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日光温室月季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9-05-25 04:25程洪森李晓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5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马 丹 马 策 程洪森 李 振 李晓丽

摘要 灰霉病是北方日光温室月季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阐述了月季灰霉病的发病机理,概述了月季灰霉病的生态防治、药剂防治和微生物防治等方法,以供月季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月季灰霉病;发病机理;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13-02

月季原产我国,早在200年前传至国外,经欧美园艺学家长期杂交选育,现代月季已发展到2万个品种。月季品种之多,色彩之繁,花期之长,应用之广,是其他众多花木难以比拟的。加上月季耐寒,适应性强,地栽、盆栽皆宜,故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并成为鲜切花中的主要品种。随着近年来人们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对鲜切花需求量的节节攀升,北方利用日光温室生产鲜切花满足市场需求,成为高效速效的农业产业项目。由于日光温室内湿度高、温差大、光照强度小,不利于月季生长而有利于喜低温高湿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在露地上极少发现的月季灰霉病在日光温室中危害率一般在30%~50%,发生重的高达90%以上,成为影响日光温室鲜切花月季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防治日光温室切花月季灰霉病,笔者对其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对该病的综合控制措施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如下。

1 病原

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真菌,其孢子梗丛生,有隔,褐色,顶端呈1~2次分枝,梗顶稍膨大呈棒头状,其上密生小柄并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近无色,梗细长,具隔膜,圆形、椭圆形或水滴形,灰色。有时可产生直径1~2mm的黑色片状菌核[1]。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为4℃,最高为30~32℃,分生孢子在13.7~29.5℃均能萌发,但产生分生孢子与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1~23℃,分生孢子抗旱力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138d[2]。

2 发病规律

病菌在月季上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灌溉水和棚室滴水等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枯死的组织上侵入,也可由表皮直接侵染引起发病,潮湿时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

低温、高湿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尤其是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潮湿时病部所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源[3]。元旦、春节等对鲜切花月季需求量大时正值北方冬季严寒季节,因外界环境温度较低,为了保证日光温室内温度适宜月季生长,往往不放风或缩短放风时间,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一般在80%~90%,夜间空气相对湿度有时可达100%,极易导致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如遇连续阴天或雾天,光照时间和强度减少,日光温室内温度降低,直接导致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使病害加重。每当连续阴天或长时间浓雾天气过后,都会出现1次灰霉病的发病高峰。发病程度与光照减少的时间和强度有关,时间越长,强度越低,日光温室的温度就越低,月季灰霉病的发生也就越重。

3 发病症状

灰霉病是切花月季温室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主要侵染月季的花、叶片和嫩枝,花萼部最容易受侵染。幼蕾发病时,花托部位产生灰黑色腐烂斑,花蕾停止发育,直至病蕾腐烂枯死。花朵受侵害时,起初花瓣上出现火燎状小斑或花瓣边缘变褐色,之后迅速扩展,花瓣变褐色腐烂萎蔫,直至整个花朵褐变枯萎。灰霉菌侵害叶片,往往在叶缘或叶尖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并不断向叶内扩展,湿度大时造成褐色腐烂,其上长满灰色霉状物;湿度变小时,发病部位变成褐色、浅褐色、枯黄色等干枯状(因花卉种类不同而异)。嫩茎或含水量高的茎上出现褐色斑块,温湿度合适,病斑向四周扩展很快,使病部发生褐色腐烂,枝、茎杆折断或倒伏,病部以上部分萎蔫、枯萎死亡。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无论花卉的哪个部分发病,在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灰色霉状物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也是该病的重要症状。

4 防治措施

4.1 生态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不同品种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往往差别很大,选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防治花卉灰霉病最经济的手段。费林瑶等[4]对7个切花月季品种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对比试验发现:深色品种法国红(亮红色)和明星(深粉色)抗病性强,灰霉病发生轻。卡罗拉(鲜红色)、火王(红色)和娇娃(浅粉色)抗病性中等,浅色品种金银岛(黄)和雪山(白色)抗病性弱,灰霉病发生重。

4.1.2 注意前期处理。将种子消毒,可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min,流水冲洗40min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min,晾干后备用。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用种球、种苗种植的,种植前先剔除病株,用0.3%~0.5%的硫酸铜浸30min,水洗晾干后再种植。

4.1.3 合理调控温室内温、湿度。温度是月季和灰霉病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影响空气相对湿度的重要条件。根据低温、高湿有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特点,采取选择结构合理的温室,保证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光能;挖防寒沟,填充秸秆、稻草等,上面覆土,隔热保温;选透光率高的无滴膜、及时清除棚膜灰尘、积雪等,增加通透性;在草帘下覆盖纸被减少热量损耗;悬挂反光幕增加温室内光照强度;早揭晚盖草苫,充分利用光照时间。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温室内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控制月季灰霉病的发生。为提高切花月季质量,防止月季高温伤害或低温引起休眠,温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28℃,超过28℃及时放风降温。夜间保持15℃左右,最低不能低于5℃。通过合理调控温室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创造有利于月季生长,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温度条件,有效控制温室月季灰霉病的发生。

4.2 药剂防治

灰霉病的防治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应以预防为主,抓准时机进行药剂防治。可以叶面喷药,也可以进行熏蒸、施粉尘。

4.2.1 叶面喷药。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1∶200倍波尔多液喷洒,14d喷1次。发病后及时剪除病叶,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一般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50%速克灵1 000~2 000倍液、50%多霉灵1 000倍液、50%多菌灵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通常每隔7~10d喷1次。喷药应细致周到,用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时以后,并避免高温和阴雨天气用药。在喷药时,宜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出现抗药性。

4.2.2 药剂熏蒸。点燃成型的烟剂片或粉状烟剂,利用加热法将药剂有效成分分散成小颗粒,迅速充满整个种植区,均匀达到所有物体表面,使一些喷洒药液不易达到的地方也能着药,杀灭病菌效果良好。可选用的药剂有10%速克灵烟剂(3.00~3.75g/hm2)、45%百菌清烟雾剂(3.75kg/hm2)、20%百速烟剂(3.75kg/hm2)、3%噻菌灵烟雾剂(750g/hm2)。熏烟3~4h后放风。可以在阴雨天或浇水后进行,最好在傍晚封闭风口后进行。在空气湿度大而不适于喷洒药液时使用效果良好。

4.2.3 喷粉尘。可以在无风的浓密地块和封闭棚室内使用。主要是利用喷粉器将颗粒小、漂浮力强的药剂分散在空中,使之自上而下慢慢沉降和蔓延,以达到杀菌效果。有效的药剂有10%灭克复合粉剂、5%百菌清复合粉剂、6.5%万霉灵粉尘剂、10%杀霉灵粉尘剂、5%灭霉灵粉尘剂。9~10d喷1次,连用或与其他方法交替使用2~3次。要对准植株上方喷洒,喷后要封闭棚室,以防止粉尘受气流影响而漂移。施药最好在傍晚或阴雨天发病高峰期进行。

4.3 微生物防治

由于目前尚未发现灰霉病的抗源,抗病育种难以实施,栽培防治主要是加强保护地的管理,调控温室的温度、湿度,国外以栽培防治为主的措施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难以实施[5,6],因此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但在连续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病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防效逐年下降。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最主要的部分,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筛选和利用抗灰霉病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微生物防治日益成为控制灰霉病一条重要而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防治手段发展的趋势。目前对于灰霉病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主要是拮抗菌和内生菌两方面。

4.3.1 拮抗微生物。在灰霉病发生普遍的地区,使用拮抗微生物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在病菌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使用拮抗微生物是抗药性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外报道了多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利用筛选出的拮抗菌防治番茄灰霉病,这对月季灰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朱延恒等[7]从土壤中得到木霉T97,研究了其对番茄灰霉等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机制,并用T97孢子悬浮液108cfu/mL在花期喷雾保护黄瓜、辣椒和番茄叶面,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于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4.3.2 内生菌。植物内生真菌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真菌类群。近几年,内生真菌引起了植病学家、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热点 。由于内生菌是分布于植物组织内,有足够的碳、氮源,而且受到植物组织的良好保护,因而比暴露于恶劣环境的附生菌和腐生菌具有更稳定的生存环境,比其他生防因子更易于发挥作用。张立新等[8]对健康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得到的同一品种茎部比根部的内生真菌种类多。拮抗结果表明:无孢菌、曲霉对灰霉和菌核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生明显抑菌带。无孢菌Fq72菌株培养滤液对菌核病菌和灰霉病菌抑制率最高,而且其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后活性不丧失,对病菌仍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生物防治潜能。

综上所述,月季灰霉病的发生与合适的温湿度条件及其他特定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防治工作上应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以栽培预防为基础,加强生态环境调控,积极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有效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从而达到花卉生产的高效益。

5 参考文献

[1] 冯兰香,郑建秋,师迎春.番茄甜(辣)椒茄子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新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2] 郐作真,王成云,陈雅芝.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北方园艺,2003(6):57.

[3] 甘芳.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2(12):25.

[4] 费林瑶,高征,费琳琪,等.日光温室切花月季灰霉病的发生和防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2-13.

[5] MORGEN W M.The effect of night temoerature and glasshouse venti.1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Botrytis cinerea in a lateplant tomato crop[J].Crop Protection,1984(3):243-251.

[6] MORGEN W M.Influence of energy saving night temperature regimes on Botrytis cinerea in an early-season glasshouse tomato crop[J].Crop Protection,1985(4):99-110.

[7] 朱廷恒,刑小平,孙顺娣.木霉T97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机制和温室防治试验[J].植物保护学报,2004,31(2):139-144.

[8] 张立新,刘慧平,韩巨才,等.番茄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1):30-33.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