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寄宿制背景分析与影响研究

2009-05-22 11:31余期洪
老区建设 2009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调查报告分析

余期洪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背景,指出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势在必行,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寄宿制;调查报告;分析;研究

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寄宿制小学特有的优势,有助于整合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和有限的办学资源,从而较快地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

一、农村小学寄宿制产生的背景分析

寄宿制小学最早出现在北京:1993年,北京市首批给一些私立学校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这些私立学校为了更好地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竞争力,普遍实行寄宿制。1995年前后,由于北京小学生入学总量呈逐年递减态势,一些小学在尝试小班教学的同时,开始向寄宿制发展,北京第一批公立寄宿制小学出现,到2008年,北京市城八区寄宿学校约50所。寄宿制最初是为了那些家远、无人接送孩子的家庭提供方便,但现在,北京市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北京市出现公立寄宿制小学后,2000年公立寄宿制小学开始在上海市出现。到现在,公立寄宿制小学不仅在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农村出现,而且在西部欠发达省份农村地区也已出现,其公立寄宿制小学已占11.6%。

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原因,既有现实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现实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沿海发达省份与中西部省份发展不平衡、同一省市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在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教育的崛起,事关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地进步,如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江西省2005年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资金1.2亿元),在农村也推行了教师法,通过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教师聘用制,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基本得到保障,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学费、书本费免除,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也进一步得到改善等,但是总体来说,农村教师队伍力量水平和办学条件还不完全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编制紧、负担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学网点散,成班率低,按农村小学师生编制标准1:23,5配备,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或教学点一个班配不到一名教师,这些学校教师一天到晚都要上课,如果生病开会请假,就有班级没老师上课。在山区、库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2)缺少专业教师。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缺少,语文教师教外语,数学教师教美术,一个专业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较普遍。个别山区教师被迫勉为其难地教小学几乎所有课程。有的课程由于条件有限,只好不开或少开,科技活动、素质教育等更是空话。(3)教师年龄偏大、素质低。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民师转编约占30%,由于条件艰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致使平均年龄偏大。许多教师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教法陈旧、观念落后。2004年在江西省教师普通话测试中,农村教师“三甲”以下的约占10%;课堂上仍用“土话”或“半土半洋”的占12%;大多数完全不懂电脑,让他们进行教研活动、教学改革的确勉为其难。(4)教师待遇偏低。农村地区条件艰苦,教职工只能拿到微薄的“裸体”工资,各种政策性补贴、医疗保险不能落实,部分地区阳光工资离农村教师还有较长时日。许多教师都想方设法往城里挤或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造成城市或城郊学校好教师多而农村学校好教师少的不公平现象。(5)“教耕”矛盾依然存在。农村教师教学与耕种共存现象普遍。(6)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偏差。农村小学无论是教学条件、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教师待遇、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面和参加的文体科技活动,都无法与城市小学相比。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呈现区域广大、分布零散、教学手段和教育思想相对落后的状态,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导致留守儿童显著增加,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的实际情况的存在。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配置、提高教育效益、提升教育层次、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小学教育办学水平,缩小城乡小学之间的差距,改变农村小学教师任务重、待遇低、教学观念落后、素质偏低的现状,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势在必行。深层次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增强,教育理念、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农村小学寄宿制产生的影响研究

(一)来自西部农村地区的《农村小学寄宿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西部地区教育步伐的加快,边远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国家不断加大西部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广大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越来越高。为打造渝西地区基础教育高地,永川区朱沱镇涨谷小学率先在全区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模式,于2002年初开始试点。该工作试行五年多来,收效良好,全校师生用辛苦和汗水换来了欣慰和喜悦。同时,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上学。涨谷小学校实行农村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

涨谷小学管辖四所村小,分别是新建小学、马道小学、石背小学、改新小学。整个学区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其中中心校12个班,学生550多人;高年级全部集中在中心校,常年毕业生人数150人左右。教职工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5人,专科学历39人,中专学历3人。

从2002年起,该校在高(五、六)年级试行寄宿制,2004年秋寄宿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试行初期的几十人发展到150多人。目前寄宿学生有200多人。寄宿制的实施解决了远道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1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按照永川县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21世纪后采用集中优势资源办学,集中了高年级的教学试点,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得到社会的认可。由于涨谷幅员辽阔,“船”形地理形状,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导致涨谷小学生源大大减少。为此部分群众反响十分强烈,路途远,上学难,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改变不利局面,涨谷小学在教师和社会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02年下学期实行了住宿制,经过近五六年的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学住宿制管理

制度,走出集中办学的新路子。

2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最远的九层村则为15里路,创办农村小学生寄宿制,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02年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学校自筹2,5万元对教室进行改建和购置了学生用床等相关设施,可收住学生100人,当时入住学生只有几十人,设学生食堂一处,添开水桶等。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凭自愿每餐花0.3元、0.5元或1元即能分别买上一份新鲜可口的蔬菜、半荤半素菜或荤菜,即使不自带菜,全在食堂买,每月伙食费也只有20-3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当年对住宿的家庭进行民意调查,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1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90人。2004年又得到朱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将原涨谷乡办公大楼借给涨谷小学作为学生住宿楼,为该校进一步办好住宿制奠好了基础,起好了步。

3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上述调查报告表明: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是切实可行的,政府投入资金不多,学生每月伙食费也只有20-30元,民意调查中满意率也高,收益良好,其做法确实为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好的教育实质上是合适的教育,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具有理想性同时也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教育,也是格守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教育。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正是一种好的教育。

(二)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农村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1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提升了农村教育层次,对学生、教师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成绩跃升。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学生全部在学校生活。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形成,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专业及时,同学的互帮互助方便快捷,既有利于后进生补漏补缺和优等生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学生文化成绩的整体提升。(2)有助于规范集体管理,道德品质提高。集体生活,半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寄宿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在学校集体的大家庭中生活,有积极进取的集体舆论导向,有科学文化的激励机制,有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的熏陶,有统一规范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不同时段纪律的约束,有朝夕相处的师表形象和言谈举止的正面影响,更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宿舍管理教师全面的指导、督促,全方位、人文化、人性化、人情化的管理。(3)有助于开展活动课程,注重潜能开发。寄宿学生课余生活基本以自主活动为主。孩子们在自主活动的空间里,放开思维,放胆想象,放飞理想,加之寄宿生课余时间充裕,占有学校室内外训练场地和电脑、图书、音像资料、文体娱乐器材机会多,训练机会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同学交流切磋技艺方便。(4)有助于加强生活教育,提高自理能力。寄宿学生基本以独立生活为主。现在农村小学生8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童年就离开家庭,离开父母,过相对独立的寄宿生活,这与其说是向孩子的传统成长环境提出挑战,不如说是治疗独生子女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脆弱等毛病的一剂良方。农村小学寄宿制解决了独生子女“缺伴”、“孤独”和学习枯燥的问题,形成了乐学氛围;克服了“骄”“娇”二气,增强了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立的意识,实现了从“小皇帝”到“小主人”的转变。对教师发展的影响:(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远离父母,学习和生活都只有依靠老师来监护,促使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学生要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由于教师、教学资源相对集中,教师在一起相互交流的机会多了,教学信息也多了,教学竞争也强了,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也成为可能。(3)有助于落实各种政策性补贴,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稳定人心。(4)有助于落实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农村小学寄宿制,缩小了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工作要求、工作待遇上,还是心理感受上。

2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提升了农村教育办学水平。办学力量集中,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配置,从而提高教育效益。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校园文化都随着推行寄宿制的进程而不断地改变,为农村学校特色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各种特色的课外活动都有在农村小学开展的可能和机会。

3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办学水平,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客观上缩小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也催生了部分省市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布局结构和办学条件》等。

三、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建议

加快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步伐;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多渠道筹措经费,搞好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在人员编制上给予政策倾斜,配齐校医、保安、炊事和生活管理员;提高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为学生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了使小学生更快地适应寄宿生活,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协调好寄宿学生人际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符合农村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科学发展观,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猜你喜欢
寄宿制调查报告分析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分析:是谁要过节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回头潮
5%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