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东 卞 星
“实施1+4+1工程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于2005年开始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柳金东同志主持的一项我院综合管理类研究实践性课题,旨在对我院实践教学框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保障以及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技能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
项目研究的背景
按照诸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奋斗目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根据这一目标,诸城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家具木器业、造纸包装业、医药化工业、电子信息业、建筑建材业五大潜力增长产业。据统计,诸城市十一五期间需各类技能人才5万人,而现在诸城市各类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年供不足2000人,缺口高达40000人。
项目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项目指导思想
以 “搭建框架、掌握工具、精熟一点”为核心理念,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理清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基本建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框架体系、实现途径及实现平台,建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培养流程,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
(二)研究内容与组织实施
课题针对市场和企业一线用人信息反馈,围绕我院15个工程应用性专业专题立项,根据工科专业特点,按照五个专业大类15个专业分布,确立了1个总课题、5个分课题、15个子课题。
1、研究内容: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途径及实现平台。
——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论证、经费预算,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与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规划、论证与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制定,包括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内涵以及实现途径。
——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以及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与实施。
2、组织实施
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柳金东总体负责,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协调,教务处负责本工程教学体系的设计、方案论证等,各专业所在系(部)负责人牵头,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专业教研室成立课题组,承担了子课题研究与实施任务,确保课题研究与实施的整体推进。
(三)整体优化,强化技能培养,构建“三系统、四模块、八平台”
课题主持人柳金东同志把理论教学、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三大教学系统”,归纳为“搭建框架、掌握工具、精熟一点”的教学新理念,即:通过优化理论教学搭建起学生未来职业生涯1个发展框架,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掌握英语、计算机、阅读、普通话4个工具,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1门核心专业技能,我们称之为“1+4+1工程”,进一步确立了中职教育培养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落实“1+4+1工程”,我院分别制定并实施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实施方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实施方案》、《推广普通话活动实施方案》、《书香校园”读书计划实施方案》、《合格课程建设方案》、《实践教学建设方案》,各系制定并实施了《核心专业技能培养实施方案》等。
把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四模块”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所在;建设机电工程、汽车工程、计算机工程、建筑工程、服纺工程训练和校外产学基地六个硬件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实施搭建良好的舞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平台和规范的教学管理软件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提供保障,构建我院“三系
统”、“四模块”、“八平台”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过程及成果
(一)制定规划,投入巨资,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奠定了硬件基础
1、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4年来,在原有基础上,学校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用以扩建升级校园宽带网、新建了数控加工、模具、工控、CAD/CAM、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实验、实训室和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在仪器设备添置方面,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训所需常规设备,又注重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高精尖设备的引进,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到1.3亿元。计算机台数达1500多台,每百名学生占有量达5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达3220座,平均接近每1名学生1座。
2、立足地方,依托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我院根据专业方向和特色选择好对应企、事业单位,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革新、技术开发及推广、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产、学联合体,学校已建有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所有实践教学项目全部开出
以04级为例,各专业必修实践项目共685项,全部开出,开出率为100%。
(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的二级管理体制
按照专业大类成立6个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外语语音中心;3个实训中心:汽车训练中心、计算机中心和服纺工程实训中心。
——建立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基础教学文件
制定了“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意见”、“实践教学工作规范(试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纪律暂行规定”等多个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要求,使每一项实践教学任务落在实处。
(三)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突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1、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筑了由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层面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按内容分段、分级,建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级教学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淘汰了约30%内容比较单一、纯验证型的项目,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实验项目总数的34%,这对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
——独立设置实验课,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自拟题目的实验内容,建立了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和综合性专业实验,一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设置了独立的实验课。
——开放实验室一是时间开放。如承担全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实验教学任务的“计算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候开放;二是内容开放。《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验》对成绩优秀学生实行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三是对综合、创新性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和各类科技竞赛训练,学生可自带实验课题自主进行实验。
2、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管理,强化学生综合训练
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突出选题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确保综合训练的要求,近几年各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工程应用背景以及真刀真枪进行的题目一般均占70%以上;二是对教师指导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指导书,形成能反映经常和定期对学生指导过程的教师指导日志,规范了对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教学质量的考评体系,并强化了过程指导。
(四)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采取多种途径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2)进修和内外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仅2005—2007年,我院就投入20万元,派出19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投入2万欧元,外派两名专业教师到德国参加高端培训,投入10万元,派遣教师进企业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实务培训,投入100多万元,资助100多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3)外聘、从企业中选聘,增大外聘兼职教师在任课教师中的所占比例。截止到2007年,学校有双师型教师为89人,外聘兼职教师49人,硕士及在读硕士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
(五)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评估考核方法
1、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其一是主管校长强有力的领导和决策功能;其二是教学主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协调功能;其三是各系的学科业务指导功能和“实验中心”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功能;最后是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检查、管理和执行功能。构成了一个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
2、形成了操作层面的评价量化体系
我们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每一环节的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根据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借鉴实验室评估先进理论与方法,制订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了我院实验室、实习基地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倾力办出学校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化及其在人才培养过程各具体环节的落实,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2003年以来,1人被评选为“全国三好学生”,19人次分别获“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和“省优秀毕业生”;5900人次分别获“各类奖学金。申请入党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党员的比例逐年提高。
——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良好
2003年以来,我院学生双证书获得比例不断提高,到2007年,双证书毕业率达到95.7%。2009我院对用人单位的抽样调查表明:25.2%的学生实践课成绩为合格,40%的学生实践课成绩为中等,34.8%的成绩为优秀。可见,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
——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近4年来,组建校级社会实践小分队15支,参加学生达5000多人次,撰写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和总结共计8000多份。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社”等协会组织的多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山东教育导报》、《潍坊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掘
在全国数学建模、科技作品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建筑竞赛、计算机设计竞赛、服装设计大赛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省市学生科技竞赛中,我院学生积极参赛,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实践应用能力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学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我们对2004-2008年工科专业初次就业统计表明,近四年全校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达到92.3%。
——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近5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能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据用人单位寄回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中反馈的信息表明,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平均为92.8 %,其中,2005年89%,2006年92.6%,2007年96.7%。毕业生总体评价优良率达78%.从业务素质方面来看,工作态度评价为“好”和“较好”的比例占83%,工作能力、操作技能、适应能力评价为“强”与“较强”的比例分别占33%和46%.从综合素质方面来看,政治表现、道德品质评价为“好”和“较好”的比例占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