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关注长效性

2009-05-25 08:09傅振宏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傅振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关于语文教学的有关理念发生诸多改变,尤其是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对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在很多地区、学校还存在着以分数单一衡量教师、学生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不少急功近利的行为,而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基本理念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学应有长远目光。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语文教学的长效性。

一、加强积累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教学,熟未必能生巧,有时尽管老师拼命地教,学生的试卷不停地做,但考试的成绩却常常不能有效地提高,失分较多的还是阅读这一块。学习语文和做其它事一样,都得遵循规律,但语文学习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郭宗明先生认为学习语文的规律是“早起步,死记硬背”,吴忠豪先生认为是“读和背”,朱作仁教授说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说法不一,但意思一样。总之,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不是机械分割的穷究,而是重在整体的体味和领悟。反观我们每天的早读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读课本,读诗词曲,读名作,而是用来读字词、成语,读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旨在应付教师的默写,应付考试。其实语文学习质量的高低不在知识积累的多寡,而在于实际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而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理解和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而理解是积累之后大脑自动调出、匹配与偶合的过程。

二、重在感悟

我们在语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常有这样的体会,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表达的缄默内容,人们在获取它的方式上与显性知识有着明显区别。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它、意会它,却难于言传。其实“传”了,也往往不如不传,唯有通过学习者亲历体验和感悟,才能建立某种认识,形成某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感”的积淀,巧开学生的感悟之源。以前,语文教学的关注聚焦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把握上,课堂上出现了重思想内容分析、重理性说教的“满堂灌”现象,教师按照教参讲,学生按照老师讲的记,背出来便可应付考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苗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渐渐地变成了让学生自己学。

有些课文,甚至是一些经典必讲篇目,有的教师只是随便提几句或者只是划几个考试可能考到的字词,教师省心,学生轻松,考试也能应付,何乐而不为?殊不知,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文本,又何来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语文教学姓“语”,它注定不能离开语言体验和语言感受。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当学生难以体味作者的胸襟和情怀,感觉悟而无门时,不妨借助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与心理体验实现感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感情的震荡。

当然,教师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悟作品的语言、情感、意境、哲理、人性等艺术的美,产生一定的认识积累,形成初步的鉴赏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能用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和人生,特别是通过文学形象熏陶感染,陶冶他们的性情,提升其精神境界。

三、学会迁移

动作技能、知识情感和态度都可以迁移。孔子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最早对学习迁移进行的解释。“为迁移而教”应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更应重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呈现教材内容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有利于巩固和理解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都能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教学时可先介绍与新课题学习有关的“引导性材料”,因为它比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所以它不仅能使学习任务变得清晰明了,而且能充当新旧知识的“认知桥梁”。“迁移”最为重要的前提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对相似原理的运用。一般来说,学生先前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同以后学习有关知识成正比,人们公认只有巩固而清晰的知识,才能迁移。因为汉语是母语,我认为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应以读写为主。

每学完课本中的一个模块,我都要求学生对配套的语文读本上的相关内容进行迁移阅读,把课堂老师解读文本的方式较快转迁到同类作品的阅读中、同类心智或动作的学习中去。在学完了《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这两篇回忆性的写人散文后,我布置学生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散文,尤其注意细节描写和感情的真挚。尽管写人的作文是老题目,但是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佳作。一位同学写自己的爷爷,模仿《金岳霖先生》的写法,抓住了爷爷显著的性格特征“倔”来写,写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我觉得这种在读中悟、在写中练的方法,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从而实现了有效的迁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关注长效性,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语文,乃至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之中。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