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临夏州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情况及重发原因

2009-05-25 04:25史英兰杨海玲王向东鲁振超邓怀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临夏州越夏条锈病

史英兰 杨海玲 王向东 鲁振超 邓怀义

摘要 阐述了2008年临夏州小麦秋苗条锈病发生情况,并对其重发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展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重要原因;甘肃临夏;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35-01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部西南地区,东经102°41′~103°51′,北纬34°53′~36°13′,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邻小麦条锈病的主要越冬基地陇南、天水等地,西与青海东部春麦区相接。境内海拔1 600~4 300m,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和山地气候特点,地域性差异悬殊。小麦种植区海拔1 600~2 700m,相对高差1 100m。冬春小麦混种,晚熟春麦与自生麦苗、自生麦苗与冬小麦重叠生长期长,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丰富的寄主链,形成了一个十分稳定的越夏条件,是全国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之一。该州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及菌源量的大小,将对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产生重要影响,是开展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的重要参考因素。

1 发生情况

2008年临夏州冬小麦播种面积2.57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了4 000hm2,其中山阴地区播种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70%以上。播种期从9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绝大部分播种完毕。10月上旬普遍出苗,至10月中旬早播田块已达三叶期,11月上旬普遍进入分蘖期,主茎有3~5个叶片,3~5个分蘖,5~8条次生根,麦苗健壮,苗情好于往年,至11月下旬开始进入越冬期。小麦条锈病最早于10月中旬显病,至11月上旬已普遍发生,11月11~13日调查,全州各县病田率均达90%以上,平均普遍率12.43%,全州发病面积达2.33万公顷。至11月24~26日调查,全州平均普遍率达23%,严重田块普遍率达57%,地面落满了“黄粉”。根据调查,秋苗条锈病发病有如下特点:一是苗龄越大,发病越重;二是种植密度大则发病重(见表1);三是靠近自生麦苗条锈病越夏菌源处和田间有自生麦苗条锈病越夏菌源的田块发病重。

2 重发原因

2.1 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品种抗性差

近几年来,临夏州冬小麦播种面积逐年扩大,从2004~2005年度的1.47万公顷,至2008~2009年度已达2.57万公顷(见表2)。并且种植的主体品种抗性差,感病品种面积占小麦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感品种面积占50%以上。

2.2 播种早,苗龄大

2008年临夏州冬小麦播种期较早,大部分于9月中下旬播种完毕,苗龄比往年同期大;并且许多田块种植密度较大,也有利于条锈病侵染。

2.3 当地菌源充足

2008年临夏州自生麦苗条锈病越夏面积大,发病严重,全州自生麦苗条锈病发病面积2.07万公顷,平均普遍率54%。秋苗出苗后,与自生麦苗同生并存,秋播冬小麦与自生麦苗田块间隔相连,条锈菌可直接形成侵染传播。

2.4 气候条件适宜

10月份临夏州气温7.2~10.3℃,比历年同期偏高0.7~1.7℃,降水量24.9~65.2mm,比历年同期偏多2~5成,有利于麦苗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条锈病侵染。

3 结语

在以往的调查中,未发现条锈病菌越冬菌源,认为条锈病菌在本地不能越冬。但近几年由于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大、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变化,在局部地区已具备了条锈菌越冬的条件。2005~2008年,在冬季定点标记调查中,均发现有部分地块自秋苗感病后条锈菌夏孢子连续存活到3月上旬,麦苗返青后,这些地块4月中旬即开始显病,而且显病特点都是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并且形成明显的发病中心。根据研究,临夏州冬小麦适宜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即“秋风”前后。但2007年从9月21日开始,全州出现连阴雨天气,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致使全州冬小麦无法适时播种,绝大部分冬小麦直到10月中旬才播种完毕,比常年正常播种期推迟了15~20d,当年越冬前大部分田块苗龄在二叶期至三叶期,全州平均病田率只有30%,而当年冬季降雪偏多,积雪覆盖时间长,冬小麦得以安全越冬,春季长势很好。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研究调整冬小麦播种期,找出安全的晚播时期,通过适期晚播,减轻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减少菌源量,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

猜你喜欢
临夏州越夏条锈病
小麦叶锈菌越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天使候补生
坝上高寒区大棚彩椒越夏栽培技术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