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甬优8号用于连作晚稻栽培试验研究

2009-05-25 04:25董涛海祝剑波沈琼华尉士南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经济性状

董涛海 祝剑波 黄 成 沈琼华 尉士南

摘要 通过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秧种植和小秧机插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但全生育期缩短14~15d;大秧人工种植区平均产量7 122kg/hm2,接近或略高于当地常规晚粳的产量水平;小秧机插种植区平均产量5 475kg/hm2,产量水平低于当地常规晚粳。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以采用大秧种植为宜。

关键词 杂交粳稻;甬优8号;连作栽培;生育进程;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46-02

绍兴县地处宁绍平原的水网地带,四季分明,适宜于双季稻栽培。近年来,随着水稻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已占一定比例。由于杂交粳稻具有生育较长的特点,应用范围仅在单季稻类型上。2008年开展了杂交粳稻应用于连作晚稻种植的试验探索,现将实施情况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品种为杂交粳稻甬优8号(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连作晚稻甬优8号大秧插种(A)、小秧插种(B),单季晚稻甬优8号小秧插种(CK),各处理面积3 000m2。试验选择在绍兴县有代表性的平原水网稻区,大秧插种采用人工种植,行株距20.0cm×16.7 cm;小秧插种采用机械种植,行株距30cm×12cm。连作晚稻大秧插种区于6月29日播种,7月30日插种,秧龄33d;连作晚稻小秧插种区于7月9日播种,7月31日插种,秧龄22d;单季晚稻小秧插种区于6月12日播种,7月1日插种,秧龄20d。连作晚稻甬优8号大秧区和小秧区统一采用1次基肥加2次追肥的施肥方法,基肥施46%尿素150 kg/hm2;第1次追肥在插种后8d,施46%尿素112.5kg/hm2加45%三元复合肥75kg/hm2;第2次在插种后25d,施46%尿素75kg/hm2加45%三元复合肥112.5kg/hm2;单季晚稻小秧区1次基肥和前2次追肥与连作晚稻试验相同,第3次追肥在插种后45d,施46%尿素75kg/hm2。各处理在插种后开展苗情消长动态定点观察,成熟后考查经济性状和单位面积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龄

连作晚稻大秧处理区于8月31日剑叶抽齐,主茎平均叶龄14叶;连作晚稻小秧处理区于9月15日剑叶抽齐,主茎平均叶龄12.5叶;单季晚稻小秧处理区于8月25日剑叶抽齐,主茎平均叶龄15.67叶。从叶龄情况看,甬优8号杂交粳稻作连作晚稻栽培,主茎叶龄明显减少,与单季稻栽培相比,连作晚稻甬优8号大秧处理区主茎叶龄减少1.67叶,连作晚稻甬优8号小秧处理区主茎叶龄减少3.17叶(见图1)。

2.2 生育进程

连作晚稻甬优8号大秧和小秧的2个处理区均在插种后10d左右进入分蘖始盛期,插种后25d左右达到最高苗时期,插种后30d苗数开始下降,到插种后35d苗数下降趋于稳定,甬优8号大秧区和小秧区的生育进程天数基本一致,但单位面积苗数小秧区少于大秧区。与单季晚稻甬优8号小秧插种对照区相比,单位面积苗数都有所减少,前中期生育进程的天数基本一致,但苗数开始下降期提早5d,苗数稳定期提早20d(见图2)。

从生育期看,连作晚稻甬优8号大秧种植区齐穗期9月15日,成熟期11月5日,播种至齐穗为79d,全生育期131d;连作晚稻甬优8号小秧种植区齐穗期为9月22日,成熟期11月15日,播种至齐穗为76d,全生育期130d。两者相比,在当年气候条件下,都能安全齐穗,但从安全性看,连作晚稻甬优8号大秧区安全性高于小秧区。单季晚稻甬优8号小秧插种对照区齐穗期9月7日,成熟期11月3日,播种至齐穗为88d,全生育期145d。甬优8号杂交粳稻作连作晚稻栽培,与单季晚稻甬优8号小秧插种对照区相比,生育期明显缩短,在大秧栽培情况下,全生育期缩短14d左右,在小秧栽培情况下,全生育期缩短15d左右。

2.3 经济性状

根据经济性状考查结果看,连作晚稻大秧区与小秧区相比,由于大秧区秧苗移栽时秧龄较大,插种时间与小秧种植区相仿,有效穗数明显多于小秧种植区,增加18.85%,植株高度也增加8.2cm,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分别增加45.8粒、20.5粒,但结实率下降8.6%、千粒重下降1.7g;由于大秧区有效穗数多于小秧区,产量仍达7 122.0kg/hm2,比小秧区增产1 647kg/hm2,增产率30.08%。与单季晚稻小秧区相比,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种植后,由于播栽时间和全生育期不同,经济性状主要表现为:一是株高、穗长缩短,穗总粒数减少,缩短和减少幅度连作晚稻小秧区大于大秧区;二是结实率明显提高,大秧区提高5.3%;小秧区提高13.9%;三是千粒重有所下降,大秧区下降3.1g,小秧区下降1.4g;四是产量下降,大秧区产量下降1 018.5kg/hm2,产量下降率12.5%,小秧区产量下降2 665.5kg/hm2,产量下降率32.7%(见表1)。

3 结论与讨论

从安全齐穗期情况看,通过试验探索认为,甬优8号杂交粳稻应用于连作晚稻种植,在绍兴县当前的气候条件下,能够安全齐穗,其中采用大秧种植的安全性好于小秧种植,因此甬优8号杂交粳稻可以在当地用于连作晚稻栽培。从单位面积产量看,连作晚稻种植区与单季稻种植相比,产量明显下降;但从产量水平看,与当地连作晚稻常规品种产量相比,甬优8号大秧种植区的产量基本相仿,小秧种植区的产量减产幅度明显。从栽培技术角度看,笔者认为杂交粳稻甬优8号用于连作晚稻种植,栽培方式以采用大秧插种为宜。2008年由于早稻播种和成熟推迟,本试验的连作晚稻甬优8号播种和移栽期也相应推迟,因此今后在甬优8号用于连作晚稻种植,在掌握好早稻适期早播的基础上,同时掌握甬优8号适期播种,争取在6月25日前播种,7月25日左右移栽,进一步促进早发、高产。

小秧种植由于机械插秧,秧龄要求较短,虽然插种后发育进程天数与大秧种植相仿,但由于在7月份情况下,秧龄缩短15d左右,插种后生长发育时间与积温跟不上大秧插种的条件,不能满足该品种取得高产的要求,加上机械插种系宽窄行种植,有效穗数明显不足,产量水平比当地连作晚稻常规品种明显减产。因此,甬优8号杂交粳稻用于连作晚稻小秧种植其产量水平较低,不宜推荐。是否在早稻种植早熟品种、适当提早甬优8号播栽期、改进机械插种密度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接近连作晚稻常规品种产量,有待今后探索。

4 参考文献

[1] 刘伟明,包祖达,丁杨东.不同播种期对甬优6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48.

[2] 张炼生.不同播种期对甬优6号生育期、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2):26-27.

猜你喜欢
经济性状
大量元素水溶肥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机播机收不同播期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
云烟97和云烟99在建平地区的生产适应性研究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草植株长势及产质量的影响
播期、密度及施N量对宽柄芥3个新品系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移栽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