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委统战部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联合课题组
摘要:200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意见》([2007]16号文件),就做好高校的宗教工作做出部署。恰逢其时,徐州市委统战部、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申报了《高校宗教问题研究》的课题。当前,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大学校园,致使部分学生盲目信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高校的宗教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宗教;中国矿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D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2-0052-05
宗教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问题,又是个政策性很强、涉及范围很广的问题。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宗教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影响日益突出。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活跃,各种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对大学校园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不断加大对高校校园的渗透。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从了解和把握现实情况人手,在中国矿业大学通过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通过《高校宗教情况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摸清了该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并对大学生宗教问题的认知途径和成因进行了缜密的分析,提出了对策,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找到了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的调查范围虽仅限于中国矿业大学,而非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的高校,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对全面认清把握全国高校相关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状况调查
今年3月,我们在中国矿业大学全校大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宗教问题》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下发1000份问卷,回收916份,其中回收硕士博士问卷59份,回收本科生问卷857份,总体的收回率达到了91.6%。本次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的样本分布是:本科生占90%,其中理工科大学生的问卷量略大于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占到10%。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1、父母信教情况。目前,高校在校生中独生子女已经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不信仰宗教。从在校生的年龄结构来看,他们父母年龄大都在50岁左右,建国后出生的在校生父母们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因而信仰宗教的比较少,不信教者占到84.2%。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中,除生源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外,宗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概念模糊,他们的父母对于宗教接触、涉及也不多。
2、政治面貌情况。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党团员大学生占到了87.5%,由于高校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受到宗教影响的大学生人数比较少。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类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信仰宗教在各教别之间的分布状况和我国宗教信仰人群在各教别之间分布的总体状况具有一致性。由于调查问卷中没有规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样本量,从定量和定向之间关系来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信教之间的关联度比较模糊。
(三)大学生对于宗教态度分析
宗教的态度涉及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使得大部分学生树立起了科学的人生信仰。
(四)宗教在大学生中传播渠道和影响因素分析
从总体来看,通过调查发现真正了解宗教的大学生是少数。在问道:您了解相关的宗教知识吗?回答“不了解”的占77.6%;在问及您对自己所信仰宗教的内容熟悉程度如何?“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占到31.8%,说明大学生即使信仰了某种宗教也具有一定盲目性。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宗教知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即使信仰了宗教的大学生对所信仰的宗教也是不甚知了。
1、关于宗教影响大学生的因素。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家庭、教会场所、书籍报刊和境外电台或者境外传教人士的影响。
2、大学生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从影响渠道统计分析来看,在校大学生了解宗教的主要途径还是阅读相关的书籍,其比例占到58.3%,摆在第二位的是网络和境外的电台广播,占到13.5%。
(五)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诱因和信教后变化情况
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究其原因是经常受到宗教情感的熏染,对宗教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体触。在当问及是否接受过宗教组织的经济资助?仅有15人接受过,占到被调查人数1.6%,尽管宗教组织通过资助贫困学生使大学生信教比例较小,但也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要高度关注高校贫困生、特困生。
2、信教后大学生的变化。大学生在信仰宗教后,在交往、心理、思想及对社会的看法等诸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关于交往圈子的变化情况,62人中认为交往圈子扩大了的达到19人,占到信仰宗教人数的30.6%;信教后有56%的人回答感觉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精神上感觉积极、向上、乐观、心态平和。
(六)关于高校和宗教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普遍认为:高等教育要和宗教分离或者学校就不应该允许信仰宗教。对于宗教的作用都是从积极方面认识的。
(七)大学生与依法管理宗教
在调查问卷中,问:您在校园里有过被传教的经历吗?回答“没有”的大学生823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9.8%,比例是相当高的。但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也有学生在校园里有过被传教的经历,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问及“高校师生可以信教吗?”问题的时候,732人认为:“可以”,占到被调查人数的79.9%,说明大学生对于高校师生信教还是比较认同或者是宽容。在问及外籍教师是否在学校传教问题时,回答没有或者不知道的871人,占到95%,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执行的效果明显,也显示出我国对宗教工作实施依法管理工作的成效。伴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不断推进,宗教立法工作为我国的宗教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国内宗教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是比较了解。
(八)调查问卷的基本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多数是模糊的,但不应该忽视少数人受到宗教的影响而信教的问题。从调查分析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深处普遍认为高校师生可以信教。这个思想基础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实施西化、分化提供了土壤。
二、在校大学生宗教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证、网络调查以及个别访谈,我们认为影响大学生有关宗教认知的诸多方面中,既有个体的因素也有团体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社会因素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之中,既有外来的宗教也有我国本土的信仰方式,它们经过相互冲突和融通,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儒道释融合的宗教结构和模式。这些传统宗教思想和实践,构成了延绵不绝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至今在社会各个层面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将包括宗教在内的异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带入国内,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势必成为各种宗教竞相争取发展空间的地方,而在校大学生基本上还处在知识积累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受到国内外宗教的影响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宗教问题往往是和民族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不可能不受到家庭的影响,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信教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更多体现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或者说是宗教的民族性和民族的宗教性相交织。少数民族学生在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和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感、安定感的认同程度上较强,对宗教经典文献、教规教义的了解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然。这表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具有一定的民族性。
随着我国民族宗教政策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数还是在不断增加,家庭的宗教信仰成为宗教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当问到“你通过什么渠道信仰宗教”,在受到调查的近千人中,有228人是受到家庭和熟人的影响而信教的,占被调查人数24.8%,是大学生信教的第一位因素。与非信教学生相比,由于家庭因素的作用,信教学生对宗教的了解有更为直观、形象的接触和体验,对宗教的认同在人数和程度上要高得多。大学生信仰宗教最初、最大的原因是由于家庭信仰背景的影响,这种家庭影响不断扩展通常会形成宗教信仰的地域性。
3、地域因素
宗教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宗教的传播与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国际接轨的紧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宗教影响主要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两端: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来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信教。由于较多接触外来文化,除了传统宗教,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也是他们的重要信仰选择。
4、科技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宗教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从我们开展的调查来看,现在传媒技术的发展,报刊、书籍五彩缤纷,为宗教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为了提高学习外语兴趣和外语水平,许多高校都自己办了校园调频广播电台,播放外语节目帮助大学生加强外语的学习,大学生都用调频调幅收音机收听外语节目直接收听外台英语广播,宗教团体利用广播电台开办外语节目以吸引听众,然后开办宗教节目进行宗教的传播,现代广播技术的发展成为宗教在高校的传播的社会技术因素之一。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为宗教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广播和网络的影响占到一定比例,但没有细分出网络和广播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网络对宗教传播的影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5、心理因素
在校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世界观、价值观成熟、定型的阶段,是对于任何未知世界都充满好奇的阶段。宗教及宗教文化,对于好奇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一部分学生,由好奇开始涉猎,由涉猎开始信奉,再加上社会因素的引发而信教。
从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来看,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着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环境压力“五大压力”,由于心理压力的存在而产生心理上的迷茫、空虚、烦恼等情感,为了排解、释放这些心理压力,寻求心灵上的寄托和慰籍而信教。从就业压力方面来说,尽管国家采取一系列就业政策,但就业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大学生从一入校就开始为就业而准备;从学习压力来说,由于我国一直采用的精英教育思维方式,扩大招生后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升入大学后压力始终不曾减少;从感情压力来说,大学年龄阶段的青年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情感问题,大学期间由于感情危机和压力而自杀的大学生时有所闻;生活压力主要是由于扩招后,交费上学要求家庭承担一定的教学费用,在物价上涨、经济结构调整大的社会背景下,部分下岗职工家庭增多,使高校的贫困生、特困生人数增多,这些大学生要完成学业在经济上会有压力;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在部分学生心理上产生失落甚至被剥夺感。“五大压力”交互作用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而宗教产生的慰藉作用恰好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
6、管理因素
我国一直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高校也一直严格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要求大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国家明确规定:严禁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但由于学校管理中的疏漏,存在一定的管理死角,不可能对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管理到位,关心到位。加上国际化的大社会背景,国际交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宗教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涉及到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给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个别教师违反学校规定和纪律,课堂上宣扬唯心论、有神论等观点,也造成一定范围的影响。
7、教育体制因素
从我国教育的实际看,我国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存在较大的不对称和差异。在高中阶段,他们学习的目的、目标非常明确,但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以后,学习的环境、方法、任务、目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地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一旦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挫折产生精神焦虑而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籍。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外在条件下,很容易投向宗教的怀抱。目前,在这方面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缺乏包括正确的宗教在内的人文教育是导致大学生信教很重要的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也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样化,宗教的社会影响力在新时期新阶段有所增加,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下,要高度重视高校的宗教问题,我们必须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把握问题、积极应对,了解并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教育。要充分发扬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建好两支队伍,抓好两个阵地建设,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所谓的主渠道就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程体系,主阵地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堂教育。建设两支队伍,就是要
加强建设政治理论专职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抓住两支队伍,占领两个阵地,积极引导大学大学生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宗教问题。从主渠道来说,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政治课程的各自特色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要着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抵御宗教渗透的法律意识。建立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让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占领主阵地。在文化素质课程中和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溶入无神论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2、加强党对高校宗教工作的领导,提高对于宗教反渗透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复杂性的认识。高校党委要加强对于新时期宗教问题的认识,把高校的宗教问题摆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宗教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需要高校党委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形成一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宗教问题是个系统工程的问题,牵涉到的部门多、领域广,需要党的宣传、统战、科研、外事、学生工作、保卫、教学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党委重视高校的宗教工作就要统观学校全局,建立统战协调、多部门配合,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没有党委的坚强领导,要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就没有基础和核心。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依法管理宗教。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学校的教学纪律。严禁在高校的所有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大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凡是来校的外籍教师,在组织学习中国的有关法律的同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明确关于法律的相关条文,声明在校工作期间,严禁在大学生中秘密传教、发展教徒,对于和国外进行的合作科学研究过程中,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合作科学研究工作,要加强相关的监督。教学工作中,要严禁在课堂上宣传有神论,对于无视学校纪律的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极少数屡教不改的教师要进行纪律处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纪律,对于违法的大学生参与秘密传教、在校园内组织宗教活动的根据学校有关纪律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进行纪律处理。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大学生海报栏、校园小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监督和管理,绝对不给宣传宗教思想或观念的活动提供传播渠道,尤其要遏制空中传教、网络传教。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心大学生的生活。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要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高度关注校园网络,不断推进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尤其是校园BBs板块,用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健康的网络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读好书,好好读书,推进校园读书活动,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鼓励大学生创作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作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去享受真善美,提高审美的眼光,具有现代人高尚的情操。
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作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辅导、就业服务,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防止大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转而在宗教上寻求寄托。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尤其是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学生,要严格按照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四信”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加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抓起,一方面抓大学的适应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大学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抓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
编辑:魏方