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云凤 杨来科
[摘要]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市场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2008年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导火索,食品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对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作为食品企业该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我国食品大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此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食品大企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1-0026-05
一、我国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情况
(一)2007年食品工业在全国500家大企业集团中的情况
在中国的大企业集团中,食品企业总体而言相对规模比较小,与石油、通信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相比,食品大企业的表现并不突出。在2007年中国最大的500家企业集团中,食品工业的几个子行业共有25家企业进入,占5%。排在最前面的是两家烟草加工企业: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云南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排在87名和91名(见表1,表2)。在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烟草行业的规模最大,利润也最好。烟草行业的从业人员最少,但利润总额却最高,且没有一家企业亏损。
表1. 2007年中国500家大企业集团中
食品工业的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年。
2007年,在我国2905家大企业集团中,食品工业共有180家企业集团入围,占总数的6.2%;亏损企业仅为10家,占全部亏损企业数的3.9%; 2007年,食品行业的总资产额为6721亿元,仅占全国2905家大企业集团的2.04%,但其
表2.2007年我国500家大企业集团中食品工业的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年
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7097亿元和721亿元,占2905家大企业集团3.15%和3.93%。以上这些指标也体现了前文提到的食品行业赢利能力增强的特点(参见表3)。但是从出口的角度来看,我国食品行业的出口能力虽然增长较快,但相比与机电、纺织等行业,其出口能力还相对较弱。2007年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1.26%。
表3.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2905家)大企业集团中
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指标(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年
二、我国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
目前在我国78条主要河流中,有54条已受到污染,其中14条受到严重污染;在大约5万条支流中,75%受到污染。已被污染的河流总长达1.8万公里,其中1.26万公里河流的水已不能用为灌溉,鱼虾绝迹的水体达数千公里。由于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已造成我国地下饮用水的严重污染。我国受镉、砷、铬、铅等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酸雨,上海、杭州、贵阳等城市每年都有漫长的时期沉浸在酸雨和酸雾之中,面积之广、酸度之强、危害之大,使中国正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二恶英和有机氯的污染带来的危害更大,二恶英的毒性远远超过了DDT、五氯酚钠,是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俗称“毒中之王”。其化学结构稳定、亲脂性高,又不能生物降解,且具有很强的滞留性;无论在土壤、水还是空气中,它都强烈地吸附在颗粒上,使得环境中的二恶英通过食物链的逐级浓缩聚集在人体组织中,而最终危害人类健康。[1]
2.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食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加工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重要体现。在我国食物卫生安全问题中,食物中毒仍是最普遍、最主要的危害,而食物中毒中细菌造成的中毒事故占绝大多数,达到98.5%,化学物质和自然毒分别只占0.7%和0.8%。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80万人因食用被污染或携带病毒的食品而死亡。在我国,从1998年~2007年卫生部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数量逐年增加,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见表4)。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为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污染、滥采滥伐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过量使用添加剂、不合格原料等已经严重影响到食品安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无以为继。
表4.1998年~2007年我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部通告(1998-2007)
3.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源头污染严重
农药和兽药对食品源头的污染是主要问题,表现为经营者违法使用高毒农药如剧毒鼠药、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违法使用瘦肉精等饲料添加剂;贸易范围扩大和人口流动使动物疫病的防治面临新问题等。我国食品卫生监测的平均合格率在1982年仅为61.5%,到2008年上半年达到85.1%。从自身来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从国际角度来看,依然存在问题,20多年才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而且88.6%的平均合格率就意味着仍有14.49%是不合格的,即每10个产品中还有1-2个产品食用了会不安全。
4.使用不合格原料及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制造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谋取超额利润,往往使用劣质原材料加工、制造食品,对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使用病死畜禽肉、过期产品、发霉变质原料等,前一段发生在四川省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就属于这种情况。其他还包括非法添加非食用成分,使用甲醛泡制海产品,火锅中添加罂粟壳,用硫磺熏制白馒头,保健食品里添加违禁药物,非法、超范围、超用量使用防腐剂、色素、过氧化苯甲酰钠等食品添加剂。而在食品生产中利用中草药、转基因食品等新资源;化学合成添加剂等新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大孔树脂吸附纯化、食品辐照等新的食品加工工艺,目前研究人员对这些新工艺在食品加工中的性能还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可能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 资源短缺,环境压力限制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
1.自然资源短缺约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1/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而这些地区又多为建设占地最多最快的地方,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中60%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很多。同时,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分布不均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目前,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有108个城市严重缺水,沿海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中国能源安全存在隐患,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内油气资源不足,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2%和7.07%;在国际公认的工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45种矿产资源,中国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矿石、铜、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2%、18%和7.3%。中国土地、水资源短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3]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在维护社会环境方面,由于部分企业至今还处在“纯粹为了挣钱”的阶段,因此缺乏社会公德,造成了中国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据统计,在全国的500多个大、小城市中,大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不到1%。兰州、太原、北京、重庆、贵阳、鞍山、成都、广州等8个城市早在1998年就被列入了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世界10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中国全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了国土面积的29%。中国全国排放的污水量已超过了360亿吨,70%的河流被污染,50%的地下水被污染,很多城市和城镇已经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一些有毒废弃物的排放和泄漏,已经给人民的健康和耕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耕地被污染的面积已多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中国每年因企业生产所排放的废弃物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由于不少企业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手段,凭超支自然资源来达到至富的目的,因此,中国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所遭到的破坏和所蒙受的损失,不仅已经祸及当代,而且必将累及子孙。
3.各类环保法律出台,食品企业生产受限
我国为了保护环境、整治污染,颁布了各类的法律法规,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从原料、工艺、生产、销售、废物处理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了严格限制。国外环保法律法规对食品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一些传统商品出口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投资,履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认证、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潢、卫生检疫、标签、广告等方面,也必须做出更多的适应性调整,这势必使产品的中间费用以及附加费用增多,使产品的出口成本进一步增大,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
(三)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我国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企业社会责任排名,食品大企业差距较大
2007年,胡润百富对企业的评判标准也从慈善捐赠扩大到了企业社会责任。从公益事业领导力和透明度、就业人数和纳税金额、员工权益及环境保护、慈善捐款金额四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最终确定50名上榜企业。2008年4月9日,胡润百富在上海发布了《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表5),国家电网列第一名,成为捐款金额,就业人数,公益事业领导力这三个指标上的领导者。而进入《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的食品工业企业只有蒙牛、伊利、中粮集团和娃哈哈四家,2003年-2007年慈善捐赠金额分别是6000万元,6400万元,2000万元和4200万元。这无疑表明,中国食品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整体上与其他企业有着不少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表5. 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4]
资料来源:http://www.hurun.net/listcn100.aspx。
2.生产安全和劳工标准问题受到发达国家关注
据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见表6),2001年~2007年各类安全事故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死亡人数一直是居高不下。尤其是“黑心煤矿”每年都夺取数千人的生命,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煤矿就发生瓦斯事故81起,死亡294人。中国不少企业的员工缺乏休息和职业健康的保证,这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劳工组织的网站上,对于此类问题已作了大量的披露。例如,其中谈到,中国有的加工生产企业在赶制订单的季节,竟然可以强制员工超负荷劳动12小时以上。中国企业员工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表6. 2001-2007年全国安全事故统计[5]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
欧美国家的主要媒体经常报道中国工厂违反劳工标准的事件,来自美国、欧洲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劳工组织也经常到中国开展活动,调查劳工问题,推广劳工标准,实施工人培训计划,协助中国企业改善劳工问题。如美国非政府组织Verite多次来中国调查工厂的劳工问题,并在广州、上海等地举行劳工标准研讨会。美国全国劳工委员会(NIC)也多次来中国调查工厂。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HKCIC)和设在香港的亚洲专讯资料研究中心(AMRC)主要活跃在华南地区,密切关注工厂的劳工问题,每年发表跟踪调查报告,他们还多次在香港举行示威游行,批评迪斯尼(Disney)和麦当劳(McDonald' s )等跨国公司违反劳工标准。几年以来,我国已经有超过8000家出口加工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些企业因为表现良好被给予更多更好的订单,有些企业因表现太差被暂停订单甚至取消供应商资格。
3.把企业社会责任片面等同于公益捐赠
三鹿的三聚氰氨事件爆发之后,不仅让三鹿深陷困境,而且伊利、蒙牛等一大批行业的领军企业与名牌企业,也同样被曝出具有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从无数的媒体公开报道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三家企业大量的社会捐赠或参与的公益事件,特别是伊利与蒙牛每年投入社会公益的资金相信不低于一千万元。他们大量参与公益事件,却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连最基本的产品安全都无法保障。显然,无数中国企业包括三鹿、伊利与蒙牛,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等同于公益捐赠。
从零点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民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求包括了五个方面,其重要性依次如下: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公益事件,对社会进行相应捐赠不过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低一层次,而在最高一层次即产品安全责任上,一些食品企业却都失去了遵守的力度与道德。而当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础一层都未履行到位时,企业规模越大发展越快,只会对社会祸害越大。企业的道德心和责任心已成为了现代社会公认的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
三、我国食品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层面
1.注重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
企业应从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开始,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从原材料、添加剂、生产、运输过程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要求,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优质产品,用长远的目光为社会服务,发挥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食品企业对于消费者身体健康所具有的保障义务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保障。
2.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发展关联环保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与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视综合利用,使企业在生产全过程控制中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实行绿色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技术和生态型企业。食品企业应该实施绿色营销,保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食品微生物污染和环境毒素的生物积累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三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食品企业应当自觉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食品企业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坚决不使用不合格的加工原料,如发霉变质的肉类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积极研制、开发和生产绿色食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以及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要求。
3.建设以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企业声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的社会参与与企业的形象声誉之间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必须对社会尽职尽责,即除了为股东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全面顾及雇员(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势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学习,建设一种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自觉遵守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关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无价之宝。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会极大程度地推进食品工业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赢得良好的声誉。
(二)政府层面
1.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
推进建立食品行业的全程动态监管机制,健全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修订相关食品卫生规章,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真正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倡导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政府应鼓励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帮助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多做贡献。
2.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惩罚
加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对企7业的监管,包括打击假冒伪劣、反欺诈、取缔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社会责任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遵循国际标准ISO22000、HACCP等生产规范。同时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尊重和及时的评价,以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共赢。
(三)社会层面
1.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监督制约作用
社会公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最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功能。为了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来自于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这些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入公众舆论压力和政府监督因素。公众舆论监督作用一方面可以及时暴露和反映各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监督各种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工程的有效实施。
2.加强宣传倡导,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
加强宣传,提高全人类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使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的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社会公众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消费者的权利,来为自己和广大劳动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学会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正确引导企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朱 敏. 食品安全问题 祸从何来?[J]. 中国国情国力,2005,(9):6-7.
[2]1998年-2007年卫生部通告[R/OL].http://www.moh.gov.cn/.
[3]城市严重缺水 资源短缺约束经济可持续发展[M/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13/content_6524348.htm.
[4]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R/OL]. http://www.hurun.net/listcn100.aspx.
[5]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R/OL]. http://www.chinasafety.gov.c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Chinas Food Enterprise
Yan Yunfeng,Yang Laik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 Food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very important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choice i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and ensure food security.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has revealed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food industry in 2008, which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od enterprises. Having expatiat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 China's large food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food industry and proposes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al dimensions.
Key words: food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责任编辑:张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