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2009-05-25 02:20严申虎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博雅评价课程

严申虎

我们提出“以人为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倡导“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提出“让每一位学生在城南中学都尽可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取得其本身所能取得的最大程度进步”的办学目标,通过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尽情享受学校提供的全面和谐的优质服务。

营造适合学生发展发展的育人环境

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着学生,使其内化为信念与情感。我校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创新等多种手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求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1、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构建校园物质文化。陶行知先生也说:“校有校容,有其内必形诸外。”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为此,校容校貌建设要体现教育性、艺术性,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在我们熟知的领域时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

2、积极搭建四大文化阵地,全力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文化。德国著名建筑学家罗佰·高菲所言,建筑物立起来之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横梁与钢筋,但是少了它们,建筑物将会倒塌。可见文化对人的重要作用,适合学生发展中的校园应是有文化品味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体现人文氛围。因此我们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的的文化氛围,我们将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制作成玻璃框形式悬挂在校园的各个楼道、走廊的墙壁上,形成独特的“走廊文化”。在各草坪、庭院内设置景石,由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标语被镶嵌在景石中,形成“景观文化”。学校十分重视与学生校园生活最为密切的“寝室文化”建设,从净化、美化、制度化、文明化四方面推动“寝室文化”建设,形成了“温馨、和谐、个性化”的“寝室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致力于素质教育,重视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激情,全方位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科普文化”。

3、提供健康和多元的信息,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古人云:“入庄严殿堂而敛声,至幽雅胜境而屏息。”学校的一个重要责任就在于既能屏蔽那些貌似前卫实则荒唐、貌似传统实则腐朽的信息,又能给学生们尽可能广阔的信息渠道和多元的思想视角。

4、形成“谈心”机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教师人人都有一本“谈心记录本”,记载着学生的快乐、烦恼及不断变迁的心路历程。学生有进步时,进行表扬奖励性谈话;学生有不足时,进行提醒式谈话;学生有烦恼时进行,心理辅导式谈话;学生退步时进行鼓励式谈话;学生空闲休息时进行聊天式谈话,……总之是无处无时不谈。“谈心”工作实施以来,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5、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间,活在诗歌和艺术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必定会活得舒服些。”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了内涵丰富的文化,享受到文体的多姿多彩,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我们构建以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三大节为支撑的多学科、多层面、多形式的科学人文系列活动。三大节已经成为我校最靓丽的特色活动。艺术节上一道道文化与精神大餐,学生们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和美的享受。

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而不能久留。”城南学生在暂住的学校生活中,不仅学习到了文化知识,而且接受了具有恒久魅力并渗透于骨髓之中的文化的熏陶。

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践教育理念的主体力量,是沟通学校与学生、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和纽带。正如加里宁指出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社会文化的多元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今日的学生具有了更多新的特质,这特别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对学生概念化的认识,把握今天学生的新特质。构建一支优秀的博雅型教师队伍,这将会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教育事业能否得持续的发展的教育改革问题。

1、建立了以“读名著(专著)”为主要载体的博雅读书活动机制,夯实博雅教育思想的基础。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20世纪30年代就推行了“芝加哥计划”,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名著教育课程。名著(专著)教育课程是博雅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教师教育的博雅化培训中,构建了博雅化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好书推荐和好书流动平台,交流读书心得,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博雅氛围,使教师自觉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拓宽教育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养,学习教育理论,拓展教师知识,丰富教育智慧,促进教育创新,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争做博雅型教师,从而夯实了博雅教育思想的基础。

2.开发了以“师德为先导,礼仪为主线”的博雅核心校本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博雅教育思想涵养。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充分肯定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它在整个现存的状态中营造出一种适当的氛围,使人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事物、信任和敬意。礼借助于普遍性来控制人,并通过教育使礼仪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这样,人就把普遍性看作自我本质的一部分,而不会感觉勉强生活。这些范式给予个人的是坚固、安稳与自由。”教师的博雅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文雅的人、有涵养的人。从这一点说,面向教师的礼仪教育也是师德教育的重要体现,通过礼仪教育使教师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如何让自己的行为美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我们以“倡导文明,讲究礼仪,重塑师德,做一个博雅的教师”为内容,以“学儒雅礼仪,铸博雅师魂”为手段,开发了“以“师德为先导,礼仪为主线”的博雅核心校本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博雅教育思想涵养。

3、建立了以“教学行为为先导,教学反思为纽带”的博雅化校本培训体系,拓宽和丰富教师的博雅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为突破口,将教学过程管理纳入教师研修活动的范畴,找准教学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和发展需求进行培训体系规划。我们构建了“以评促建”评价制度、“城南论坛”、“学术讲座”、“教学行为诊断”、“知识缺陷诊断”等多种活动载体的富有城南特色的“教学行为为先导,教学反思为纽带”的博雅化校本培训体系。

4、开发了以“教师的博雅化培训”为目的的网络资源,搭建了教师与名家名著自由交流的平台。为便于全体教师学习交流,开发了教师教育的博雅化网络资源,设有博雅论坛、博雅书苑、校本研修、教师礼仪、师生故事、博雅社团、课题活动、人生导航等栏目,为教师搭建了网络交流的新平台。目前,全体教师已注册为会员,上传资料丰富,阅读流量大。目前,博雅网站已成为我校教师揽胜取精、阅读交流的窗口。

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实施“博雅教育”为主线,培养了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教师,提升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博大精深的博雅文化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城南教师的整体素养,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师团队已然浮现。

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学校的主体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尤其在教育全球化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我认为,学生的发展它还有赖于课程的设置、社会评价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容程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格外重要,我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

1、课程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课程文化,彰显学生个性,构建和谐校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在保证国家课程落实的同时,继续做深 “适合”文章,努力设计并追求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健康个性创设了广阔的空间,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2、课堂要有利于学生成功。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为此,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学校致力于课堂的优化,构建设有利于学生成功的课堂。强调要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了优势学科的知识分层教学,以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加强“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营造成功的课堂氛围。

3、评价有利于学生成长。学生渴望更主动地学习,但更强烈地体现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是依赖评价和等待评价。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评价不仅是手段,更是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为此,学校要求教师把评价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的原则来来改进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评价,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观,建立了一套宜于学生全面发展而又能发挥个性才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品行、习惯、综合能力等实施多元化、人性化、赏识化评价。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动态分析、过程评价,以发展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不断进步的勇气和信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力,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学校,学生的学习是否发生,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学习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生存的自由,教育只有在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帮助的时候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

猜你喜欢
博雅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处处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志在“币”得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