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华 张国梁 吴 健 霍长宽 胡春喜 李 旭 刘基伟 常子恒 孙文明
摘要 吉林草原红牛于1985年育成,为进一步提高其泌乳和产肉性能,采取导入杂交,开放式选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导入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母牛1~5产的泌乳量,分别比草原红牛提高了37.54%、47.89%、 93.19%、94.94%和74.96%,尤以3产、4产泌乳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 528.44kg和1 550.40kg;导入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13%、3.24%、9.52%、4.57%、7.45%和15.25%,平均每头增加产肉量21.65kg。
关键词 草原红牛;泌乳性能;产肉性能;选育
中图分类号 S8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10-02
草原红牛是吉林、内蒙古、河北、辽宁4省(区)联合,利用引进的兼用短角公牛与我国北方草原地区饲养的蒙古母牛级进杂交,历经30余年,在以放牧饲养为主的条件下育成的兼用型新品种牛。培育的草原红牛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率高、抗逆性强,尤以乳和肉的品质好、风味独特而著称 。1985年,农牧渔业部畜牧局组织专家鉴定验收,正式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吉林中国草原红牛的育种工作始于1958年,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自群繁育3个育种阶段,于1984年育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乳、肉性能,在纯繁选育提高的同时,应用导入杂交的育种理论和方法,分别于1987年和1994年在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开展了导入丹麦红牛血和利木赞血试验,进行了开放式选育。现就乳、肉性能选育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①草原红牛。乳、肉兼用型品种,体格中等,早熟,沉积脂肪能力较强。成年公牛体重900kg,母牛475kg,以放牧饲养为主,成年母牛泌乳210d左右,年平均泌乳量1 662kg,乳脂率4.0%以上。②丹麦红牛。乳、肉兼用型品种,全身被毛为紫红色,以产乳多、乳脂率和乳蛋白高而闻名。同时具有生长快、肉品质好、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等特性。据丹麦红牛生产年鉴记载,1989~1990年平均产奶量6 712kg,乳脂率4.21%,乳蛋白3.3%。1985年,农牧渔业部由丹麦引进种公牛3头,初配怀孕母牛15头,分配给吉林农业科学院畜牧所饲养繁育。③利木赞。专门化肉用品种,体早熟,全身被毛为黄红色,成年公牛重1 100kg,母牛600kg。适应性强、难产率极低、饲料报酬高,生产快、骨量较小、瘦肉率高,胴体优质肉比例较高,大理石花纹形成较早,屠宰率64%、净肉率52%。由于其肌纤维具有独特的“精细热弯性”,肉质以柔嫩、易嚼、细腻、鲜美而著称。适合于东西方2种风格的牛肉生产。
1.2 饲养管理与调查方法
供试牛采取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犊牛人工哺乳,哺乳期4个月;泌乳母牛每产3~4kg奶补饲1kg混合精料,每天手工挤奶2~3次,称量记录。育肥试验采取小公牛持续育肥方式,屠宰方法按我国肉牛屠宰试验暂行标准进行。取背最长肌(9~11肋骨)0.5kg进行氨基酸和脂肪酸分析。
1.3 导血选育方案
选择血统清楚的草原红牛,采取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选配,以导入丹麦红牛血为例,详见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泌乳性能
2.1.1 泌乳量。由表1可见,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草原红牛导入1/4丹麦红牛血后,1~5产泌乳天数有所增加,分别比草原红牛提高了1.57%、7.26%、9.59%、12.10%和5.57%;泌乳量提高的幅度较大,分别提高了37.54%、47.89%、 93.19%、94.94%和74.96%,尤以3产、4产的泌乳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几乎提高了1倍[1]。导入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泌乳量离均差均比较大,明显地高于草原红牛,说明其泌乳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还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一结果与饲养方式和饲养水平较低有主要关系。
2.1.2 乳脂。含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乳中脂肪、蛋白质、乳糖的含量分别达到6.8%、4.3%和4.6%,干物质为16.3%,钙为106mg/100mL。这一结果除与取样有关,主要还是品种特性所致。
2.2 产肉性能
2.2.1 育肥及产肉指标。选7~8月龄,体重160~180kg的草原红牛和含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小公牛,在封闭式牛舍持续育肥330d,拴系,不运动。由表2可知,在相同的育肥条件下,草原红牛导入1/4利木赞血后,出栏体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等评定产肉性能主要指标,分别提高了8.13%、3.24%、9.52%、4.57%、7.45%和15.25%,平均每头比草原红牛多产肉21.65kg[4];而骨率和胴体脂肪覆盖率略有下降。表明导入1/4利木赞血可以改良提高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
2.2.2 氨基酸含量。由表3可知,肉品中氨基酸总含量、与鲜味有关的总含量(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与嫩度有关的脯氨酸[4]和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3]草原红牛分别为81.09%、22.02%、2.88%和33.01%,含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分别为80.53%、21.57%、2.86%和33.36%,总体上来看,二者间均没有明显变化。
2.2.3 脂肪酸。据有关材料报道,在脂肪酸组成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能较好地改善牛肉的风味,并认为是肉中的主要脂肪酸。日本和牛的牛肉油酸含量较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饱和脂肪酸高,所以牛肉风味好[2]。草原红牛的牛肉风味好,这可能是与油酸含量高有主要关系。由表4可知,从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棕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来看,草原红牛为45.29%和57.01%,含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为44.45%和56.51%,二者间均没有明显变化。2007年,张国梁等研究报道西杂、夏杂和安杂肉品中油酸含量分别为42.30%、42.27%和45.52%[5]。
3 结论与讨论
草原红牛导入1/4丹麦红牛血后,泌乳量有了大幅度提高,3~4产分别增加了1 528.44kg和1 550.40kg。而泌乳天数提高的幅度不大,无论是草原红牛还是导入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泌乳天数均在215~244d,相对较短,泌乳天数离均差均没有明显差别,这主要与饲养方式有直接关系。青草期放牧,中午牛群归牧,可进行补饲、挤乳,进入9月下旬以后枯草期放牧,中午牛群不归牧,就不能补饲、挤乳,改3次挤乳为早、晚各1次,致使泌乳量迅速下降,随之提前停乳,缩短了泌乳期。随着饲养条件和饲养方式进一步改变,同时加大选择和淘汰,导血牛的泌乳性能还会有较大的提高。利木赞牛初生体重相对于其他大型品种牛较小,但育成期生长强度大,相同屠宰体重肉骨比及产肉量较高,就本项屠宰结果,草原红牛导入1/4利木赞血后,其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等主要产肉指标均比草原红牛有明显的提高。平均每头多产肉21.65kg,表明导入1/4利木赞血可以改良提高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影响肉的风味因子很多,但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与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却有直接关系。就试验结果来看,肉品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与嫩度有关的脯氨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总体上草原红牛和导入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认为导血对草原红牛肉特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没有不利的影响。据调查,导入1/4利木赞血后对草原红牛的泌乳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将通过加强选种选配来逐步解决。因此,草原红牛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导入1/4外血,对改良提高其乳、肉性能是完全可行的。
4 参考文献
[1] 胡成华,张国梁,于洪春,等.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43-47.
[2] 严昌国,王勇,朴圣哲,等.延边黄牛肉品质特性的研究[J].黄牛杂志,
(上接第211页)
2004,30(3):5-7.
[3] 吴乃科,刘晓牧,万发春,等.三元杂交牛12和18月龄肉用性能研究[J].黄牛杂志,2005,31(1):8-9.
[4] 胡成华,张国梁,刘基伟.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产肉性能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6(4):1-3.
[5] 张国梁,刘基伟,胡成华,等.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杂交牛不同营养水平的育肥效果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7,34(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