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缘何“流行”

2009-05-23 10:48
书香两岸 2009年8期
关键词:青春文学流行读者群

那么,何谓“青春文学”,又缘何“流行”?2004年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在采访郭敬明的时候,朱正琳曾经做过总结:“青春文学大概包括这么几个要素:一个是所谓青春写作,写书的人都是年纪很轻的;第二个一定是青春题材,因为他们写的都是青春的事;第三要有校园,像这个幻想也是青春的幻想。”

有一个网友对青春文学特点是这么概括的:读者群以青少年为主;以时尚和快节奏的故事和人情为卖点;题材以及传播途径的覆盖面较传统文学要广;传播迅速;更新速度快;运作周期短。这个概括是否已经回答了问题呢?

青春文学之所以“流行”,我们通过取证,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大多数的青春文学作品,都是由青少年来写青少年中所发生的故事,这样其内容就更能切合读者心理需求,真实反映读者想法,甚至是读者的一种亲身经历,容易让读者产生归属感。“年轻的写手、年轻的主人公、真实的故事情节”,反映的是现代学生、特别是现代都市学生的“原生态”, 这些都吸引着青少年读者的目光,容易引起共鸣。郁秀创作《花季·雨季》时还是中学生,韩寒创作《三重门》也是在高中时代,这就为他们清楚地把握现代青少年的思想脉搏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第二,时尚新潮,再加上流行因子。谁要是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集合流行因子,谁就能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流行的前进方向,进而引领潮流并引爆潮流。如今的图书出版,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编辑编辑,最多插上几张图就可以付印。现在的青春文学作品,内容上包括流行的音乐、服饰、语言和文化,主题上宣扬青少年潜意识里流行的观点和做法,包装印刷上展现前卫新潮,甚至在书名上更是大胆刺骨,比如台湾新近的畅销书《不爱,也是一种爱》、《拼命去死》、《未来,我是你的老婆》等。一本图书,最大限度地囊括着当今时代的流行因子。

第三,大肆渲染的媒体炒作。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文学早已不再仅以纸媒的形式出现,其宣传手段也不再仅限纸媒,网络的联动宣传给图书销售带来巨大推动。在作品面世之前,对作品的内容,甚至是新生代青春文学作家本人,媒体炒作已如漫天飞雪,每一股炒作皆有可能成为畅销热点。《藏地密码》在未出版之前,在其所连载的网站,一天之内就引来数万条评论,被转载于数十家网络文学网站,之后再做纸质图书,畅销已是不言而喻。

第四,形成系列,营造品牌效应。许多青春文学更似一种快餐式的读物,有些书热了半年甚至只有一两个月便随着社会热点的转移而沉寂了。为了让这种热度能够持续,许多出版积极打造图书系列。若一本书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认可,形成一股热潮,就不失时机策划姊妹篇、续集等。形成系列可以减少宣传的难度,节约了出版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品牌效应。比如之前我们谈到的《明朝那些事儿》系列、《藏獒》系列、《藏地密码》系列、《鬼吹灯》系列等,许多读者业已养成一种购买惯性, 只要这个系列的新书面世,他们都会继续购买。因此,在保持固有的读者群的同时,通过品牌的作用带动其他读者购买,畅销已成定局。

第五,目标读者群具有最大的购买能力。青春文学的目标读者很明确,就是当下的青少年。一方面,作为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青少年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与社会接触面极其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阅历不够,知识有限,阅读成了“充电”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整个社会阅读的主体。加之当今社会,诸多原因导致阅读风气低落,但即便家长们无暇顾及阅读,他们依然督促自己的孩子提高阅读兴趣,更鼓励自己的孩子尽量买书。这样,这部分读者想买书,又有坚强的后盾,还有比这个更有购买能力的吗?况且,青春文学的读者群也不会因为某一部分人的成长而减退,一批又一批交替的青少年,成了购买“青春文学”的中坚力量。

第六,可以接受的合理价位。这里我们不得不回头来看看上面提到的“2009年上半年青春文学销售排行top20”的表格,从价格栏我们可以发现,青春文学的定价大概在25元上下,很少突破30元,这个价位对今天的青少年而言,没有过多的负担,无形中正应了“好看还要买得起”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金石堂6月22日到6月28日一周销售排行”,也不难发现,青春文学的定价也在新台币250元左右,相对台湾的图书销售价格更显一般。所以,让他们在买了一本《小时代 1.0折纸时代》,不用多久,再去买一本《他的国》或是其他续集,对他们来说,不成很大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有些“浮躁”的今天,青春文学不“流行”,可能吗?

猜你喜欢
青春文学流行读者群
从《新晚社区报》看读者群顶层设计思路
“流行”的历史衍变
近现代西方音乐在我国流行的因素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浅谈中学生追求流行音乐的思想
读者群
编辑如何挖掘特殊读者群?
我国当代文艺批评的现状、问题和解决之道
——以“80后”青春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
数字 你不知道的世界
读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