失在弯弯的山路上,老师也收拾好碗筷、讲义、作业,还有孤独的心情,锁好校门,依然行步匆匆在回家的路上……
有时虽然是礼拜天,教师仍不放心学校的桌凳和可怜的那几样教学用品,刚好又有空闲,于是,老师又来到学校,在学校后面荒坡上,开辟出一块菜畦来。这样既可以看守学校,又能为自家饭碗增添些绿色,还可以暂时滋润学生干涩的午餐,小学生也在长身体,常年中午吃干菜,对身体也无益,种菜的教师大多数是这么想的。
在偏僻的小山区,这样的一道风景线,当地农民早已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了,但又有多少农民甚至我们能真正读懂这些“走教”老师心中的孤独、辛酸和无奈。对于这些“走教”老师,电灯是近来才享受的光亮,电视在这儿也是近来才有彩色,电脑只能进城才能看到的神奇物品……他们在学校里就像那些“走读生”一样,清早来校上课,傍晚放学回家。学生们也就是“走”上三五年就要到镇里当住宿生,而我们这些老师们一走就是十多年,甚至是一辈子。试问又有多少人能记得这些村小低年级的启蒙、默默奉献着的“走教”老师,也许就是那几间破旧的教室、荒野的小路,或许还有几个有点感恩心肠的自己教过的为数不多的学生……
笔者试着走进这群“走教”老师中间,想用自己稚拙的笔,揭一揭他们的生活、精神世界,希望我们这个和谐社会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农村、关注这群“走教“老师们,或许这样更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威望虽高却囊中羞涩
山村教师,不管是正式民师还是代课老师,至少要中专或者高中毕业,。他们在当地,应该算是有文化、有水平、有能力的人了。农村迎亲嫁娶、老人归西、小孩出生等红白喜事,哪一件不是请村小老师去帮忙?为啥?有文化的人呗!不仅如此,连村长解决不了的邻里纠纷都是请山村教师去裁断,为什么呢?教师能讲出条条框框的道理出来呗。山村教师在当地不仅是娃子的老师,还是红白喜事的柬房先生、农民的法律顾问、婆媳邻里的调解员……到了年底岁末,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更成为山村的“香馍馍”:东家请去帮写对联,西家请去扶笔写信,为亲人报平安,村东头的孤寡老人还要请他去写“福”画“寿”……教师是忙得不亦乐乎,满脸含笑,甚至还谈笑风生,满口喜言,自豪之情是不以言表。
山村热闹的日子总是不多,大多数时光都是在平静、寂寞中度过!近几年,国家的富民政策是施惠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外出打工的农民日渐富有,赚钱归来,建房就成为了头等大事,一时间,这家建起了两层新居,明天,那家又盖起了复式别墅……现在乡村也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农民的生活也插上腾飞的翅膀,奔走在康庄大道上。可是,身为“工薪一族”的山村教师就日渐囊中羞涩了。
每月不足一千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老小三五人,能过下去就很不错了,哪有富余资金建新房呀!人的眼睛最毒辣,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当山村教师只能唉声叹气,无可奈何呀!
山村教师们也想出去赚钱呀,可是放心不下家中的老小,还有那一群充满期待、渴望的娃娃们……只能呆在这山窝窝,独守校园了!
半工半农,生活 单调
教师一年虽有三个月的寒暑假期,空闲的日子也未能给山村的教师带来舒适安乐的享受。山村教师大多数是民师,即使是正式毕业的科班生,在农村,大多数也只能娶农家女为妻。经济的窘迫如重担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寒暑假只能与“黄泥”为伴了。不要以为这很清闲,是“陶渊明”式清幽生活,那是为生活在讨“活生”之路……天长日久半工半农的生活,使得山村教师也如老农一般一脸黝黑,一身泥气。请看现在的农民,真正种田的能有几个?走出去黝黑面孔的,大多数都不是农民,八成是乡村教师!
山村教师每年都在“学校——家庭——田间”三线上生活,其单调无奈又有几人能知晓?稍有空闲,还得参加新课程培训,现在教材经常更新,你要是不学习,怎能跟上新时代的教学步伐?不去接受继续教育,那还不误人子弟吗?教师良心不忍,看来富有与教师无缘,只能独守清贫乐!
教学任务繁重却无人理解
小学教师,特别村小老师,教师就只有一两名,年级却不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特少的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五六年级集中在镇中心小学就读),每个年级每个科目不可缺少,算一下,教师一天要上多少节课?就是上“复试课”也解决不了师资紧缺问题,教师每天七节课,一星期三十五节课连轴转。
村小教师就是“万精油”,什么科目都要懂,什么科目都要上。现在在课堂上语文,等会儿又要在外面上体育了,稍有条件的(如下图)也许还可以用电化教学……不然的话,你就得从早叫到晚了!教学任务繁重可见一斑。
村小教师们真正空歇,只有等到退休以后了。现在的教师人事制度又在改革,据新闻透露,首先是变革教师的身份,从事业编制改成工人编,将来的教师没有退休了,到了退休年纪只能领社保金了。现在的老师不就在交社保,为将来做准备吗?你们说说,当教师的还有什么可盼头?
村小教师辛苦工作,换来的却是不少学生家长满脸的疑惑:“当老师的不就是要成天教学生吗?”“当教师的不整天动嘴皮子,那还要你老师干啥?”“当老师多好呀!白天不被太阳晒,雨天不被大雨淋……舒服着呢!”当教师的听到这话只能苦笑着,“咳,不进佛门,不知当和尚的滋味……”请看,有多少老师成天吃着粉笔灰,到老年,患咳喘的、肺癌的又有多少呀?你知不知道!患喉炎的教师是举不胜举的了……
当教师的辛苦与无奈又有多少了来理解!
教师多半心理压抑,自卑感也日益严重
整天与小学生打交道,心情还能暂时放松自乐,永保“童心”很难呀!你走出校门又如何呢?经济的窘迫、世俗的金钱眼光逼迫着教师,教师的心理负担日渐严重。
回到家中,看到的只是破旧的平房;进入房门,迎来的是妻子数落、鄙视、可怜、无奈的目光;问及孩子的学业,昂贵的高中学费让老师一夜白头……教师的心态能好到哪里去呢?据真实数据表明:全国1200万教师,有心理疾病的占到三成以上,农村教师更加严重,几近五成。心理压抑导致教师的异常举动常见报端、网络之中:有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将上课说话的学生打得鼻青脸肿,惹得家长到局里上访;有教师因为学生上课不听讲,竟然将学生从四楼扔下;也有的教师迫于下岗,在自家阳台上跳楼自杀……可见,教师是一个多么可悲而又无奈的群体!
村小教师常年孤独相伴,面对的只有学生,走进社会难以适应,别人嘲笑说:书呆子!囊中又羞涩,心理自卑感也自然更加严重了!
社会上早就有爱心人士在呼喊:“救救孩子!”我也要在这里向全社会大声呼喊:“救救老师!”
笔者结识过许多村小老师,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敬佩不已!为了学生,他们自掏腰包修缮教室;为了学生,他们捐出自己多年的珍藏办起了简陋图书室;为了学生,他们用自家卖猪的钱买来的多媒体;为了学生,他们在雨季,守候在涨水的小溪上,一守就是几十个春秋……但他们的奉献精神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有不少社会的闲客还嘲笑他们:这群教师真傻帽!雷锋早就出国了,你又不是雷锋?是在捞荣誉吧?
教师的敬业精神可敬可佩,教师的奉献精神可圈可点,我觉得:“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应有更多的乡村教师站在上面!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问天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这群“走教”老师也是如此,每天风雨无阻,奔走在生活的艰辛小道上,他们既是乡野小学生精神家园的创建者,又是村落文明的传播者,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自己,也为我们农村的教育事业,呼吁、呐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